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端午节优美古诗五首(年年端午风兼雨,岁岁端阳万众心)

longge 10-18 12:42 阅读 我爱育娃
端午节缘起古老,缘起于上古人类夏天的避暑防疫。自尧时期,以太阳的运行确定夏至和四季,仲夏以“飞龙在天”,夏至以“日在中天”,成为祭祀太阳,龙神和土地的大节。仲夏开

端午节缘起古老,缘起于上古人类夏天的避暑防疫。自尧时期,以太阳的运行确定夏至和四季,仲夏以“飞龙在天”,夏至以“日在中天”,成为祭祀太阳,龙神和土地的大节。仲夏开始进入暑夏,高温多湿,虽然草本旺盛,农田兴旺,但是伴随着各种疾病灾害。

周礼有言,整个仲夏五月,都宜静养,避声色,远兵戈,养生为要。这是古人重视人口,爱惜生命,预防疾病的一种方式。

这种习俗在夏商周,以夏至节为核心,辐射整个五月仲夏段,形成五月以草药养生,佩戴香草,香花沐浴,五色衣裳和服饰,表达对太阳和丰收的赞美,驱除疾病,食用竹筒,竹叶,箬叶包裹的凉食养生的一种度夏方式。尤以夏至食粽,成为节日的内容。

端午节优美古诗五首(年年端午风兼雨,岁岁端阳万众心)

其中五月五日,以午月午日,有着传统的数术信仰,又是进入五月的开始,引人重视,形成了端午节,端,是开始,首要的含义。

在周朝治下,进入战国之后,战乱纷争不断,楚人爱国而执着。楚国大夫屈原以听闻楚国都城被破,于离京万里之外的汨罗江,沉江殉国,举国悲伤。到了楚国末期,已经将端午节和祭祀屈原联系在一起。人们缅怀这位爱国爱民的官员,以粽子祭祀蛟龙的同时,祝愿屈原遗骸不为蛟龙所伤,魂魄永恒。屈原的死日,史书没有记载,但是传统上,将五月五日作为他的死祭日。

而楚风慷慨,楚民口口相传,汉朝大一统后,端午节加入了楚人沉痛的悼亡,给端午节添上了浓郁的深沉的精神色彩,端午节遂集结了纪念,抗疾,养生,长寿,夏日时令等多种含义。

到了唐朝唐玄宗时期,国家空前繁荣,皇帝李隆基顺应民间潮流,正式将端午节定为官方节日,官员放假,举国共庆,有了官方的肯定加持,唐宋之后,端午节遂成为年中大节,是传统四大节气节日之一。

时至今日,在民间,至少我所在的地方,端午等同春节中秋,是家人必要团聚拜会的重要节日。

端午节优美古诗五首(年年端午风兼雨,岁岁端阳万众心)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盛唐 ·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

这首诗,是唐玄宗将端午定为官方节日,宴请臣工,庆祝端午节而作。之所以选录在这里,是唐玄宗在写这首诗前,作了一篇长序,来谈为什么端午节官方化。很有意思。

他说,仲夏属于火,而唐朝已经是盛世,征战四海,如今已经太平,听见蝉声鸣叫,木槿开花,又一年夏至将到。那么帝王是非常重视夏至的,因为代表如日中天,而且夏至节,帝王会穿红色的衣裳,祭祀太庙,但是那是皇家官方的行为。但是唐玄宗如何表达作为帝王的快乐呢?端午时段,临近夏至,有麦子丰收的喜悦,而民间此时流行吃粽子,竹筒饭,唐玄宗查了一下史料,自汉朝就有五月初五,佩戴五色长丝,祈求长命的风俗,当然还有民间流传的屈原爱国沉江的故事。所以,他特地将端午节官方化,君臣和民间共庆,传达凝聚和爱国精神。

为此,他特意制作有了独特盛唐风格的彩丝彩绳,葛衣,以及宫廷制作的粽子,赏赐给臣子。

第一次,端午节成为官方大节,且很多臣子,都得到了精美的端午赏赐,这种盛世盛典,将端午节推向前所未有的高潮。多年以后,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落四川,他记得的是端午节皇帝赏给的葛衣和彩索,当然他更记得端午节的精神核心,屈原爱国。他一生都在困苦艰难中践行这种爱国。

端午节优美古诗五首(年年端午风兼雨,岁岁端阳万众心)

