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诗词古句鉴赏,8首经典诗词《一剪梅》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此情长留心间……
一曲《一剪梅》勾起我们美好的回忆……
古时候,人们常通过赠送对方一枝梅花来表达相思。据《荆州记》载:“陆凯自江南,以梅花一枝寄长安与范晔,赠以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宋诗人刘克庄亦有诗:“轻烟小雪孤行路,折剩梅花寄一枝。”词牌“一剪梅”,即取此意而成。宋朝时,人们称一枝为一剪。
本期精心整理了8首经典的《一剪梅》词,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慢慢品读。
1.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简析】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的意境,梁绍壬赞美其“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接下来5句是从昼到夜一天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思念的情思和遐想时刻萦绕于心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
下阕由“花自飘零水自流”,自然过渡,后5句抒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到彼,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但两地相思之情绵绵不尽,见出彼此相爱之笃、信任之深。“此情无计可消除”因人分两处,心已笼罩浓愁,此情无可排遣,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最后两句化用范仲淹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稍加点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整首词句句经典,尤其是最后两句更是千古传诵佳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 一剪梅·中秋无月
宋.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简析】
这首词上片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前三句是写昔年中秋,皓月当空,丹桂飘香,“花在杯中,月在杯中”的怡然自乐;后三句是写今年中秋,楼台赏月,人酒依旧,却“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的沉闷遗憾。
下片写词人禁不住:欲乘风去质问天宫,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只得在烛光下“杯且从容,歌且从容”,抒发了作者英雄末路的感慨,同时表达了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整首词语言晓畅明白,琅琅上口,读来韵味无穷。
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3.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宋.刘克庄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简析】
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冬,刘克庄被贬广东,好友王实之为其送行(作者曾在《满江红.送王实之》中赞“天壤王郎,数人物方今第一”),作者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
首句,一支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表现作者的书生本色,诗囊里装着他的诗篇,也装着他的痛苦、欢乐和豪情。
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道途艰险,夜半“王郎”送“刘郎”,突出友谊的真挚,作者以锐意以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
“酒酣耳热说文章”,一个是“天壤王郎”,一个‘诗豪’刘郎,二豪相别,推杯换盏,高谈阔论,手舞足蹈,自是“惊倒邻墙,推倒胡床”,足见他们慷慨奔放之情状。
最后三句,旁观者或许不理解,拍手笑我们“疏狂”,但是“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结尾态度明朗坚定,恣意雄放,铿锵有力!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告别词,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两位饱受压抑而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离别情景,忧愤深沉又豪情激越,继承了辛弃疾词的豪放特色。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4. 一剪梅·袁州解印
宋.刘克庄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简析】
嘉熙元年(1237),词人春天出守袁州,秋天却因火灾被弹劾罢官,在解印时,写下这首词为自己申说。
上阕通过“行人”对“下车上马太匆匆”的惊怪,让人们看出这次解职是毫无道理的。“还是诗穷。还是文穷?”说明城中父老对他被革职的不解与不平,从侧面肯定了作者在任期间并无劣迹与过错,巧妙地为自己做了申诉。
“来是春风,去是秋风”一方面以清风表明自己的清白,另一方面用春秋更替暗指宦海沉浮无常。
