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佳诗词(李白经典古诗词)
在唐代多如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豪放飘逸、壮志凌云、浪漫绚丽而又气势磅礴,许多名篇读起来朗朗上口几乎人人会背,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还有一些诗歌中的千古名句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
李白佳作无数,其中一首《蜀道难》尤其受到出题人的钟爱,近七年以来,6次现身高考。这首诗的魅力何在?为什么能6次现身高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许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这首诗难背,一眼扫过去,居然有很多字不会读,不得不默默地拿起手机查了起来。加上三百多字的篇幅,让无数人望而生畏,可能这也是受到出题人钟爱的一个原因吧。
天宝元年,李白第二次入长安,83岁的贺知章在长安的紫极宫见到了此时42岁的李白,李白趁机献上《蜀道难》,贺知章读了之后,夸赞李白:“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并称他为“谪仙人”,随后,贺知章解金龟换酒,并与李白饮酒作乐,不醉不归,甚为快活。事后,因为贺知章对李白称赞不已,李白的声誉也随之显赫,就这样,贺知章将李白推荐给了唐玄宗。能被当时的文坛领袖推崇备至的诗,自然是很不错的。李白这首《蜀道难》到底好在哪里呢?
这首诗全篇纯用赋体,诗人以由秦入蜀的顺序依次描绘自然场景。开篇写太白山,引入五丁开山之神话传说,诗调苍茫而有气势; 第二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在写青泥岭时,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风三次反复出现在开篇、中间和结尾,有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不过对于这首诗所要表达的寓意却有一些争议。主流的观点认为,此诗主旨在于歌咏山水风光,而少其它寓意,也是高中教科书中对《蜀道难》寓意的解释;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此诗是李白送友人王炎入蜀之作,主要目的在于规劝友人不要羁留蜀地,以免遭小人之手,还是早日回长安为好。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李白写下《蜀道难》的真正目的。李白写下《蜀道难》,更多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理想和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官路之艰难的感叹。
试想,如果只是单纯的一篇写风景、赠友人的作品,贺知章凭什么就这么赏识他而解金龟换酒呢?唐朝可是集诗歌于大成的朝代,写风景、赠友人的佳作数不胜数。贺知章肯用金龟换酒与李白同饮,那是因为这篇《蜀道难》体现了李白的才能和满腔抱负,贺知章看懂了。
笔者推测《蜀道难》很可能就是李白本次入长安准备的自荐作品,这篇作品不只是要写给临别的朋友,更是要写给朝廷中人看的,他希望能通过一些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满腔抱负,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吸引朝廷的更多注意力,给自己带来更多机会。果然,李白也因为这篇《蜀道难》被当时的朝廷重臣贺知章赏识,才得以被玄宗重用,此前玉真公主的引荐只是让李白得到召见,而贺知章的推荐才是让李白得到重用的关键。
不过,出题人可能是想让考生学习它的艺术性以及并领略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诗人把想象、夸张与神话传说相融合,将描写、抒情与时事评论相杂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险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峥嵘、突兀、逶迤、崎岖的面貌。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者,并非虚言。
- 上一篇:苏东坡十首必背诗词(苏轼经典唯美名句)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