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longge 07-12 14:28 阅读 我爱育娃
我们都知道,从清末到现在,我们已经丢失了很多传统文化。原因很多,但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渐渐失去了中华文化自信。别的不说,其实当年,我们差点失去了春节这个中华***最重要

我们都知道,从清末到现在,我们已经丢失了很多传统文化。原因很多,但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渐渐失去了中华文化自信。别的不说,其实当年,我们差点失去了春节这个中华***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万幸的是,我们保存住了这个伟大节日;不幸的是,我们有意无意中,丢掉了春节中的一些传统、活动、文化。这些,我们已经只能从古人的诗词歌赋里寻找了。只是,我们还能恢复这些已经逝去的春节传统吗?

1. 春盘

春盘,是汉族民间节日传统食品。立春之日有食春饼与生菜之俗。饼与生菜以盘装之,即称为春盘。春盘起源于汉代,唐宋开始流行,明、清之时,于春饼、生菜外,兼食水红萝卜,谓能去春困,因而整个尝新活动称为“咬春”,表示迎接春天之意。

宋代诗人方岳就非常喜欢“春盘”,称之为“草八珍”。他在《除夕·生菜春盘草八珍》中写到:

生菜春盘草八珍,灯前殊未觉家贫。

几从荼垒中间事,第一屠苏最后人。

衰病不图今夕健,须臾又是隔年春。

东风自此无閒暇,万里乾坤一夜新。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生菜春盘草八珍,灯前殊未觉家贫

“生菜春盘草八珍,灯前殊未觉家贫”,大年除夕大团圆,虽然我们只有生菜春盘,但我称之为“草八珍”,纵然没有大富大贵人家的山珍海味,但在烛光前,我们也没特别觉得家贫。

“几从荼垒中间事,第一屠苏最后人”,“荼垒”,指的是神荼和郁垒二神的并称,古代的两位门神。“屠苏”,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老夫我年龄大了,在张贴门神的时候,只能做做中间传递的事情;而到了饮屠苏酒的时候,我却是最后一个饮酒之人。

这里提到了“春节”的三个习俗:“春盘”、“贴门神”和“饮屠苏”,“春盘”是彻底消失了,“贴门神”在农村还存在,“饮屠苏”,如果推广为祝酒,也算存在,但也只能说是部分保留了。

宋代诗人张耒,更是对“春盘”念念不忘,就像我们成年了,出门在外,总是怀念小时候妈妈做的家常便饭,那一口的美好。他在《春日·如丝苣甲饤春盘》中写到:

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

旅饭二年无此味,故园千里几时还。

异方时节三巵酒,残岁风烟一惨颜。

曾奉龙旗典邦礼,岁穷祠祀少休闲。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

“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苣甲”,是一种可食用的嫩野菜之类。如同细丝的苣甲盛放在春盘中,韭菜叶子金黄色,上面的雪迹好像都还没有干。

“韭叶金黄”,应该是韭黄了,看样子,中国人培育韭黄的历史悠久啊!

“旅饭二年无此味,故园千里几时还”,在外旅行两年了,每年的年夜饭都没有“春盘”的味道,不禁让人怀念千里之外的故乡,又是几时能够回乡呢?

现代人饮食极为丰富,如果单从美味的角度讲,估计“春盘”什么什么人会怀念。但现代人摄取的糖类、脂肪类和蛋白质类食物已经过剩,并造成了各种疾病,从这个角度来讲,恢复“春盘”又是有积极意义的。“春盘”是各种生菜的集合,富含各种纤维、维生素,非常值得现代人食用。

另外,从恢复文化自信的角度来讲,恢复“春盘”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2. 请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的女神。相传紫姑为人家妾,被大老婆所妒,逐出,于正月十五日含恨而死。因此自南北朝以来,民间便有迎祭紫姑之俗。紫姑神是女性的贴心人,心事可以向她诉说,愿望可以求她满足。

“迎紫姑”一般在正月十五,唐代诗人李商隐就在《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中写到: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明丽的月色同灿烂的灯光迷漫着整个京都,溢香的花车闪光的宝辇阻塞了街道大路。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可惜这国家中兴的盛况我闲居乡野难以目睹,心中只感到惭愧自己只能和乡人去迎紫姑。

可见,“迎紫姑”在唐代已经很兴盛了。唐代诗人熊孺登在《正月十五日》中写到:

汉家遗事今宵见,楚郭明灯几处张。

深夜行歌声绝后,紫姑神下月苍苍。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深夜行歌声绝后,紫姑神下月苍苍

