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文学 >  当前文章

文学

苏轼赤壁赋备课资料整理(赤壁赋全文句子解读)

ashao 06-06 10:38 阅读 我爱育娃
赤 壁 赋(备课资料) 人生经历了最大的灾难,会不会抱怨?一千年前,苏轼是如何追寻解决之道?有人说《赤壁赋》就是苏轼的《离骚》,都是遭受了巨大的灾难。 壬戌之秋,七月既

赤 壁 赋(备课资料)

人生经历了最大的灾难,会不会抱怨?一千年前,苏轼是如何追寻解决之道?有人说《赤壁赋》就是苏轼的《离骚》,都是遭受了巨大的灾难。

苏轼赤壁赋备课资料整理(赤壁赋全文句子解读)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苏轼所游的是黄州赤壁,这可能不是当年赤壁之战的地方。现在有“文赤壁”与“武赤壁”之说,这当然是个美丽的错误啦。审美和历史是不一样的。杜牧笔下的赤壁,也是这个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不过这篇文章记录的是东坡内心的赤壁,是东坡的一段心路历程。

壬戌年,1082年,元丰五年,苏轼到黄州的第三年。

朔,初一,月亮刚刚开始出现的微光,刚刚从黑暗中复明。

望,月亮呈现满月的那天。《左传》记载,发生了月食。郑弦作注,“月体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即为弦(上弦月:明、朗,在右,下弦月),全照乃成望。”望,日月相对。

既,这个字解释为“已经”更好,是个副词。已经过了望日,就是阴历的十六。“肴核既尽”和“东方之既白”,都是已经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极尽,完满状态达到了极点,再往后就开始缺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1082年8月2日。我们现在立秋,一般是8月7日。按照常理,依然还是三伏天,苏子却使用了“秋”,也许是因为夏,生命力旺盛,很难与心境相契合,历朝以来,与夏相关的诗文是最少的。而士悲秋,秋自带很多悲凉伤感气息。

苏轼赤壁赋备课资料整理(赤壁赋全文句子解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缓慢。清凉的微风在江面上阵阵吹拂,水面波澜不起。非常凉爽,而且有画面感,代表着“宁静致远”的心境。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属,劝人喝酒的意思,但原来的意思是“致意”“表达”。窈窕之章:《陈风·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里是互文。东坡与朋友泛舟江上,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诗经》中与月有关的篇章。

中国古代赋予了月比较美好的意象,苏轼自己极其钟情于月,有500多首,与月有关的诗词。我们比较熟悉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他又吟诵着古人与月有关的篇章,仿佛与古人同在。

苏轼赤壁赋备课资料整理(赤壁赋全文句子解读)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Shǎo,一会儿,时间很短,也就是喝杯酒的时间。正吟诵着与月有关的诗,月亮就从东山后面出来了。赤壁山应该就在东边,月亮就从赤壁山上逐渐升起。当它如明镜般高悬天空,它就会被天上的群星所拱照。

“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斗、牛是古代的星宿名,相当于西方的摩羯座和人马座(射手座)。不过有人考证,8月的星空,东坡看到的应该是室、壁,也就是飞鸟和仙女座,这又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天上的景色很优美,地上的景色也毫不逊色。白露是是秋天的一个特征,《礼记》凉风至,白露降。细密的水气凝结成的微小露珠,横曳在茫茫大江之上。东坡与朋友在舟中饮酒,被这弥漫无际的雾气包围,眼看着被月亮照亮的江水向前方无尽荡漾,直到天空的边际与天相接。

苏轼赤壁赋备课资料整理(赤壁赋全文句子解读)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如,到;所如,到的地方。一苇,就是小舟。《诗经》“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就是小舟渡河的意思。佛家也有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传说。几个人驾着一叶扁舟在江水飘浮着,任凭船儿到哪儿是哪儿,感受着无边无际的江面造成的心旷神怡。一只小船在茫茫大江中航行,一点带动了整个画面。

