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花诗词古句有哪些(十二首优美麦花诗词)
如果说,春天里,有一种花,最让心系苍生天下的人士关心和喜欢,那一定是麦花。麦花很小,白色;在月色照耀下,如雪,让人想起,“瑞雪兆丰年”的俗语。因此,深受那些关心民生的诗人的喜爱。
1. 《村夜》,白居易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是一位比较关心民间疾苦的诗人,他的农村题材诗词和农作物题材诗词不在少数,而这首《村夜》则是描写麦花的: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是夏荞麦开花的情形,夏荞麦开花已经到了秋天,因此有“霜草苍苍虫切切”,被霜打过的草已经不复碧绿的颜色,而有些苍苍了;到了秋天,虫子的叫声已经开始切切了,不复夏天的高昂了。“村南村北行人绝”,晚上的农村,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所以晚上就行人绝了。
这句“月明荞麦花如雪”是全诗的诗眼,大片的荞麦地,一望无际;在明月的照耀下,麦花如雪,在昭示着一个丰年。
同时,月明如水,麦花如雪,又是一个何等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色。麦花虽小,但胜在规模,在月光的照耀下,像是一场皑皑白雪,使得麦花更胜于其他观赏性花朵的宏大气场。
2. 《甘州子·乍寒乍暖暮春天》,黄琬璚
同样的麦花场景,在女诗人笔下,则如同仙境一般。我们来看清代诗人黄琬璚的《甘州子·乍寒乍暖暮春天》:
乍寒乍暖暮春天。
梅豆小,麦花妍。
风梳碧柳一村连。
远岫抹晴烟。
残照外、啼鸟和流泉。
梅豆小,麦花妍
一句“麦花妍”,在女诗人眼里,麦花是天上地下最漂亮的花儿;再加上风吹一村的碧柳,就像用梳子梳过一样整齐;还有远山的一抹轻烟,更有啼鸟、流泉。这是山村吗?不,这是人间仙境。
夏小麦的花季,山村会略显萧条,但冬小麦的花季,则是山村最好的季节。
3. 《题卢处士山居》,温庭筠
曾经有一幅画,题目是,“深山藏古寺”,画中并没有出现寺庙,而是画了一个担水的僧人,寓意是,有僧人担水,附近必有寺庙,以此来表达题目中的“藏”字含义。同样的道理,如果一座山里藏有人家,那该怎么表现呢?大家一定会想到,有庄稼的地方,必有人家。唐代诗人温庭筠的《题卢处士山居》就表达了这样一个意境: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一句“问樵客”,表明诗人还没有找到卢处士家,一句“遥识楚人家”,表明人家还不在视线里。“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古树、急泉,这里端的是好风光。“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山居下雨了,天色暗了下来;视线也更小了,一条小路歪歪斜斜,直如白云深处。
“满山荞麦花”,这是点睛之笔,表明了这里一定有人家。诗人看到了满山的荞麦花,一是欣喜,卢处士家一定在这里;二是高兴,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4. 《有感·南风霏霏麦花落》,张耒
看麦花的好处是,即使花落也不会伤感,相反,更是带来了即将收获的喜悦。宋代诗人张耒的《有感·南风霏霏麦花落》即给人强烈的即将丰收的喜悦:
南风霏霏麦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
山边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获。
雨多萧萧蚕簇寒,蚕妇低眉忧茧单。
人生多求复多怨,天工供尔良独难。
南风霏霏麦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
“南风霏霏麦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麦花落”就意味着小麦进入了收获期;而“豆田漠漠初垂角”中的“蚕豆初垂角”也是即将收获的景象。“山边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获”,一场及时雨,使得田里的水有一犁高,刚好进行春耕生产,可以种早水稻了;所以有“田父高歌待收获”。
雨多虽然对植物好,但对于桑蚕来说,下雨气温低,就不利于其生长,所以有“雨多萧萧蚕簇寒,蚕妇低眉忧茧单”。对于这样反向的需求,诗人解释道,“人生多求复多怨,天工仈尔良独难”,人生欲求太多,不能完全满足就会产生多怨,但实际上,即使是老天爷也很难周全。
5. 《偶题·新荷点水麦花齐》,李之仪
冬小麦开花的时候,风光实在太好了,如同世外桃源一般,使人不得不产生了归隐的想法。宋代诗人李之仪在《偶题·新荷点水麦花齐》就写到:
新荷点水麦花齐,一抹残阳露浅晖。
回首西山归未得,片心还逐暮云飞。
新荷点水麦花齐
“新荷点水麦花齐”,在暮春时节,荷叶刚刚出水,颇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诗意;麦花也开完全了。“一抹残阳露浅晖”,一抹残阳还露出浅浅的光辉,让人意犹未尽。在这种风光夏,诗人“回首西山归未得,片心还逐暮云飞”,诗人想归隐西山而未达成,一片芳心只能随着暮云飘荡。
