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范仲淹唯美古诗有哪些(范仲淹十六首五言诗)

longge 10-31 17:42 阅读 我爱育娃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是一个奇特的存在。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闻名于世,但在政治上,他的“庆历新政”没有后来者“王安石变法”那么大的名气;他的《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是一个奇特的存在。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闻名于世,但在政治上,他的“庆历新政”没有后来者“王安石变法”那么大的名气;他的《岳阳楼记》雄霸天下,但他却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豪放派词,不同于以往的婉约词,开启了苏轼豪放词的开拓,但他在宋代词人中毫无存在感。他的诗,继承了唐诗的伟大,有别于宋诗的哲理,却世人在排宋代诗人时,有苏轼、陆游和杨万里,很少能把他排进前列。无论如何,他的五言诗,在宋诗中,绝对是排名数一数二。

1. 《道中·素心爱云水》

作为北宋名臣,范仲淹把一生都献给了朝廷和人民,他的名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他的内心深处,却隐藏着一颗归隐之心。他在《道中·素心爱云水》中写道:

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

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

范仲淹唯美古诗有哪些(范仲淹十六首五言诗)

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

“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素心”,是心地纯朴之意,也就是保持本色。我的本性是爱白云沧浪,今天东南之行,正合我意。

“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这句典出自《沧浪歌》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放声大笑,在这里,我解开满是尘土的帽子,洗濯帽子的时候,沧浪之水是那么清澈。

一句,“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其实就是化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表达了诗人向往归隐的心情。

2. 《越上闻子规》

子规,就是杜鹃鸟,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又叫子规。这首《越上闻子规》,诗人以戏谑的口吻,对“子规”的“盼子回归”进行了嘲讽,诗人信奉的是儒家的教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夜入翠烟啼,画寻芳树飞。

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范仲淹唯美古诗有哪些(范仲淹十六首五言诗)

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夜入翠烟啼,画寻芳树飞”,夜晚的时候,它飞入道翠杨柳烟处啼叫;如果想在风景画里寻找它,那就是在芳树林里。

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明明春天的山川是那么美好,你却不停的啼叫,“不如归去”?

一句,“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充满了文人的幽默,表达了诗人支持人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态度。

3. 《江楼寄希元上人》

范仲淹一生勤于政事,没有一己之私,但遭受的政治打击一点都不少,这多少让他有些心灰意冷。他在《江楼寄希元上人》中写到:

清言一以遥,默默江楼上。

安得如白云,无心两相忘。

范仲淹唯美古诗有哪些(范仲淹十六首五言诗)

安得如白云,无心两相忘

“清言一以遥,默默江楼上”,“清言”,高雅的言论。我想跟你探讨一下高雅的言论,可惜我们之间的距离太遥远,我只能默默地上到江楼上。

“安得如白云,无心两相忘”,什么时候我能做一个隐士,像白云一样自由自在,同时,我们彼此也没有忘记对方,那是多么的美好啊!

一句,“安得如白云,无心两相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深深的苦闷之情。

4. 《太湖·有浪即山高》

太湖,在范仲淹眼里,具有高度的品格,让他沉醉在其中。这首《太湖·有浪即山高》,一是写太湖风光,二是写诗人向往的人格高度;非常值得一读:

有浪即山高,无风还练静。

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

范仲淹唯美古诗有哪些(范仲淹十六首五言诗)

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

“有浪即山高,无风还练静”,太湖,在有浪涛的时候,那浪涛比山还要高;而无风的时候,那湖面比白练还要澄清。

“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如果到了中秋佳节,我将和谁一道,欣赏那三万顷的月光呢?

