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童趣的20首古诗词(幼儿必背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稀稀疏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叶子却还不够茂密,没有形成树荫。孩童们奔跑着追逐黄蝶,黄蝶却转眼飞进了一片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这首诗写的是暮春的景色,动静结合,展现了恬淡自然的乡村生活,充满童真童趣。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孩子们起了个大早,从铜盆里挖出冻了一夜的坚冰,用彩色丝线穿过,当作银铮来演奏,敲出来的声音就像玉磬一样,穿透了树林。孩子们正敲得起劲,冰块却突然碎了,掉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这首诗写的是早晨孩子玩冰的情景,通过银铮、玉磬、玻璃这三个比喻,以及脱、穿、敲、碎这四个动作,将孩子们从兴奋到失望的心情描写得活灵活现,展现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形象。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一天,诗人乘船路过安仁县,看到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收起竹竿,停下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都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住头顶,而是把伞当成船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简单而有趣的画面,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孩子的天真稚气、聪明伶俐,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梅子味道很酸,吃完后酸味还长久地留在口中,仿佛牙齿都要酸软了。芭蕉叶已经长开了,把一片绿色映照在纱窗上。白昼很长,午睡起来,无聊得很,闲来无事便看着外面的小孩捉着纷飞的柳絮玩。
这首诗中出现了梅子、芭蕉、柳絮这些景物,又说白昼变长,显然是初夏时节,诗人吃酸梅,看芭蕉,睡午觉,最后看孩子捉柳絮,十分悠闲。其中第二句中的“分”字用得巧妙,芭蕉的绿不是映纱窗,也不是透纱窗,而是主动分给了纱窗,诗人把芭蕉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
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前日的雨水已经蒸发得无影无踪。堤坝上绿草丛生,鲜花盛开,小溪也涨满了春水。一个牧童在柳荫下酣睡,而牛儿只顾着低头吃草,越走越远,慢慢走到了柳荫西边。
这是一幅童牧图。前两句绘景烘染:宿雨初晴,风和日丽,溪水欢唱,花繁草茂,正是放牧的大好天气。后两句转向画面中心:牧童不耐春乏,竟在柳树阴下呼呼酣睡,而那牛儿却悠闲自在地吃着雨后嫩草,从柳东渐渐吃到了柳西。一童一牛,一卧一立,一静一动,相映生趣。全诗既明丽芬芳,充满生机,又在悠闲静谧的氛围中,洋溢着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野外林荫道上的所见:一位牧童骑着黄牛缓缓而来,嘹亮的歌声响彻了林荫道,忽然,他看到树上停着一只蝉,就想去抓,便立即闭上嘴,一声不响地站住了。
诗歌内容很简单,把一个活泼好动的牧童描写得十分传神。诗人写到牧童停声站住就戛然而止,没有继续写他是怎样捕蝉的,留下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想象。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农历二月,青草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枝随风摆动,轻轻掠过堤岸,水面雾气缭绕,枝条仿佛陶醉了一般。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早早跑回家里,趁着春风放起了风筝。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物活动。有生机的不仅是草木、鸟儿,连孩子们也充满了朝气,处处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涨得满满的。向远处望去,青山衔着落日,水中的倒影随着水波闪动。牧童回来了,他横骑在牛背上,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真是自由自在啊!
这首诗围绕“村晚”,描写了江南乡村优美的风景,刻画了天真烂漫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前两句乡村晚景图,以池塘为主体,岸边长满绿草,塘里池水满满。“山衔落日”不仅写出了青山与太阳的位置,“衔”字还将青山写活了,将太阳西沉的动态表现了出来。落日的色彩是笼罩于整个画面的红色,天上如此,倒映在水中也是如此。后两句牧童晚归图,视角从景物转移到人物的活动上来:牧童天真有趣,“横”字写出了牧童的自由自在。他还信口吹着短笛,也表现出自由自在的心情。
池上二绝(其二)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情景。夏日荷塘里,莲蓬已经成熟了,一个小孩撑着一只小船,偷采了几个白莲,又急急忙忙地往回划。但他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小船驶过,浮萍间出现了一道明显的船儿划过的痕迹,暴露了他。
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和通俗的语言,将小主人公天真、淘气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围绕着青青池塘悠闲地散步,看鱼儿自在惬意地在水中游动。这时候,正好遇见几个孩子在摆弄着钓鱼用的小船。孩童和我都一样喜欢鱼,但心态却有天壤之别,我是来给鱼儿喂食的,而这些孩子却是来垂钓的。
诗人不仅文采飞扬,还是一位悲天悯人的善心之人。诗人爱鱼,见鱼儿在水中自在悠游,期盼它长大。孩童也爱鱼,却是以垂钓为乐。如此,诗人对万物的悲悯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作诗一首,抒发感情。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深夜难眠时所见到的景象,表达的是“客情”,也就是乡愁。夜晚,梧桐叶被吹得萧萧作响,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引发了旅客的思乡之情。夜渐渐深了,诗人见远处篱笆下还亮着灯火,于是猜想,一定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其中后两句用了反衬的写法,用孩子无忧无虑的快乐,反衬诗人只身一人的寂寞处境和浓厚的思乡之情。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诗人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小儿问路后所作。大意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里,野草掩映着他的身影。听到路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生怕惊动了鱼,不敢回应路人。
