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人生经典诗词(李煜的父亲留下4首词)
“父子诗人”、“父子词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现象,即父子二人或多人都为诗人或词人,其中,“三曹”、“三苏”是其中的代表。
与曹操、苏轼等人比起来,李璟和李煜的父子组合,在名气上,要稍逊一筹。
李璟是南唐中主,作为李煜的父亲,他文学上的成就远不及儿子,仅有四首词作传世,可是,一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千古流传,得到王安石的盛赞,王安石甚至认为这句词胜过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今天,诗词君要分享给大家的词作就是李璟的传世名作《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这首词写的是秋怨,主人公是一个思妇。此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写人抒情。
“菡萏香销翠叶残”,这一句点明时令,已是秋天了,荷花凋残。“销”、“残”二字更突出了秋景的衰残程度。
这是写景,景中却有着秋来花残的怨。
写完荷花,词人接着写水。“西风愁起绿波间”,西风,即“秋风”,绿波,指秋水。一个“愁”字将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
是西风“愁”吗?是绿水“愁”吗?都不是,是词人愁了,他将自己主观感受的愁融入到西风中了。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一句再次突出诗人对韶光逝去的感受。
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万般憔悴的时候,自然是“不堪看”了。
上片主要写景,景中含情,从凋残的荷花写到韶光易逝,花与人共憔悴,其中的痛苦和哀怨随着词句倾泄出来。
下片写梦境。
"细雨梦回鸡塞远",深秋时节,既然不堪看,那是否在梦境中可以求得安慰呢?
梦回到“鸡塞”,鸡塞为边塞之地,这里有思妇牵挂的人,梦中有短暂的相聚,就有梦醒后跌落现实的痛苦。
思念的人,可望可思而不可及。
醒来后,“小楼吹彻玉笙寒”,他听到小楼吹笙,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词人内心的孤寂凄清不言而喻。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环境凄清,人事悲凉,这一切悲愁交织在一起,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无奈,只得倚着栏杆。
词中是思妇的情,又何尝不是李璟的心情呢?
作为南唐中主,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李璟留存下来的词作,只有四首,这是其中最知名的一首。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对仗工整,亦实亦虚,亦声亦情,是千古传唱的名句,王安石认为,这一句比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要好。
有这样一个故事,王安石曾经问黄庭坚:你看过李后主的小词吗?
黄庭坚说:看过。
王安石又问: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好呢?
黄庭坚说:一江春水向东流。
王安石说:这一句不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妙。
在这里,王安石犯了一个记忆上的错误,“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李璟的名句,而非李煜的。
在王安石看来,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可见这一句的经典之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王国维认为古往今来的人们只赞赏他的那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可见能真正理解的人是非常不容易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