一句“有浪即山高”,何尚不是人格的高度;一句“无风还练静”,何尚不是品格的洁白无瑕;一句,“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何尚不是人像明月一样高洁的象征;一句,“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又让我们想起诗人的那句,“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 《道中·沧浪清可爱》

这首《道中·沧浪清可爱》,承接前一首《道中·素心爱云水》,写出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坚持,对操守的执着:

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

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

范仲淹唯美古诗有哪些(范仲淹十六首五言诗)

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

“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沧浪之水又清又可爱,水中白鸟的倒影,是像白鸟在明鉴中飞翔一样。

这里的“沧浪”,当然是归隐的象征;而“鉴”也不简单,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诗人是以“沧浪之水”为镜,正自己的品格操守。

“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正因为诗人“以沧浪之水濯缨”,“以沧浪之水为鉴”,所以他不相信京洛朝廷的风尘能染污客衣,即恶劣环境能改变人的忠贞之志。

6. 《落星寺·长江万里来》

范仲淹笔下的祖国大好河山,一向是大气磅礴。比如,他写洞庭湖,那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注,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写太湖,那是“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可以说,正是有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才孕育出了伟大人格的范仲淹。这首《落星寺·长江万里来》也写得气势恢宏:

长江万里来,古寺中流起。

何如天上星,汩汩波涛里。

范仲淹唯美古诗有哪些(范仲淹十六首五言诗)

何如天上星,汩汩波涛里

“长江万里来,古寺中流起”,长江从万里一路奔腾而来,一座古寺从长江中流拔地而起。

这句,既写出了长江的浩荡,又写出了古寺的险峻。

“何如天上星,汩汩波涛里”,站在落星寺上放眼望去,噫!为什么天上的星辰,却跑到了汩汩的波涛里闪闪发光?

这句,让人想起明代诗人唐珙的那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如果说唐珙诗句是空灵,那么,范仲淹诗句则是气势。“何如天上星,汩汩波涛里”,在气势上,一点都不输诗仙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

7. 《明月·明月照前墀》

这首《明月·明月照前墀》,在写作风格上,和大诗人王维的《竹里馆》很像。但王维一心向佛,而范仲淹则无私于天下,这种差异,也反映在这两首诗的创作上。范诗是这样写的:

明月照前墀,牛弦奏流水。

清风如未回,敢望无云起。

范仲淹唯美古诗有哪些(范仲淹十六首五言诗)

明月照前墀,牛弦奏流水

“明月照前墀,牛弦奏流水”,明月照耀着前面的台阶,我在弹琴演奏一曲“高山流水”。“明月”,当然是代表了诗人的高洁。而“奏流水”,则典出那句“高山流水觅知音”。这句可以对应上王维的那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清风如未回,敢望无云起”,如果清风没有回来,那么可以想象,是不会有白云飞起的。这里的“云”,当然是象征了自由自在。而“清风”,则象征了高尚的情操。

这句的引申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没有高尚的情操,是不可能做到隐士的自由自在的。有了这句,就比王维的《竹里馆》在思想性上,更进一步。

8. 《舟中·珠彩耀前川》

范仲淹的“山水诗”,永远不是只有山水,而是包括了他伟大的做人情操。他不同于宋诗中的“山水诗”,附带了哲理,也不同于唐诗中的“山水诗”,只有大气磅礴。这首《舟中·珠彩耀前川》便是例子:

珠彩耀前川,归来一扣舷。

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

范仲淹唯美古诗有哪些(范仲淹十六首五言诗)

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

“珠彩耀前川,归来一扣舷”,江水如镜,星辰倒影在水中,就如同一颗颗的彩珠一样,在我面前闪耀;风光太美,让我不禁在船上扣舷高歌。

“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现在有一点点微风,甚至不能惊起一丝波浪;船一路划来,明月一路跟随而来。

一句,“明月自随船”,“明月”,不就是诗人情操高洁的象征。这句风景诗,其实包含了无论诗人走到哪里,那高尚的情操也会一路到那里。唐代诗人王勃说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就是这个意思!

9. 《夜·春色人皆醉》

在《夜·春色人皆醉》里,又展现了诗人幽默的一面,以戏谑的口吻,揭示了一个常人数千年以来的习以为常的传统,但这个传统却对人品情操要求不高:

春色人皆醉,秋光独不眠。

君看明月下,何似落花前。

范仲淹唯美古诗有哪些(范仲淹十六首五言诗)

君看明月下,何似落花前

“春色人皆醉,秋光独不眠”,在春天里,春色让人人都陶醉其中;而到了秋天,秋光却让人不成眠。诗人还没有说出来的话是,这是为什么?难道秋光不醉人吗?