下片是对“行人”关切的回答,不要有什么奇怪,我自己倒落得个清闲,没有带兵、农的虚衔了。既然当权者不给事干,那我就从早玩到晚,从天黑睡到吃饭,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山翁”、“溪翁”。作者是一个心怀天下、渴望为国立功的人,这是借牢骚语,表达愤懑不平之情。
全词语言诙谐幽默,轻松却不浅露,活泼却不失含蓄,在豪放粗犷的词风中另辟一境界。
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5. 一剪梅.宰相巍巍坐庙堂
宋.醴陵士人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简析】
宋理宗景字五年(1264),贾似道当权,施行“经界推排法”(即词中的“经量”,丈量土地的意思),南宋王朝对内加紧压榨人民,对外则一味屈辱求和,此词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情况。
词中刻画了三种人物形象:宰相、臣僚、太守,从他们对“经量”的态度,揭示其性格特征。
宰相的形象:“巍巍”突出贾似道的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说着”、“便要”既突出他独断专横的本性,又包含对他的讽刺。
臣僚的形象:他们看宰相的眼色行事,一听贾似道要推行经界法,便争相上奏,从头到尾说赞成“经量”的话,活画出一班无耻官僚的奴才相。
太守的形象:太守在吾邦,是指湖南醴陵县所隶属的潭州(长沙)知州。他对贾似道布置的“经量”措施迫不及待,才“闻说”、便“星夜”执行,其行似柳絮随风舞,故说他“轻狂”。
最后三句似一记重锤打到当政者的中枢神经上,河北、山东等大片地区,长期陷落,田地荒芜,你们不思收复,却风风火火地在南方“经量”,既是嘲讽,又是鞭挞,写出了广大人民的心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好去经量 胡不经量
6. 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
宋.佚名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简析】
这首词写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上片写虚景,下片抒实情,虚实结合,乐景与离情形成明显对比,增强了整首词的艺术感染力,真正体现了‘高手在民间’。
上片,描绘了一幅微风细雨中的春天图,漠漠春阴中,养蚕人家“酒半酣”的情态,再以两个“透”字,两个“满”字作点染,清新明丽、赏心悦目的江南春天便呈现在读者眼前,让人迷恋神往。
下片,第一句既点明了上片所描写的不过是记忆深处的江南风景画,同时表达了游子的“离怀”愁苦。回忆增添了离愁,而眼前停于船樯上的呢喃燕子更勾起对家的怀思,既不能‘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唯有灯下细看那读了N遍的家书,以慰相思之情。
一个“强”字,巧妙地写出了作者的矛盾心情:家书看一回,引起一回愁情,心里不想再看;但想家时又忍不住翻出来看,所以说“强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抒发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同时呼应上片江南春景。
全词用白描手法,以真挚的怀乡之情和浓郁的民歌风味动人心弦,引起了读者的美感和共鸣,风格类似于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7.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明.唐寅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简析】
这是明代文豪唐寅,即唐伯虎以女子口吻所作的一首闺怨词。作者妙手丹青,寥寥数语,便呈现出一幅泪痕难拭的思妇画面。
深闭房门隔窗听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虚度年华。纵然有欢畅愉悦的心情又能跟谁共享?“花下销魂,月下销魂”,往日的美好时光多么令人怀念。
“愁聚眉峰尽日颦”,以致脸上留下“千点啼痕,万点啼痕”,从早晨到晚上一直在看着天上的云霞,渴盼着郎君的归来,“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更是千古相思名句!
这首词将一个思妇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将相思的凄楚描绘到极致,整首词读来凄美无比。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8.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简析】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途中倦游思归的心情。上阕首句点“春愁”主题,“一片”形容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意谓急需宽解,突出愁绪之浓。
接下来5句,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一个“摇”字带出舟中人的动荡漂泊之感;一个“招”字透露视线被酒楼所吸引并渴望借酒浇愁的心理;连用两个“又”字表示出作者对这‘不解人意’风雨的恼意。
下阕,前3句想象归家后的温馨生活:换去客袍,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何日”突出思归的心切。
接下来“流光容易把人抛”,突出时光流逝之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更是把看不见的意象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具体形象,揭示春去夏来的时令变化,“红”“绿”再各加一个“了”字,从动态中看出时光飞驰的变化。
这首词表达了“春愁”的两层含意,第一层,倦游思归;第二层,对年华流逝的感叹。第二层既是补充,也是升华,包含了久客的叹息,也有思归的急切,更有光阴似水的人生感喟。
整首词像一支悠扬动听的思归曲,读罢余音绕梁,久久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