苏子也许觉得自己就是那片月光,在星辰大海中徘徊,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心境开阔、自由。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论语》中“暴虎冯河”。“冯虚御风”,就是驾驭长风飞行在虚空之上。《庄子》记载,“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列子是道家中接近神仙的人物,他可以“心无外物,御风而行,顺应自然,神游八荒”,那是庄子追求的一种精神自由。东坡也是指遨游太空的一种自由状态。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两句应属于道家思想了,遗世独立是超脱于尘世之外而获得自由独立的生存状态,是不同于万丈红尘中的芸芸众生。“登仙”,登入仙境,成为神仙。《搜神记》记载“木蠹生虫,羽化成蝶”生物学中,羽化就是成为另一种状态,道家引用这个词,意思是升华成了另外一种更高级的形态。《后赤壁赋》中的那个羽化登仙的道士,不就是这样的吗?当时苏轼处于人生的低谷期,有这样远离世俗的超脱想法,超然于世。

“乎”,句中语气词,没什么意思,到这里停顿一下,显得舒缓整齐有韵律。后文“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这个“乎”是“吗”的意思;“相与枕藉乎舟中”,这个“乎”是“在”的意思。

苏轼赤壁赋备课资料整理(赤壁赋全文句子解读)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于是”,意思是“在这时”。“扣舷”,敲着船的两边。晋朝祖逖率兵北伐中原,行至中流,挥起短桨,敲打船舷鼓舞士气,史称“中流击楫”。毛泽东化用,“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还有用手敲船舷的行为,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兴奋极了,才会有这样的动作。东坡也是如此,饮酒唱歌很快乐。一个人喝了一点酒,有一点放松,很随意,很有节奏地敲击着船舷。这是一种姿态的美。

这个人竟然很快乐,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做了冤狱,释放出来还是政治犯,不能随意离开一个小地方。没有薪水,日常生活都不能保证,原来的朋友们都断绝来往了。如果是你,你会快乐吗?然而苏东坡在生命最卑微的时候,竟然可以“饮酒乐甚”。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东坡唱的这首歌,来源于屈原的《九歌》。

《湘君》中有一句,“桂棹兮兰枻[yì],斵冰兮积雪;”荡起双桨把稳船舵,飞舟破浪卷起千堆雪。棹是长桨,枻是短桨,后代把“棹、枻、楫”统称为“桨”。兰和桂,都是中国文化中的高雅形象,桂,月桂,桂冠。兰,是落叶科的小乔木,比如白兰和玉兰。

桂棹兮兰桨,就是指船很雅致。“击空明兮溯流光”,是小船在月光下的动态。“空明”是月光,“流光”是江面浮动的月光。摇动船桨,打破了遍布月光的江面;在月光下,逆着水流向前行走。

“渺渺兮予怀”,望着天地间无限空旷而思绪万千。这句歌词来自于《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湘夫人降临到湘水之滨,向远方眺望思绪万千。苏东坡曾有的忧愁心情与湘夫人差不多吧。

“望美人兮天一方”,这句来自于《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huǎng]兮浩歌。”盼望你啊你却总是不来,临风高歌我的愁绪难解。苏轼改成了,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她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种不见美人的怅惘、失意。

真正空明的心境是不留下什么的,“船过水无痕”,爱恨生死,不留下,很快就过去了。《金刚经》“应无所往,而生其心”,就是不停留,不执着,很大的爱恨,该放手就放手。苏子也受过世间最大的宠爱,19岁登科,受到皇帝召见。苏子也受过人生最大的侮辱,在最糟糕的牢狱里关了一百多天。

所以东坡与宇宙对话,与月光对话,这是一种反省。不在乎世间的悲喜,在一年后的《记承天寺夜游》他写下“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安国寺记》所说:“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破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像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

空明澄澈,这是一种超越的达观。

苏轼赤壁赋备课资料整理(赤壁赋全文句子解读)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倚”,跟随歌声即时谱曲。“和”,展示了一种随缘的状态,不是事先排练过的,是即兴的。人生要懂得和声。

洞箫的声音变化无穷,引发的感情色彩也十分丰富。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音乐描写赏析要点:叠词、动词;长短句、整散句;比喻、对偶;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视听结合)