“汉家遗事今宵见,楚郭明灯几处张”,从汉代就遗留下来的习俗今天晚上又看到了,城市里到处灯火通明,到处挂满了灯笼。

可见元宵节的花灯是从汉代就开始盛行了。

“深夜行歌声绝后,紫姑神下月苍苍”,夜深了,行歌结束了,拜完了“紫姑神”的人们离开了,只剩下月光洒在“紫姑神”下,一片苍苍。

可以看出,“迎紫姑”要进行到后半夜。

3. 人日节

人日节又称人胜节、人庆节等,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人日节”被定在了正月初七。在“人日节”这天,人们便会在这天举行祈祷活动,祈求一年康顺!

大诗人王维说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古代,“人日节”也是一个重要节日,所以,游子在这个节日思乡是必然的。南北朝诗人薛道衡就在《人日思归》中写到: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们把正月称为“入春”,“人日节”是正月初七,所以说,“入春才七日”;但我离开家乡,已经两年了。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而唐代诗人高适在“人日节”的感情则更为复杂,他既怀念老朋友,又怀念家乡,也心疼老朋友的思乡之情,真是百感交集。他在《人日寄杜二拾遗》中写道: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杜二拾遗”,即诗圣杜甫。在“人日节”这天,我写诗寄给远在成都草堂的杜甫,远远的怀念老朋友,他现在一定是在思念故乡。其实,诗人自己何尚不是在思念故乡,如果他不思念故乡,又如何能够感受老朋友一定是在思念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柳枝泛绿这美景却不忍看见,梅花开满枝头让人空自断肠!春天的景色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了“柳条”和“梅花”?“柳条”其实代表的是送别和离别,古人的传统是“折柳送行”,高适和杜甫离别多年,比“折柳送行”更惨,所以,“柳条弄色不忍见”;而“梅花”,则代表了高洁的品质,是他们二人的象征,见到梅花,就想到老朋友,可以说是要“断肠”。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在今年的“人日节”,我们相互白白相忆,而更加迷茫的是,明年“人日节”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会流落到哪里!身当乱世,作客他乡,今年此时,已是相思不见,明年又在何处,难以预料。此忧之深,虑之远,更说明国步艰难,有志莫申。深沉的感喟中,隐藏了内心无比的哀痛。

4. 祭灶神

“祭灶神”是一个现在农村还在流行的传统,只是没有古代那么浓重了,基本上算是保留了一个尾巴,也算是基本遗失了。

“祭灶神”,一般在腊月二十四。古代,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灶神是汉族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古人“祭灶神”是非常浓重的。宋代诗人陈藻在《平江腊月廿五夜作》中写到:

昨日宰猪家祭灶,今宵洗豆俗为糜。

燔柴夹水明如昼,截竹当阶爆御魑。

故国赛还新岁愿,老翁回忆幼年时。

才高命薄天相戏,我亦刚肠不肯悲。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昨日宰猪家祭灶,今宵洗豆俗为糜

“昨日宰猪家祭灶,今宵洗豆俗为糜”,这是诗人回忆腊月二十四“祭灶神”的情形,昨天我们杀猪在家里祭灶神,今天晚上我们洗豆子,把它磨成糜。

古人“祭灶神”是要杀猪宰羊的,非常浓重。

“燔柴夹水明如昼,截竹当阶爆御魑”,在水边焚烧起柴火,火光在水面的反射下,天空明亮如白天;在台阶上放爆竹,用来驱赶魑魅魍魉,一切邪恶!

“祭灶神”,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宋代诗人吕蒙正在《祭灶诗·一碗清汤诗一篇》中,就是描述的这一情形: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诗圣杜甫说诗仙李白是,“斗酒诗百篇”,而诗人只能是“一碗清汤诗一篇”,一碗酒都喝不起,可见其清贫。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灶君啊,玉皇大帝如果问起人间的事情,你告诉他,乱世的文章太不值钱了。

一句,“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既诙谐幽默,又让人心酸 ,表达了诗人对这乱世的血泪控诉!

