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暑唯美古诗五首赏析(篱落秋暑中,碧花蔓牵牛)
秋暑是指的立秋之后,天气仍然高温暑热,古代称为秋暑或者秋热。
中国的历史虽有五千年之久,气候上的变动并不算太大,故而几千年间的诗词文字,都能对应季节的流转变迁。
立秋,实际是夏秋的交节点,从天文时间意义上划定了秋季的来临,但是从现实中的气温变化,仍旧是一个缓慢变凉的过程。古代的三伏实际涵盖了最热的夏秋时段的三十天到四十天,其中末伏是在立秋之后。而在末伏之后,仍旧会有相对高温的天气,通常要到人体舒适的凉爽,会在处暑节气之后。也就是说,传统的初秋或者农历七月,还是相当炎热的。
“西江风候接南威,暑气常多秋气微。
犹道江州最凉冷,至今九月著生衣。”唐 · 白居易 《秋热》
唐朝白居易中年贬谪,外放到江西九江做地方官。这之前,他的生活工作一直在北方,老家郑州,京城做了十几年朝官,北方虽然也有秋暑,但是从来没有领略过南方的潮热夏秋。
到了这里,算是见识了。他说江西的气候,简直和书中说的极南方是一样,秋天来了,天气还这么炎热。暑气长时间盘踞在这里,秋天的感觉,实在不明显。
有人说江州的地方还算是最凉快的,结果我在这里,农历九月还穿着夏天的生丝衣裳。
穿生丝衣裳,自然是薄而透汗。
长江中下游,向来农历七八月常为副高控制,出现这样的天气实在是正常不过。
“自惜秋捐扇,今来意未衰。
慇勤付柔握,淅沥待清吹。
午气朱崖近,宵声白羽随。
总如南国候,无复婕妤悲。” 唐 · 陆龟蒙 《秋热》
都说秋天来了,扇子就用不着了,实际这话属于提炼和概念,不代表早秋时段。
早秋时段,哪里能离得了扇子?
就是现代的我们,此时还在空调房里,或者对着电扇昼夜不停地吹。
古人多半靠扇子制造凉风,那是不能停啊。
尤其是初秋的中午,热浪如同火焰山,就算到了半夜,对着羽毛扇子,就幻想自己在夜空是只飞鸟,方能熬过长夜。
都说扇子到了秋天就被遗忘,我感觉,这怎么可能?
那汉朝的班婕妤,只怕是体寒,或者是想多了哦。
“白发坐钩***,南迁濒海州。
灌园以糊口,身自杂苍头。
篱落秋暑中,碧花蔓牵牛。
谁知把锄人,旧日东陵侯。”北宋 · 苏轼《雷州八首 其一》
62的苏东坡,再次贬谪,将流放到海南岛,此前他在雷州,住过一段时间。雷州属于 属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比长江流域更加高温湿热。
苏轼已然多病,且生活拮据艰苦,所以在这里种植蔬菜糊口,阳光暑热很快将他变成了当地农民一样黧黑。
所能安慰自己的是苏轼热爱田园,在这一片秋暑炎热中,牵牛花开,七夕将近。这是中国古代一个团圆大节,而他的妻子孩子和他分开,妾室朝云也已经亡故。
在这样的秋热中,他心地清凉,乐观自嘲。
破帽遮檐,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现在把着锄头在田里种菜的他,也曾是朝堂高官吧。
不过,历史不孤,历史上的东陵侯落魄之时,不也耕地种瓜吗?
我喜欢苏轼的达观,这样的情境,仍旧寄情田园花草。
三年后,他客死常州。坚强而颠沛的一生啊。
“不教老子略眉开,夏热未除秋热来。
一夜凉风吹欲尽,半轮晓日唤将回。”南宋 · 杨万里 《秋暑三首 其一 》
古代诗词文学中的老子,是个谦辞,是老头子我的含义。
当然你若用俚俗的语气去解读也行,因为天气热的时候,人们脾气烦躁,难免生狂。
这首诗读来很有意思。
这破天气,就跟老头我做对,不让我开心一点。
夏天的热还没有消散,这秋天的暑热又来了。
好容易半夜里凉快一点,指望第二天好过一些,结果,太阳升起一半,气温就飙升,这一天算是白期待了,暑热又回了。
像不像我们在酷暑中看天气预报,指望下雨,偏偏连个云彩都没有,痛苦得想骂老天爷。
“节过新秋暑益奇,浑无风动绿杨丝。
欲抽书帙消长日,赖有钱郎清婉诗。 ”清 · 张英《暑中读钱考功山中诸诗》
早秋时段,防暑去燥仍旧是生活重点。
虽然秋季已经来临,但是暑热未消,且空气中的含水量锐减,容易让人上火。
此时除了饮食要清凉润燥,心情也要平静开朗,很多人倾向这段时间,安静养生读书,沉浸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好度过秋暑和秋燥。
张英说,已经立秋了,天气反而更加热,那窗外的柳树,没有一丝儿风。
幸好,案上有朋友钱考功写的山居诗,让他沉浸在诗文中的山水秀丽里,给了心灵一片清婉的世界,让人忘记了身外的暑热。
春寒秋热,是指的春天和秋天季节开始,不同的气候特征,初春寒冷,而早秋炎热。
但是这种冷热只是季节在过渡阶段的体现。
老健春寒秋热君恩,是指的老人看起来健康,早春的寒冷,早秋的炎热,君王的恩宠,都是短暂不长久的。所以老人在春秋交节之季,要分外注重身体,不能贪凉,而人生勿要执着在短暂的感受里,要清醒于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