古代,“云”代表的是自由自在,是一颗归隐的心。
6. 《秋郊有怀·漫漫荞麦花》,陆游
宋代大诗人陆游看到了遍野的荞麦花,如同皑皑白雪,覆盖大地。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他在《秋郊有怀·漫漫荞麦花》种写到:
漫漫荞麦花,如雪覆平野;
离离豆子荚,数枝忽堪把。
颇忆故乡时,屏迹谢车马,
水宿依蟹舍,泥行没牛骻。
作劳归薄暮,浊酒倾老瓦,
缕飞绿鲫脍,花簇赬鲤鮓。
漫漫荞麦花,如雪覆平野
他的家乡在江南水乡,所以有“水宿依蟹舍,泥行没牛骻”,住的房子紧挨着蟹舍,地里泥土很深,可以淹没牛的大腿。“作劳归薄暮,浊酒倾老瓦”,每天在外劳作到旁晚才回家,晚上喝一些从老瓦罐里倒出来的浊酒。
江南自有江南的特点,平常饮食鱼类较多。有鲫鱼做的鱼片,薄于丝缕;有鲤鱼做的炸鱼片,里面点缀着花朵。
7. 《至陈冕家》,陈宪章
如果一个人大半辈子漂泊在外,去一个老朋友家拜访,却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麦花,那他心里的感触一定是,我想回家了,自己家乡的麦花一定也开了。明代诗人陈宪章的《至陈冕家》就记录了这样复杂的情感:
远树晴堪数,孤云暝欲遮。
自怜江海迹,能到友生家。
落日明江色,轻风动麦花。
相看吾鬓白,不必问年华。
轻风动麦花
“远树晴堪数,孤云暝欲遮”,在晴天下,几颗远处的树木清晰可数;孤云将要遮住落山的太阳。看到“孤云”,自然会想起自己“自怜江海迹”。
“落日明江色,轻风动麦花”,落日把江水染成红色,轻风轻拂麦花,一片雪白,看看将要丰收了。
“相看吾鬓白,不必问年华”,你看到了我双鬓的白发,也就不必问年龄了。我大半生漂泊在外,是到了该回家乡的时候了。
8. 《道中即事·荞麦花开如雪铺》,姚勉
真正熟悉农事的诗人,不但关心麦花,更关心麦的长势,因为不是有麦花就一定会丰收,还跟麦秆、麦叶的长势有关。宋代诗人姚勉就是这样一个熟悉农事的诗人,他在《道中即事·荞麦花开如雪铺》中写到:
荞麦花开如雪铺,新霜寒早半欲枯。
故山今年熟此否,读书夜饥需饼炉。
荞麦花开如雪铺
值得高兴的是,“荞麦花开如雪铺”,麦花如雪,是丰收的一个条件;但不好的是,“新霜寒早半欲枯”,今年秋天霜太早,寒也太早。所以,荞麦是“半欲枯”。
诗人由此挂念家乡的荞麦是否能够成熟,因为荞麦关系到天下饥饱。别的不说,读书人夜深读书的时候,肚子饿了,也需要炉饼充饥。
9. 《绝句·初日新寒政晓霞》,杨万里
初秋还不是很萧条,因此,风光还是很旖旎的,特别是在麦花开放的时候。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绝句·初日新寒政晓霞》便是写的这个时节:
初日新寒政晓霞,残山剩水稍人家。
霜红半脸金甖子,雪白一川荞麦花。
雪白一川荞麦花
“初日新寒政晓霞”,入秋,稍微有一些新寒,但初日升起,云霞满天,给人一股暖意。“残山剩水稍人家”,秋天的残山剩水环绕着稍稍的几户人家。
“霜红半脸金甖子,雪白一川荞麦花”,“金甖子”是一种中药材。金甖子被霜打了一个半边红;而一川的荞麦花像雪一样白。
初秋就像一个童话的世界,色彩对比十分强烈:就像“霜红”对“雪白”一样。
10. 《到飞泉·晓入飞泉带月华》,曹勋
宋代诗人曹勋的《到飞泉·晓入飞泉带月华》也是描写初秋的景色,他把笔触放在早上太阳还没出来,月亮还没落下去的时候:
晓入飞泉带月华,山如相识路如家。
百虫不响露初下,开尽一川荞麦花。
百虫不响露初下,开尽一川荞麦花
“晓入飞泉带月华,山如相识路如家”,早上来到飞泉脚下,还带着月光;山就像一个老相识,路也很熟悉,就像家一样。
“百虫不响露初下”,天气开始转冷了,所以“百虫不响露初下”。“开尽一川荞麦花”,在月光的照耀下,开尽的荞麦花像一川清泉一样白花花。
“开尽一川荞麦花”,有一点梦幻,不是吗?
11. 《田家词·大儿荷锸去疏麻》,艾性夫
麦花开了,并不表示丰年就一定到来,特别是麦花开的时期,非常害怕大风气候的。宋代诗人艾性夫的《田家词·大儿荷锸去疏麻》就描写了这种情况:
大儿荷锸去疏麻,小儿提筐来采茶,
翁自決水灌秧芽。
今年续食不可望,一夜老风摇麦花。
一夜老风摇麦花
在麦花开放的时节,农家通常是很忙的时候,“大儿荷锸去疏麻,小儿提筐来采茶,翁自決水灌秧芽”,他们家人口多,分工也比较明确,大儿去“疏麻”,小儿去“采茶”,而老爸则灌溉秧苗。农家无闲人,一幅繁忙的景象。
只可惜的是,“今年续食不可望,一夜老风摇麦花”,那么辛劳,但今年不一定能够续上口粮,因为一夜的大风把麦花都吹没了。
没办法,农业不光是要勤劳,还需要看天吃饭。
12. 《常山道中其一》,赵蕃
宋代诗人赵蕃的《常山道中其一》写得相对活泼,看得出诗人是真正喜欢农村生活的,而不是简单为了隐居:
桃李成阴麦有花,笋舆咿哑我还家。
谬恭莫望临邛令,雨后东陵宜种瓜。
桃李成阴麦有花
“桃李成阴麦有花,笋舆咿哑我还家”,一路上,桃李成阴,小麦开花;诗人坐着竹轿,咿咿呀呀的回家去。
“谬恭莫望临邛令,雨后东陵宜种瓜”,我也不用等待贵人来赏识我,在这里生活就很好。下过雨了,陵东面非常适合种瓜,我得赶快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