5. 打春牛

这个活动,准确说是“立春”时节的活动,因为“立春”多在“春节”前后,所以,也把它归结到“春节”的活动。“春牛”,用桑木做骨架,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塑成。身高4尺,长8尺,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人们到先家坛奉祀,然后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赶回县府,在大堂设酒果供奉。男女老少牵“牛”扶“犁”,唱栽秧歌,祈求丰年。

宋代诗人杨万里是比较关注农村的诗人,他在《观小儿戏打春牛》中 详细描述了“打春牛”活动的整个过程及其意义:

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

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缘蓑笠青篛。

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看乐。

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

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

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

“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这句是描写“打春牛”的过程:小孩拿着鞭子,鞭打土牛,他是学着父亲的手法,“打春牛”先打头。“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缘蓑笠青篛”,这句是描写“春牛”的:“春牛”是一个黄牛,连蹄子都是黄的,但两只角是白色的,上面还骑着穿戴蓑笠青篛的牧童。

“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看乐”,今年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去年看“打春牛”不像今年看起来这么快乐。“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孩子听说今年要五谷丰登,很高兴不会挨饿;而牛听说今年是丰年,则发愁自己的活多了,会长不肥。“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估计今年的麦穗看起来要像扫把一样大,而稻米则会像珍珠一样大小,充满了粮仓 。

“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大块的田地耕完了,还要耕耘山坡,这头老黄牛从此刻起,何时能够清闲呢?这句诗,意味深长,牛不得清闲,那人呢?

大文豪苏轼在《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一诗中,描写的是海南人民“打春牛”的场景: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牵着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风无限,来自海上。

很明显,“春牛春杖”就是“打春牛”活动过程中的道具。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于是请来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红染得像肉色红。好像“打春牛”立马就有了效果。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竖立春天的绿幡,剪成春天的彩胜。一阵春风,吹我酒醒。“春幡春胜”,也是“打春牛”活动过程中的一些背景道具。“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杨花,颇似雪花。

很明显,“打春牛”这个活动需要集体组织,农村自从“分单干”以后,就没有这个基础了,因此,这个活动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彻底消失了。

6. 赏花

“春节”赏花也是中华***的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到现在,南方省份,如广东等,还保留着这个活动,其他地区就没有了。我国古代,按照朝代先后,赏花有曲赏、酒赏、香赏、谭赏、琴赏、茗赏等多种方式。曲赏、酒赏都跟唐代有关,曲赏是赏花咏歌,酒赏则是饮酒观花。插画酒赏的风气到了宋代都还挺流行,在宴会中尤其如此。到了五代,出现了“香赏”。传说南唐巨宦韩熙载喜欢插花燃香,他就觉得对花焚香,气味相和妙不可言。这种赏花的方式在宋元两代都很盛行。

清末诗人在《好事近·题清供图》中,就描写了“春节”赏花的习俗:

供养水仙花,开到盈盈欲折。

一片岁寒清思,共芳香幽绝。

碧天云净雪初消,又见风吹叶。

人意钟声俱远,有一轮冰月。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供养水仙花,开到盈盈欲折

他欣赏的是水仙花,它被称为“凌波仙子”。“供养水仙花,开到盈盈欲折”,家里养的水仙花,现在已经开到了盈盈欲折的时候了。“一片岁寒清思,共芳香幽绝”,水仙花开在冬季,自然有“岁寒清思”,水仙花花香浓郁,所以有“共芳香幽绝”,就像梅花一样。

“碧天云净雪初消,又见风吹叶”,这些天来,天上无云,天空蔚蓝,大雪开始消融,又见微风轻轻吹动水仙的叶子。“人意钟声俱远,有一轮冰月”,夜静了,人声消失了,连钟声也远去了,有一个冰月升起在水仙花之上,更让人沉浸在清思之中。

“春节”期间,天气寒冷,北方花相对较少,只有梅花、水仙等少数几个品种。清代诗人张湄便是在“立春”时节赏梅,他在《立春夜·胆瓶清供一枝梅》中写到:

胆瓶清供一枝梅,新月如圭照客杯。

记得彩幡头上卸,粉香轻逐落英来。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胆瓶清供一枝梅,新月如圭照客杯

“胆瓶清供一枝梅,新月如圭照客杯”,“清供”,是在室内放置在案头供观赏的物品摆设,主要包括各种盆景、插花、时令水果、奇石、工艺品、古玩、精美文具等等,可以为厅堂、书斋增添生活情趣。我房间的案头胆瓶里养了一枝梅,到了晚上,新月如玉一般,照在瓶里的梅花上。

“记得彩幡头上卸,粉香轻逐落英来”,记得当年室外观赏梅花,当她们把彩幡从头上卸下来的时候,梅花花瓣从彩幡上落下来,而粉香也是跟随花瓣四散开来。

鲜花是美好的,赏花既美好又风雅,比在“春节”里胡吃海喝,甚至是赌博强太多,值得推广!