“槐绿阴初合,榴繁艳欲然。

翠筒传角黍,嘉节庆年年。”北宋 · 欧阳修《端午帖子 其二 皇后閤五首 》

宋朝的端午,宛如春节。宫廷张灯结彩,宫殿的门口要贴上由翰林大学士写的门贴,这种门贴,后来演变成春节的对联。

这种红色喜庆的对联现在很少用在除开春节的时段,但是在宋朝的端午,它是遍处张贴在门庭的,从皇宫乃至私人庭院。

端午是年中大节,这种气氛就足以显示。而且除开红色的帖子,宫殿,市井,会牵挂五色的彩旗,是盛夏里醒目的色彩,传达一种节日的氛围。

而人们身上穿的是五彩夏衣,臂上捆扎悬垂五色的丝带,头上戴着的是各种端午节的饰物,包括彩色的花朵,艾草制作的小人,小动物,身上佩戴着五色的香囊。

大家宴会,拜访,互相祝福长寿健康,当然少不了的就是粽子,竹筒饭,竹筒酒,菖蒲酒。

欧阳修写的是宫廷庆祝端午。

槐树成荫,榴花怒放,宫人们进献粽子,大家在宫廷之内欢度端午节,且这样的佳节,年年今日,岁岁今朝,欢乐吉祥。

端午节优美古诗五首(年年端午风兼雨,岁岁端阳万众心)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南宋 · 赵蕃《端午三首 》其二

在中国南方,淮河以南,端午节往往会在芒种之后的梅雨季节,天气多雨,高温高湿。

端午节往往是在风雨中度过。

气候的沉闷,也往往会使人联想。那千百年前的屈原,屡次劝谏楚王,是看到了楚国的危机吧,可是他这一片忠心,换来的却是猜忌和流放。楚国都城被攻破的消息终于传到了他所在的汨罗,他是心痛,悲愤,绝望,还是无可奈何?

他选择了殉国。历史上通常以端午作为屈原的死日,但是就算不是端午,那端午节满天风雨,打在江水之上,仿佛也是哀悼一位伟大人物的离世。而在这样的风雨当中,人们想起屈原,都会贴近他的时代和心理。

南宋,一个丧失了北方疆土,偏安江南的朝代。

有多少人像屈原一样为了振兴宋朝收复河山而努力过,然而皇帝坚持偏安苟活,很多人都有屈原的清醒,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南宋如此没有卧薪尝胆的毅力和行动,只怕离二次亡国不远啊。

赵蕃是高官,但是未必能左右政局,他当然清醒,但是这清醒无人应和,无法形成合力。

他当然有屈原之冤,是时代造就他无所作为,无能为力,他的忧患,在端午节里变得更加寂寞和郁闷。

我和谁来说屈原的故事,我和谁来以史为镜?只剩下无尽的山鸟鹧鸪,在夏雨中徒然叫唤,“行不得也,哥哥”。

然而人言微如禽言,徒有恨声。

南宋终于灭亡了。不是那个朝代没有清醒者,是那个朝代无法形成爱国正确的合力。郁闷的何止赵藩,辛弃疾,陆游莫不如是。

端午节优美古诗五首(年年端午风兼雨,岁岁端阳万众心)

“切得蒲菹作捣珍,蒲酒汨罗祭贤人。

屈原忧国千秋仰,岁岁端阳万众心。”近现代 · 杨民仁《端阳杂咏二首 其二 》

菖蒲酒,艾草人,五色鲜,角粽香,构成端午节节令的美好。

屈原的故事广为流传。很多人,会在端午节,为爱国的屈原祭上一杯。

这是端午节特殊的爱国意义。因为唐宋之后,端午节重要的文化内涵,就是缅怀屈原。

所以这个节日,具有广泛而深邃的爱国教育含义。

也正是端午节和屈原故事的合体,所以端午节就是一个爱国的节日。

人们不可避免的谈起屈原,尤其是中华***到了有深重灾难的时候,端午节就是提醒人们勿忘屈原,要像屈原一样忠贞爱国。

屈原精神代代流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端午节具有深沉的爱国凝聚意义。

端午节优美古诗五首(年年端午风兼雨,岁岁端阳万众心)

“今日端午谢街坊,时节因缘要举扬。

莫问腕头缠百索,且将粽子吃沙糖。”北宋 · 释怀深《偈一百二十首 其四十一 》

年年端午,岁岁端阳。

太平盛世里的端午,有着各样的节令风俗和美食。

在宋朝,街坊之间,邻居之间,互相赠送粽子,提着粽子拜节气。

手上缠着端午节的彩带,和家人朋友街坊一起包粽子吃粽子。

而粽子本身就是时令美食,用竹叶箬叶包裹的糯米,煮熟之后,发散植物和谷物特有的清香,不仅果腹,而且清凉不上火。

粽子蘸着砂糖食用,清甜软糯,别有吃的快乐。

这首宋朝的小诗,写了普通民众的端午节,有着浓厚的节令和人情氛围,到现在依然十二分的应景。

端午节优美古诗五首(年年端午风兼雨,岁岁端阳万众心)

有人说端午不适合用快乐表达,提倡端午安康。

但是为什么要不快乐呢?我们乐于去缅怀屈原,我们乐于将粽子放进嘴里,我们乐于去祝福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长寿。

端午节是安康的,也应该是快乐啊,哪怕是在艰难的岁月里,也让我们闻着历史和粽叶的芬芳。

文章评论

端午节优美古诗五首(年年端午风兼雨,岁岁端阳万众心)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