七夕经典古诗词(纳兰性德七夕词三首赏读)
纳兰性德七夕悼亡词三首:当时七夕记深盟,不许孤眠不断肠
“乞巧楼空,影娥池冷,
佳节只供愁叹。
丁宁休曝旧罗衣,
忆素手、为予缝绽。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
仰见明星空烂。
亲持钿合梦中来,
信天上、人间非幻。”纳兰性德《鹊桥仙》
纳兰性德二十岁时迎娶十八汉旗少女卢氏为妻,三年后,这位出身满旗贵族的汉族妻子,诞生一个男孩之后的月余,于农历五月三十日病故,享年二十一岁。
纳兰性德生于锦绣富贵之家,性格温良优雅,和卢氏伉俪情深。在《红楼梦》流传的乾隆时期,很多人包括乾隆都认为,《红楼梦》里宝玉就是纳兰性德,而那位多才的黛玉自然是纳兰性德妻子。贾宝玉面对黛玉的死亡不可接受,出家为僧,而现实中纳兰性德在妻子死后数年,于妻子忌日一夕逝去,又有断肠的《饮水词》刊行于世,纳兰性德的情深,毋庸置疑。
那么让我们从他遗留下来的七夕词作里,才贴近他妻子故去后的心境。
妻子故去后的一个多月,就是传统佳节七夕,此时他妻子已经从家中移灵到家庙双林寺。
虽然离纳兰性德的住处不远,但是在纳兰性德的内心,恐怕也是一种难以割舍的别离。
因为家有丧事,所以七夕只是别人家的良辰美景,乞巧快乐。
一个月经历生离死别的沉痛和恍惚,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改变,再也回不去了。
如果妻子还在,那七夕一定热闹温馨,白天在院子里晒书,晒衣裳,在乞巧楼上看月亮,穿针,在荷花池游玩,但现在一律清冷。他告诉下人,不要将自己的衣服拿出去晒,因为那上面有妻子缝补的痕迹和味道,在现实中,他能留下妻子多少痕迹?
这天晚上,出了一件巧事,就是他梦见妻子了,妻子拿着过去的信物,出现在梦里,还是生前的样子,或者纳兰性德在梦中也恍惚有知,两个人更是情话绵绵,有如生前。
从当代梦的解析,是纳兰性德自身对妻子的爱和愧疚反映成梦,但是在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那是故去的人在托梦,表示灵魂徘徊,尚未走远。
痛苦的纳兰性德因而抓住了一根稻草,既然有梦,就有灵魂,就有永远,就有团聚和相会的那天。他看着七夕银河灿烂,终于相信或者愿意相信这世上存在灵魂,没有生离死别,一定是有路通往相会相守。
实际从现代医学观点,纳兰性德可能精神和心理都出现问题了。因为在这之后的很多年里,他都渴望和妻子梦中遇见,甚至带着迫切的渴望,只是这样的几率越来越少。他一直没有走出死别的创伤。
“凤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纳兰性德《浣溪沙》
梦中短暂的相会,给了纳兰性德以幻想,幻想妻子只是身体死了,灵魂在某处永恒等着他,守望他。但是他却不是疯子。因为,现实无休无止地压过来,证明他的妻子已经走了,而且死在最美丽的华年,他处在现实里心理的孤冷当中。
虽然以纳兰性德的家世,他不会缺少女性和妾室,但是那都不是和妻子那样上了心的温暖和感情,这种感情,让他理解了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理解了唐玄宗面对杨玉环死后的那种孤独和愧疚。
杨玉环凌乱潦草的死去,唐玄宗兵败马嵬,逊位于儿子,他甚至不能厚葬他的妻子,只能在退位后的深空里,过着又一年的七夕。
唐玄宗怎么不会回忆起曾经和杨玉环在长生殿的誓言,七月七日长生殿,在地愿为连理枝。
就算是如白居易所说,有洪都道士通过道术仙法,得知杨玉环灵魂未死,拿着他们曾经的誓言钿合归来,但是到底这真实的人间不再有杨玉环真实的笑声和身影啊。
纳兰性德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现实。他相信妻子有灵魂,但是现实中人已经没有了,真实的心理空虚和悲哀,如同秋雨,望不到头。从前有多么真实饱满恩爱,现在就有多么失落悲伤。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
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这是又一年的七夕。每年七夕,纳兰性德都要早早睡觉,因为他想梦到妻子。但是妻子的灵魂好像消失了。越是想入梦,反而越不能沉睡,比如这蜡烛没烧完,他就半梦半醒,他知道自己快醒了,但是不愿意睁开眼。
这里用了苏轼的悼念亡妻的典,“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纳兰性德为了梦中和妻子相会,他努力压抑住自己的凄冷悲伤,现在闭着眼睛,不要想自己是一个人,不要想着伤心的事。
我相信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深情一诺,可以精诚致魂魄。我知道和你相会就像登上银河那么渺茫,但是我相信自己可以耐心驾驭自己的情绪,不让悲伤干扰我,一定能够梦见你。
纳兰性德在妻子死后坚持数年如此,其实已经可以看到他走火入魔,渐渐走向误区了。
实际妻子的死太突然,让他封闭了内心,这中间肯定有不为人知道的各种往事和现实压力,让他沉湎于和妻子曾经短暂而甜蜜的爱,而和现实隔上了一层无法打破的玻璃。虽然他后来也再娶,甚至还有不错的江南小妾,但是都没有人能够仍他走出这种孤独无望和悲伤。
我愿意相信他的妻子有灵魂,在守望他。
我愿意相信他的死亡或者是另一种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