“君看明月下,何似落花前”,你来看看,这秋高气爽,明月普照之下,是否和你在春天,身处即将飘落的鲜花之前,是一样的美好?

在诗人眼里,春天里的鲜花,是享乐的象征;而秋天里的明月,则是高洁的象征。世人为什么耽于享乐,却忽视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10. 《江城对月·南国风波远》

有意思的是,伟大的诗人都喜欢明月。比如诗仙李白,一生明月的诗,占了不小的篇幅;再如大文豪苏东坡,明月的诗词,更不在少数。范仲淹也喜欢明月,他的明月,代表了高洁,这首《江城对月·南国风波远》便是其中的例子:

南国风波远,东门冠盖回。

多情是明月,相逐过江来。

范仲淹唯美古诗有哪些(范仲淹十六首五言诗)

多情是明月,相逐过江来

“南国风波远,东门冠盖回”,“东门冠盖”,即“东门挂冠”,代表了辞官的意思。自己在政治上掀起的一场风波,渐渐离自己远去;我也辞官,回到家乡来了。

“多情是明月,相逐过江来”,自己孤身一人返回故里,但是明月却像一个多情人一样,一定要陪着我,过江而来。

诗人一路回家,而且是挂冠回家,心里应该没有任何负担,一路可以欣赏的风景很多,但诗人还是只写了明月,因为“明月”象征了高洁。一句,“多情是明月,相逐过江来”,诗人虽然辞官归隐,但他没有丢掉如“明月”般高洁的情操。

11. 《泛湖中·平湖万顷碧》

范仲淹是特别喜欢明月,即使当时没有月儿,也要幻想有月儿的时候,因为月儿代表了诗人向往的“高洁”。这首《泛湖中·平湖万顷碧》,就表达了诗人这样的思想:

平湖万顷碧,谢客一开颜。

待得临清夜,徘徊载月还。

范仲淹唯美古诗有哪些(范仲淹十六首五言诗)

待得临清夜,徘徊载月还

“平湖万顷碧,谢客一开颜”,“谢客”,辞别朋友的我。风平浪静的湖面,万顷碧绿;刚刚辞别朋友的我,一见倾心,笑逐颜开。

“待得临清夜,徘徊载月还”,如果等到了清净的夜晚,我将载着徘徊于东山的明月而还。

怎么“徘徊载月还”呢?其实是船和月亮都倒影在湖面上,看起来像是船载着月亮在走。一句,“徘徊载月还”,其实说的还是湖面的清澈。而“载月还”,表达的是诗人愿意带着高洁品质而还。

12. 《湖山·湖山满清气》

这首《湖山·湖山满清气》,表达的还是诗人内心深处期望归隐的心情,因为“渔父”是一个典型的“隐士”象征,诗人不同于“渔父”的是,他更喜欢吟诗做赋:

湖山满清气,赏心甲吴越。

晴岚起片云,晚水连初月。

渔父得意归,歌诗等闲发。

范仲淹唯美古诗有哪些(范仲淹十六首五言诗)

晴岚起片云,晚水连初月

“湖山满清气,赏心甲吴越”,湖山之间,充满了清凉的气息,在这里赏心,是吴越地区的第一等。值得注意的是,“清气”,也被引申为光明正大之气,诗人肯定有这方面的暗示。

“晴岚起片云,晚水连初月”,晴朗的山岚,飞起了一片云彩;夜晚的湖水,广阔无垠,直连到初升的明月上。

“渔父得意归,歌诗等闲发”,湖上的渔父收获颇丰,得以而归;而我呢?这美景,让我熊超澎湃、思绪万千,很轻松就能得到一组一组的诗歌。

13. 《新定感兴·江上多嘉客》

这首《新定感兴·江上多嘉客》,又一次展现了范仲淹的幽默和戏谑才能,这种风光,在范诗中不少见:

