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著名的塞外经典诗词(三首关于塞外的诗词)

longge 01-10 18:42 阅读 我爱育娃
很多人都喜欢读纳兰词,其中深情悱恻,忧伤深沉,使人代入感特别强,无论是描写庭院生活感情情怀还是塞外风光,都带着浓厚深邃的悲凉。这种悲凉感也往往让我们看待纳兰性德时

很多人都喜欢读纳兰词,其中深情悱恻,忧伤深沉,使人代入感特别强,无论是描写庭院生活感情情怀还是塞外风光,都带着浓厚深邃的悲凉。这种悲凉感也往往让我们看待纳兰性德时,将他定位成忧郁纤弱缠绵的那种类型。

很有意思的是,纳兰性德的诗作和词作是迥然不同的风格体系,当对照着读时,你会发现一个立体的多面的纳兰性德。

著名的塞外经典诗词(三首关于塞外的诗词)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

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清朝纳兰性德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

这首词是做在纳兰性德24岁和25岁期间,康熙十七年,康熙皇帝十月到遵化,巡视边防塞外的军事。浩浩荡荡的人马,沿途都有人接待。这应该是一首应制词,表达内心喜悦的心情,充满了对康熙的赞美和对旅途新奇的感受。

著名的塞外经典诗词(三首关于塞外的诗词)

康熙比纳兰性德大一岁。

谁说去往阴山行路难,这风餐露宿,万人浩荡前行,充满了类似战场的激情。

那松树林梢的露水,打湿了老鹰的缰绳,那溪水深深,芦叶茂盛,过河时,水流没过马鞍。

在树林中休息,在林中的斜阳里,已经开始了野炊,用黄羊烤成的肉堆在金色的盘子里,到处是喧嚣。

这里傍晚有寒风来临,有些人却穿着貂裘,抱怨这里天气寒冷。

为什么是歌颂康熙的呢,因为李白有一首歌颂唐玄宗的诗“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显然纳兰性德是化用李白的诗用在了现实的护驾康熙身上,是歌颂康熙北巡队伍的矫健轻快,士气高涨,黄羊夜宴,无不显示这里的太平。只有晚风吹过貂裘,显示这里是边塞地区。

那么纳兰性德在 康熙面前表现的是一种年轻军官的热情豪放。而且我也相信,康熙看到的纳兰性德绝非纤弱不能胜任工作的富家公子,反而英气勃发,很好把握了这里的高亢的氛围,明快豪放。

著名的塞外经典诗词(三首关于塞外的诗词)

“西风千万骑,飒沓向阴山。

为问传书雁,孤飞几日还。

负霜怜戍卒,乘月望乡关。

王事兼程促,休嗟客鬓斑。”纳兰性德 《塞外示同行者》

那么在这样一首诗里,纳兰性德是写给同行的同事的。

那么这应该也是写在这次陪康熙北巡的途中,或者是一起护驾的同事,或者是因这个任务一起前来的军人。但是对方对这次劳顿北巡却有不同的感受。

这西风里,千万的骑兵,一起奔向目的地,昼夜兼程。

只想问问那天上的雁子,一只在高飞,什么时候回家?

我看见边塞的士兵,苦守在霜雪里,我和他一样,时刻再回望故乡。

可是我们背负的是皇家事业,而且旅途紧张,我和你就不用感叹,在这里风霜劳累,鬓发苍苍。

那么这首诗的气质实际非常内敛而理智,想必同行者对他也很知心。

两个人是在并不轻松的旅途里互相安慰。

其中也涉及到自己是孤雁,妻子已经死亡。他同情边关的士兵,也同情着这个同事和自己一样辛苦。但是有个笃定而光明的尾巴,我们是从事的是王事。王事在古代是指的国家事业。让这首安慰自己或者同伴的诗有了一种为国尽忠的雄浑气质。

这种表现,是在同僚面前的。在同事和同僚面前,纳兰性德是一个善解人意的战友和兄弟,死生契阔,悲辛同在,共此王事,知心而理智。

可以看到纳兰性德的护卫工作并非想象的轻松,他时常想家。

著名的塞外经典诗词(三首关于塞外的诗词)

”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排徊。

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

黄沙一片,匝地无埃。

碎叶城荒,拂云堆远,

雕外寒烟惨不开。踟蹰久,

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又何必、

平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

峨眉遗冢;梢沉腐草,骏骨空台。

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

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纳兰性德《沁园春》

在乾隆皇帝和同事之外,他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这或者不是二十四岁时护驾康熙北巡,而是他二十八岁时和小队人马单独执行任务,无边塞长达四个月,但是从很多资料表明,这次纳兰性德争取到这个任务,还是非常期待的。因为在履历业绩上能够加分,获得提升机会。想必他在康熙面前,同样表现的英气飒爽,在同事面前同样沉稳笃定,有着大的尽忠王事的目标。

但是这首词,却暴露了纳兰性德真实的内心。

望着阴山,我无言徘徊,这里山接着天,中间是黄沙一片,是古代的遗迹,寒烟一片,忽然登上了一处悬崖,底下是万丈深渊,有流水轰轰作响,如同惊雷。

我在这里看到的是昭君荒冢,马骨横沙,而我自己的年华也在这样的绝塞中度过。我和这里的荒凉有什么两样?我回忆起我的一生,百事堪哀。

这个百事堪哀,谁用过?南唐后主。

在康熙面前,在同事面前,在面对浩瀚塞外的景色时,他一个人,是三种截然不同的表现状态。那么哪一种是纳兰性德的真实呢?

有人说,应该是最后一首。

著名的塞外经典诗词(三首关于塞外的诗词)

其实这三种状态,都是纳兰性德的真实。

一种是他对工作,对康熙的态度,那是一种作为贵族子弟的责任和义务,这是飒爽豪放的他。

一种是他对同事朋友的态度,尽忠国家仍旧是他所作所为的主流。

第三种是精神和灵魂的真实,因为纳兰性德不仅丧妻,而且因为他的聪慧和对历史的熟悉,过早感悟到了历史和生命的苍凉感。

纳兰性德的生命停止在31岁,这是人生重要的分野。他有多种可能,可能成为像他父亲一样的名臣和权臣,也可能像曹雪芹的父亲曹寅一样,成为康熙得力的亲信。

如果他不是这么早死亡,他的饮水词,只是贵族间的吟咏,像曹雪芹父亲曹寅的《楝亭集》一样,极少流传。

实际作为真实的人生,纳兰性德不会是像他词作里呈现出的极致忧伤。这样的人,是很难获得康熙青睐和从事压力极大的武官工作的。但是也正是因为他的早逝,让所有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和形象都标签化,遥远化。

著名的塞外经典诗词(三首关于塞外的诗词)

在学习纳兰性德词作时,我们要避免的,沉溺于他词作的纤细和敏感,而要知道,这只是他丰富庞杂人生的一面,词是他的寄托,不是生命的全部。

文章评论

著名的塞外经典诗词(三首关于塞外的诗词)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