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经典古诗大全(牡丹花开的浪漫六首唐诗)
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
如今又到了牡丹花盛放的时节,陌上游人如织,只为谷雨三朝看牡丹。
这样的人间盛事,独有东方情怀,牡丹花在我国的栽培,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
到了唐朝,国人对牡丹花的喜爱,几乎被推上了极致:
它是白居易笔下赏花的狂热,“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也是柳浑笔下买花的豪奢,“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棵”;
还是罗隐笔下戴花的风雅,“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
世人就是如此钟爱牡丹,尊它为花王,敬它为国花,爱它为谷雨花,可谓是风华绝代。
就像宋代诗人邵雍所言: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这样的千姿百态,且看唐代诗人如何挥毫泼墨,写尽牡丹花开背后的多情与浪漫。
1.国色天香,有盛唐气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刘禹锡虽是中唐诗人,但这首诗堪称咏牡丹的压卷之作,传达出一种盛唐气象。
在他的笔下,不仅写出了牡丹的国色天香,更写出了唐朝人们观赏牡丹的人间盛况。
为什么牡丹能成为真正的国色,因为它兼具芍药的妩媚、荷花的洁净,还有高格调、多风情。
不像庭前芍药和池上荷花,添之一分则太妖,减之一分又无趣,一切刚刚好。
如此雍容华贵又国色天香,可不正是雄壮浑厚又博大超逸的盛唐气象。
尤其一个真国色,一个动京城,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东都洛阳陌上赏花的摩肩接踵,皇宫沉香亭下杨玉环的风华绝代。
就像李白所说,“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正是因为唐明皇与杨贵妃对牡丹的喜爱,再加上诗仙李白的《清平调》,品赏牡丹蔚然成风。
2.千娇万态,可倾国倾城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唐·徐凝《牡丹》
徐凝笔下的牡丹花开,占尽满城春色,写出了古往今来人们对牡丹的热爱与痴迷。
它的美,已经不能用具体花团锦簇和枝繁叶茂也来描绘,只有洛川神女可比拟。
它的盛开,就像洛神在翩翩起舞,轻云蔽月,流风回雪,如此轻盈,如此飘逸。
尤其是牡丹花怒放的时刻,就像洛神冲破朝霞,踏着清风而来,千娇万态,光彩照人。
这样的倾国倾城,就像李白把杨玉环比作仙女,“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也如皮日休盛赞牡丹花开的风华绝代,“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3.冰清玉洁,显文人高洁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
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唐•王贞白《白牡丹》
牡丹花有百般颜色百般香,王贞白独爱谷雨时节的那抹白色牡丹香。
绵绵谷雨就像女子的一双纤纤玉手,灵巧地裁剪出白牡丹盛放的模样,纤柔清净,不染尘埃。
就连花叶之间的幽香,也仿佛从精美的玉盒里传出。而花瓣上的粉黛,则是从银盘上涂抹。
清晨的露珠,打湿花瓣,更显娇柔。夜晚的凉月,寒气萦绕,方显冷艳。
最妙的是夜色深沉,花团锦簇的白牡丹,就像褪去浓妆略施粉黛的佳人,默默无语倚朱栏。
这样的白牡丹,已经不是单纯的花朵盛开,或者花如人美,而是文人高洁品格的象征。
身处红尘,却向往遗世独立,很多文人墨客里都住着这样一株白牡丹。
卢纶赞他,“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韦庄爱它,“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4.风姿绰约,为情有独钟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唐·李商隐《牡丹》
李商隐的这首诗,是借花比人,在对牡丹花的歌咏中,传达自己对心爱女子的思慕之情。
他借助了大量典故,层层铺垫,层层渲染,写尽了牡丹花开与心爱女子的风姿绰约。
这更像是一副诗画,花团锦簇,宛如卷起锦帐而美艳惊人的卫灵公夫人;枝繁叶茂,就像绣被覆盖而俊秀明朗的越鄂君。
而当微风吹拂,牡丹花叶就像灵动的舞女,一会垂手舞,一会折腰舞,玉佩叮咚作响,衣袂飘飘欲飞。
它是如此明艳,就像巨富石崇家的蜡烛尽情燃烧,无需修剪烛芯。它又是如此芳香,喜欢熏香的名臣荀彧只要靠近牡丹,再也不用香炉细细熏染。
这样的牡丹花开,李商隐多想化作在梦中拥有了彩笔的江淹,把花叶寄给巫山神女。
就这样,多情而缠绵的李商隐,浓墨重彩地画了一副牡丹花开,一花一叶都是你的美,一笔一画都是我的情。
你的美,不仅有牡丹花开的风华绝代,更有千古佳人的理想品格。
我的爱,不只有一花一叶总关情的浪漫,更有一画一诗皆是爱的缠绵。
5.花团锦簇,叹怀才不遇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唐·罗隐《牡丹花》
罗隐笔下的牡丹花开,不仅有国色天香的歌咏,更有珍惜花开、寄予人生的慨叹。
它是花中之王,盛放之时就像绛色丝绸高卷枝头,红艳妩媚,就连芍药和芙蓉见了都要黯然失色。
这里“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与刘禹锡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则是极言牡丹花的风华绝代。不曾解语,更无深情,就足以打动人心。倘若解语有情,那一定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牡丹仙子。
故而这样的国色天色,莫要辜负,不要像中唐的武将韩弘不懂欣赏,将府邸牡丹全部砍掉。
就像罗隐此生才华横溢,却十上不第,只能隐去本名,以“罗隐”取代“罗横”归隐九华山。
堪称第一讽刺诗人的罗隐,能对牡丹花如此推崇备至,想必也是以牡丹自比,莫让才华虚付。
他倾慕牡丹的高雅坚强,就像在另一首牡丹诗里所云: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
6.落英缤纷,惜似水流年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唐·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的这两首惜牡丹花诗,可谓是道尽了天下惜花之人的心声。
当他看到牡丹花落,残余两枝,赶紧夜惜衰红把火看。就像李商隐,“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还如苏轼,“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而当雨打风吹,牡丹花飘零泥土,他又悲痛不已,还说落红满地就足以让人惆怅了,飞落尘土让人情何以堪。
或许还暗含一层,百花凋零已经让人难以忍受,更何况这花中之王的凋零如许呢?
这样的惜花叹花,不只为春光散尽,更为时光匆匆、时不我待。
王维也曾在牡丹花落中慨叹: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张又新也曾悲伤牡丹花落: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
如今谷雨过后,牡丹正盛,愿我们都能珍惜花期,不负流年与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