江上多嘉客,清歌进白醪。

灵均良可笑,终日著离骚。

范仲淹唯美古诗有哪些(范仲淹十六首五言诗)

江上多嘉客,清歌进白醪

“江上多嘉客,清歌进白醪”,江上有很多嘉宾贵客,他们要么唱清歌,要么喝糯米甜酒,看样子,都沉浸在这美景中。

“灵均良可笑,终日著离骚”,“灵均”,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字。相比之下,屈原就显得可笑多了,这么好的美景,都视而不见,成天写着《离骚》。

一句,“灵均良可笑,终日著离骚”,难道诗人真的认为屈原可笑吗?当然不是,这是反语而已。诗人当然是认为那些“嘉客”可笑,而屈原则值得诗人尊重。诗人告诉人们,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游山玩水之上,而要像屈原那样,踏踏实实,做点事情。

14. 《南楼·南楼百尺馀》

范仲淹对月亮,那是真爱。虽然月亮有多重意象,但对于范仲淹来说,他喜欢的永远是高洁的意象。这首《南楼·南楼百尺馀》,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

南楼百尺馀,清夜微埃歇。

天会诗人情,遗此高高月。

范仲淹唯美古诗有哪些(范仲淹十六首五言诗)

天会诗人情,遗此高高月

“南楼百尺馀,清夜微埃歇”,南楼有一百多尺高,在这个清凉的夜晚,连微小的尘埃都落定了。这句当然是表达了诗人喜爱的“清气”,象征了光明正大之气。

“天会诗人情,遗此高高月”,老天能够理解诗人的心情,特意留下了高高在上的月亮。月亮是那么皎洁,又是高高在上,当然就是诗人一生追求的“高洁”。

那样的“高高月”,在大文豪苏轼笔下,是“高处不胜寒”,而范仲淹,则毕生在追求志向的高洁,当然就喜欢那“高高月”。

15. 《古鉴·磨此千年鉴》

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告诉我们,他是无私于天下的人,当然不怕“照人肝胆”。这首《古鉴·磨此千年鉴》,就表达了诗人无私、高风亮节的精神情操:

磨此千年鉴,朱颜清可览。

君看日月光,无求照人胆。

范仲淹唯美古诗有哪些(范仲淹十六首五言诗)

磨此千年鉴,朱颜清可览

“磨此千年鉴,朱颜清可览”,反复打磨这个千年古镜,它越来越亮,拿它出来照面,红润的容颜,清晰可见。

借用“磨此千年鉴”,何尚不是在表达诗人在反复打磨自己的品格,打磨自己的意志!

“君看日月光,无求照人胆”,“照人胆”,即照人肝胆的意思,比喻以赤诚相见。你看看日月之光,不需要我们求它们,它们就会照见我们的肝胆,让我们能够以赤诚相见,无私于天下。

16. 《渔父·月色满沧波》

范仲淹是一个矛盾的人,他经常想隐居,独善其身;但又想做屈原那样的人,就是要像明月一样高洁。时时刻刻要像屈原那样,做一个独醒者;同时,也要像渔父那样,要时刻洗濯自己的内心。他在《渔父·月色满沧波》中写道:

月色满沧波,吾生乐事多。

何人独醒者,试听濯缨歌。

范仲淹唯美古诗有哪些(范仲淹十六首五言诗)

月色满沧波,吾生乐事多

“月色满沧波,吾生乐事多”,只有看到了月色充满在沧浪之中,才是我一生的乐事。虽然我一生乐事很多,但按照月亮的高洁来要求自己,才是自己最快乐的事情。

“何人独醒者,试听濯缨歌”,“何人独醒者”,典故出自屈原的《渔父》,中说,“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濯缨歌”,即“沧浪歌”,歌词为“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谁是独醒者?除了屈原,还有我,不信,请我为你唱一首《濯缨歌》。

既想做像屈原那样的“独醒者”,又想像渔父那样,高唱“濯缨歌”,这是范仲淹的矛盾之处。但无论如何,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着高洁志向的人!

文章评论

范仲淹唯美古诗有哪些(范仲淹十六首五言诗)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