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窗唯美古诗大全(三首绿窗唯美古诗词)
在中国,古人总是浪漫的,就连一扇小小的窗户,方寸之间,都别有洞天。
窗棂千变万化,窗花精致幽美,或隐或藏,或隔或漏,在光影之中变幻出婆娑世界。
尤其在江南园林之中,一窗就是一景,一窗便是一画,美得让人窒息。
随着岁月流转,我们透过这小小的窗户,可以窥见四季风光,甚至古代女子的一生。
古典诗词里常常出现的绿窗意象,就多与古代女子幽居深闺的悲剧命运相关联,多用来代指女子居室。
古代女子本就幽居深深庭院之中,一扇绿窗,就是她们命运被禁锢后的唯一生命窗口。
透过这扇窗,她们放飞着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也忍受着离别与生死的煎熬。
同样受悲欢离合折磨的,还有那些多情的风流才子。他们把这一切幻化成诗的时候,绿窗就成了表情达意的最佳载体,道尽辛酸与愁苦。
1
绿窗残梦,别后相思之苦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杨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唐·温庭筠《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白居易在《秦中吟·议婚》里曾经说过,“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在这种贫富悬殊的对比里,绿窗成为贫女的象征,也道尽了贫女难嫁而富女易婚的残酷现实。
但在温庭筠笔下,这位闺中女子拥有同样的深闺寂寞,却不见绿窗里的贫瘠,屋内陈设极为华美精致。
女子在华丽的楼阁上,望着皎洁明月光,思念着远方的爱人。如此春风沉醉的夜晚,柳丝柔美娇柔,就像袅娜的女子,绰约柔媚,让人爱怜,也让人寂寞。
春光何曾无力,门外就是芳草萋萋。真正无力的是女子内心,脑海里至今回荡着当日离别的场面,目送爱人随着骏马嘶鸣消失在道路的尽头。
此时午夜梦回,望着双双金翠鸟,并排罗帐上,任凭烛泪与人泪,滴落成香,萦绕窗前。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已经分不清到底是伊人梦我,还是我梦伊人。只有那一声声杜鹃哀鸣,那一片片落英缤纷,回荡在绿窗下,就像思念成雨,绵绵无尽。
2
绿窗倩影,离别追忆之苦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唐·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韦庄笔下的红楼离别,是把绿窗与佳人结合得最为紧密的创作,同时暗含了家国之思与漂泊之苦。
出身京兆韦氏的韦庄,是实打实的名门望族,古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说。他是著名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
但到了他这一代却家道中落,生不逢时,前半生有黄巢起义,后半生历经五代十国的混乱。为了躲避战乱,他曾经长期在江南一带游历。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就是他晚年仕蜀后对江南风情的追忆之作。连同这首词,也是韦庄追忆似水年华的《菩萨蛮五首》里的其一与其二。
在此词里,韦庄深情地回忆了与妻子别离的场面,和此时此刻的的相思情深。
在那样一个红楼月夜,流苏半卷,香灯缭绕,罗帐下的欢情幽梦转眼成空。一直到残月落尽,美人才忍痛含泪相别。
尤其想起离别时的琵琶曲,娇软如黄莺,如泣如诉,恰似断肠语。哀婉悲戚的音乐,分明是劝我早还家,有花容月貌在碧纱窗下等我回家。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这何止是佳人在期盼,还有词人自己在期盼,为这相思情深,也为这漂泊苦楚,暗含对家国的担忧与忠贞。
而这种深情,又像极了贺铸笔下: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3
绿窗春暮,飘泊重逢之苦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 绿窗春与天俱暮。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清·王国维《蝶恋花唐·阅尽天涯离别苦》
温庭筠与韦庄的两首词,重在描写离别之悲和相思之苦。而王国维却另辟蹊径,重在描写重逢之苦。
因为这么多年漂泊他乡,早已历经沧桑,可回家却发现体弱多病的妻子,已是与春光一样迟暮。
所以“花底相看无一语, 绿窗春与天俱暮”,不单指碧窗纱下春意阑珊,更指妻子的青春年华已经无端虚掷,美人已迟暮,就像窗外落花无数。
在这样的情境下,即使久别重逢,也难以冲淡这些年错过的美好与深情,旧恨千千缕。
这样的美人迟暮,没有人老珠黄的嫌弃,满怀无端错过的愧疚与疼惜。
终究,王国维再也无法承受这样的人生悲剧,道出古往今来无数人心有戚戚然的千年一叹: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这就是谁也无法逃离的悲剧,人已还家,绿窗依旧,却再也不复当年的那个绿窗人似花。
而当下的我们,透过历史云烟里的这扇绿窗,窥见离愁别苦,读出人生百味,明知悲剧不可避免,却还要把这孤独与愁苦细细品味。
我们不是古代的深闺女子,但依然逃不了离合悲欢、生老病死。有些孤独,是被空间阻碍而产生。但有些孤独,只关乎人心。
尤其身处钢筋混泥土与幽居深宅大院,本质上也没有多么区别,束缚无处不在,自由谁都向往。
我们都希望拥有一扇绿窗,可以窥见人间美景,也可以放飞内心愁苦。
能多一些“绣帘风细,绿窗人静”,少一些“绿窗春与天俱暮”。
但愿我们都能走出自己内心的方寸束缚,多体验一些人间美好。
就像刘方平,“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诚如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愿此生,绿窗人静,岁月优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