7. 梅花妆

据《太平御览》记载,南朝寿阳公主,某年正月初七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来一朵梅花,正好粘在公主的额上,而且怎么都揭不下来。三天之后,梅花被清洗了下来,但公主额上却留下了五个花瓣的印记。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争相效仿,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诞生,当时被称“梅花妆”。

这就是“梅花妆”的起源,而唐朝时(武周)因上官婉儿而再度兴起。因“梅花妆”诞生于正月初七,正是“人日节”,因此,“人日节”女孩化“梅花妆”就成了“春节”的一个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这里有一首无名氏的《饰梅花妆》,写的就是古代女孩子在“人日节”化“梅花妆”的情形 :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

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

“初七人日又立春”,正月初七,既是“人日节”,又遇到了“立春”节气,真是喜重双庆;女孩子在额上新点了“梅花妆”,真是人新、妆新、气质新。

“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这女孩太美了,如果她身在含章殿,那么大家一定猜测她就是寿阳公主本人。

明代诗人吴兆在《人日立春林民部宅观伎》中,详细的描述了舞女们的“梅花妆”,真的是像仙子一样:

双节值新年,东风袅伎筵。

土牛官鼓迓,彩燕内人传。

杏子裁衫薄,梅花点额圆。

歌深眉黛蹙,酒重脸红妍。

香雾迷窗凤,金屏影柱莲。

尚书旧东第,宾客喜重延。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杏子裁衫薄,梅花点额圆

“双节值新年,东风袅伎筵”,在过新年的时候,又遇上了“人日节”和“立春”节气双节,东风徐来,舞女们在酒筵上袅袅起舞。“土牛官鼓迓,彩燕内人传”,“土牛”,即“打春牛”活动中的道具。“彩燕”,旧俗﹐立春日剪彩绸为燕饰于头部。因为正值“立春”,因此有“打春牛”的活动,活动中的土牛和官鼓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而闺房内,又在流传着“彩燕”配饰。

“杏子裁衫薄,梅花点额圆”,舞女们都穿着薄薄的杏红色衣衫,园园的额上,点缀着“梅花妆”,真是美极了。“歌深眉黛蹙,酒重脸红妍”,歌声悠长,歌女们眉黛紧蹙;大家都喝了很多酒,脸色一片嫣红。

中国媒体现在的审美观念逐渐西化,甚至是以中国人眯眯眼为潮流,是自甘堕落。我们应该多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美,比如,“梅花妆”,我们应该把这些传统装扮流行起来,因为“***的,就是世界的”!

8. 送穷

送穷是中国民间在正月初五时的一种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穷鬼,又称“穷子”。春节期间有诸多禁忌,不倒垃圾最为突出。传统民俗认为,元旦至破五不倒垃圾,能够聚财,否则就倒了"福气"。然而,垃圾堆多了,毕竟影响卫生,所以到初五要倒出去,又有了讲究,叫"送穷"。

中国人一个最好的传统是,不相信“富贵在天”,相信“勤劳致富”,所以,人们没到“春节”,就争相"送穷",表达对发家致富的美好向往。宋代诗僧智圆在《正月晦日作》中写到:

春晴残日照平川,老幼相携古岸边。

富贵在天谁肯信,临流争放送穷舟。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富贵在天谁肯信,临流争放送穷舟

“春晴残日照平川,老幼相携古岸边”,春天晴朗时候的落日,照在河流上,男女老幼相互扶携,来到古老的河岸边。

“富贵在天谁肯信,临流争放送穷舟”,佛家相信“富贵在天”,但普通百姓又有谁肯相信?都争相在河流边释放“送穷”小船,期望来年能够发家致富。

唐代诗人姚合,出自大名鼎鼎的吴兴姚氏,唐代名相姚崇曾侄孙。由于家族的原因,他可能更关心政治,更关心百姓疾苦。他在《晦日送穷三首》中,深刻的表达了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对朝廷压榨百姓的控诉: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送穷穷不去,相泥欲何为。

今日官家宅,淹留又几时。

古人皆恨别,此别恨消魂。

只是空相送,年年不出门。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年年到了今日,人人都在街上酹酒“送穷神”。“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你走过这条街道,有千门万户之多,没有人不“送穷”的。

“送穷穷不去,相泥欲何为”,“相泥”,指“送穷”时处理的垃圾。大家争相“送穷”,但“穷”从不离人而去,这些送走的垃圾是要做什么呢?“今日官家宅,淹留又几时”,而为什么垃圾和“穷”,又不会在官宦家长期逗留呢?