诗人通过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将小孩的聪明、专注表现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青草铺满了辽阔的原野,蔓延方圆六七里,晚风中断断续续传来牧童的笛声。原来是黄昏时分,牧童放牧归来,吃饱了饭,连蓑衣都没脱,就躺下来等着看天空中的明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恬静闲适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写的是日常之事,笔法却很新奇。篱笆外,不知道是谁家的船没有拴好,春风一吹,春潮上涨,船就进入了钓鱼湾。有个小孩正在院中玩耍,听见声音,还以为村里来客人了,急急忙忙地跑去把家门打开。
原本在前两句中,一只漂荡的船进入水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一个孩子因此产生了误会,就有了后两句开门迎客的场景。诗人把孩童充满好奇、兴奋的天真情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表现了水乡浓郁的生活气息。
牧竖
【唐】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本诗简笔勾勒了一个天真烂漫、调皮可爱的牧童形象。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碰到路上的行人故意装得像个大人一样,做出一副很神气的样子。放牧时,他趴在牛背上吹着短笛。牛在耕田时,他就悠闲地倚在溪田边玩耍。
全诗语言浅白如画,清新自然,以简练的文字表现了牧童天真烂漫、悠然自得的形象,饶有生趣,也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欣羡之情。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小时候的我还不认识月亮,我看见夜空中那圆圆的月亮,就把它叫作白玉盘。望着那又圆又亮的月亮时,我又怀疑那是神仙居住的瑶台的明镜,飞到了青天之上,挂在云端。
这首诗写的是李白儿童时期所看到的月亮。小时候不认识月亮,却天真地把月亮叫作白玉盘。白玉的颜色和明月非常像。“盘”是描绘月亮之圆。李白的想象并没有停止,他还怀疑月亮是瑶台仙境的明镜,飞在了夜空青云之上。瑶台不仅仅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它还指美玉砌的楼台、积雪的楼台、化妆用的玉镜台。如此丰富的含义都把月亮的明亮美好描绘得栩栩如生。“镜”本身也是圆形且明亮的,用“白玉盘”“瑶台镜”来比喻明月,表现出明月的形状、颜色和皎洁,非常有趣。“呼”和“疑”两个动词,也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
夏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人用清新朴素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初夏乡村农忙图。
前两句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回家搓麻绳,村庄里的男女各干各的活。一般来说,除草是男人的活,搓麻绳是女人的活,表现了井然有序的特点。
后两句的主人公换成了孩子:孩子们年纪小,还不懂得耕种和织作,却模仿大人,也在桑树底下学习种瓜。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美丽的白鹅伸着弯曲的脖颈向着天空高声欢叫。它那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悠然地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这是一首咏物诗,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所作。整首诗采用白描手法,开头三声“鹅,鹅,鹅”,模拟鹅的叫声,孩童的稚拙情趣瞬间跃然纸上。通过诗歌可以看出,小诗人有相当强的观察力。他把白天鹅唯美的外形通过细致观察铭记于心,又以平淡却不乏精巧的文字诉诸笔端,惟妙惟肖,生动有味。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这只大公鸡真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你看,它头上的大红冠不用特别剪裁就很威风,身上的羽毛洁白无瑕。它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了过来。这只大公鸡平生不轻易啼叫,一旦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得打开。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只雄赳赳的大公鸡形象,赞颂了大公鸡平时低调、一鸣惊人的品质。前两句写大公鸡红色的冠子、洁白的羽毛,色彩对比很强烈。“走将来”是写大公鸡的行动,给人以威风凛凛的感觉。后两句写大公鸡的品德,它平时低调。“不敢”和“一叫千门万户开”形成了对比。这样一写,让公鸡的形象更加高大。这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赞美公鸡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成为先驱者的雄心大志。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茅草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青青的草。不知道是谁家的老翁老妇,用带着醉意的吴侬软语互相逗笑。大儿子在溪东边除着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编织鸡笼。最令人喜欢的是那个调皮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的日常生活情态,画面一派和谐,表达了作者对恬淡自然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 上一篇:李白有名的20首五言律诗(李白诗词大全赏析)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