穷苦人家年年“送穷”,但穷苦永不离去,而对于官宦人家呢?贫穷却从来不逗留,这是什么原因呢?

“古人皆恨别,此别恨消魂”,从古到今,人们都痛恨别离,但“送穷”这个别离,人们却恨得如此不同,如此销魂,为什么它永远不走啊?“只是空相送,年年不出门”,人们年年只有空相送,却从来不见贫穷出门离开。

9. 剪花

剪花,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花不止在“春节”流行 ,在其他喜事,比如结婚也是很常见的。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剪花艺术,但已经不常见了。

古代皇宫应该很流行这种艺术,关于“剪花”,有很多应制诗流传下来,比如这首唐代诗人刘宪的《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

上林宫馆好,春光独早知。

剪花疑始发,刻燕似新窥。

色浓轻雪点,香浅嫩风吹。

此日叨陪侍,恩荣得数枝。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上林宫馆好,春光独早知

“上林宫馆好,春光独早知”,上林宫馆舍好啊,好在早早就享受到了春光。为什么这么说?

“剪花疑始发,刻燕似新窥”,窗上的剪花看起来已经开始开放了,新刻的燕子也回来了,看起来是在窥窗;“色浓轻雪点,香浅嫩风吹”,花的颜色很亮丽,但比雪花都轻盈;看起来好像有着淡淡的香味,微风在轻轻的吹拂。

“此日叨陪侍,恩荣得数枝”,今天有幸在上林宫陪侍,得到恩典,也收到了几支剪花,非常高兴!

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这首《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是写剪花最为经典的一首诗: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华美的楼阁,新妆上了刚开放的杏花,盛大的筵席上,到处是绮丽的梅花。“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人间都还没看到,只有在皇宫里才优先开放。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蝴蝶围绕着香蕊几圈,最后住在了花心里;蜜蜂本来已经回去了,但因为喜爱这些艳粉,又回来了。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只是现在离春天还早,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春色呢?原来是能工巧匠用剪刀催开的啊!

10. 春社

“春社”也是和“立春”节气相关的一个传统活动,因为“立春”一般在“春节”前后,所以也把它作为“春节”的一个传统活动。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古代春社日,官府及传统民间皆祭社神祈求丰年,里中有饮酒、分肉、赛会、妇女停针线之俗。

大诗人陆游特别喜欢“社日”,关于“社日”的诗,他写了不少,这首《春社·社肉如林社酒浓》是关于“春社”的:

社肉如林社酒浓,乡邻罗拜祝年丰。

太平气象吾能说,尽在冬冬社鼓中。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社肉如林社酒浓,乡邻罗拜祝年丰

“社肉如林社酒浓,乡邻罗拜祝年丰”,在“春社”那天,社里的肉挂起来,就是森林一样;乡里乡亲的,大家都相互拜年,祝福今年是一个丰年。

“太平气象吾能说,尽在冬冬社鼓中”,到处是一片太平气象,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尽在“咚咚”响的社鼓声中。

清代诗人查慎行则将“春社”描写得更为详细,让我们可以更为全面的了解“春社”,他在《春社·今年社是春分节》中写到:

今年社是春分节,半月寒深闭户中。

花少有时还朔雪,雨多无日不东风。

村巫环珓传神语,里老豚蹄望岁丰。

除却农谈吾懒听,何烦分酒更治聋。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

村巫环珓传神语,里老豚蹄望岁丰

“今年社是春分节,半月寒深闭户中”,今年“春分”节气来得特别早,所以“春社”也比较早;在“春社”之前,我们已经有半个月因为严寒而关门闭户中。“花少有时还朔雪,雨多无日不东风”,没有什么花开,有时还下雪;雨水也很多,而且每日都有东风吹来。

“村巫环珓传神语,里老豚蹄望岁丰”,村里的巫用占卜的器具来传达神的圣谕,乡里长老则用猪蹄来祭祀,以祈求今年的丰收。“除却农谈吾懒听,何烦分酒更治聋”,除了村民相互谈论农活,其他的我都懒得去听;除了在分酒的时候,其他时候,我都是***。

说起来,“春社”除了村巫这样的迷信活动不值得提倡意外,其他的活动,都可以流传下来。

文章评论

精选春节诗词佳句(二十首春节诗词名句)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