这段是非常精彩的音乐描写,乐曲声中仿佛传来一个女子的哀怨声,“呜呜然”是形容声音断断续续,时强时弱。仔细听这个女子的声音,又发现传递的情感极其丰富。“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怨”是悲哀,“慕”是向往。好像非常怨恨,又像是无限的思慕心情。好像是轻声哭泣,又像是在诉说自己的遭遇。而且声音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前面的声音还没有消失,后面的声音又发出来了。“袅袅”是声音婉转悠扬,“不绝如缕”是细腻的声音源源不断有序发出。“缕”,是连绵不断的细丝。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音乐最美的部分,就是余音。《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yù)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方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忭(biàn)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孔夫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苏轼赤壁赋备课资料整理(赤壁赋全文句子解读)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嫠(lí)妇:寡妇。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舞、泣,使动。这声音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也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神伤。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音乐里有心事,苏东坡打断了客人的吹箫声,“苏子愀然”,“愀然”是表情突然发生变化。《礼记》记载孔子面对鲁哀公的问询,“愀然作色而对”。苏东坡也是如此,突然就严肃起来,不再很乐呵的样子。“正襟危坐”,“危坐”,身子挺直了。为什么要挺直?内心受到了巨大的触动,面对人生悲哀,生命的苦时,有一种谨慎。这是对生命的珍重。

“何为”译为“为何”,为什么这么悲伤呢?这是宾语前置句。后文的“安在”就是“在安”,译为“在哪里”。“而又何羡乎!”“何羡”译为“羡何”,羡慕什么呢?它们都是宾语前置句。

苏轼赤壁赋备课资料整理(赤壁赋全文句子解读)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从风景看历史,从风景看心境。

客人说:我们眼前的场景,你不觉得熟悉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就是曹操《短歌行》中所描写的场景吗?《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两句与苏轼的境遇更接近些,不过专门挑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两句,这里是营造了低沉的氛围。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东望”中,“东”是名词作状语,“东”是修饰“望”的。后文“顺流而东”的“东”是用“而”连接的,顺着江流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表示赤壁的地理位置。西方上游位置是夏口,东方下游位置是武昌。这里的武昌应该不是武汉三镇,大概是现在的鄂州市,东吴孙权将荆州的鄂县改为武昌县,“武昌”就是以武而昌的意思,孙权就是在武昌登基称帝。他的行宫就在今天鄂州的西山公园。夏口也是东吴的军事重镇,大概在今天的武汉市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这是直接写周边的景色,“缪”,就是缭绕。放眼望去,群山绵延,大江蜿蜒,树木茂盛,无际无边。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

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苏轼赤壁赋备课资料整理(赤壁赋全文句子解读)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曹操是何等意气风发。汉献帝建安13年,曹操平定北方,同年八月,荆州刘表病死。他的儿子刘崇率众归降。曹操进驻荆州,派兵追击寄住在荆州的刘备,控制了荆州要地江陵。在此整合自己的兵马,当时拥有二十万大军,《三国演义》夸张到八十万大军,准备讨伐江东。他准备了大量的战船,攻打赤壁。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就是形容这盛景,“舳舻”,原来指船的各个部位,后来专指大船。《滕王阁序》“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朱元璋手下有个功臣舳舻侯朱寿,这就是统领水军的爵位。一眼望去,巨大的战船在长江江面上排成了一条长龙。战船上的旌旗随风猎猎作响,遮蔽了整个天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三国演义》的电视上有表演,曹操在战船上大宴将士,半醉的状态下,手持长槊吟了一首诗。“酾酒”,就是斟酒。

人生就在此一搏,胜了,就统一天下。

他一定没有想到,他会失败?世界上最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他曾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国,在他33岁征服印度河谷时,没有想到等待自己的死亡,他因热病而死了。曹操一定也没有想到后来有如此大的灾难,败走华容道,差点没命。而且当年傲视天下的英雄,今天又在什么地方呢?

苏轼是借曹操懂自己,人生无常,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那么我又争什么呢?

接下来他从遥远的三国战场,回到眼前。赤壁的硝烟已经风流云散,眼前只是几个好友泛舟于平静的水面上。大家身处自然之中,开始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的短暂。

苏轼赤壁赋备课资料整理(赤壁赋全文句子解读)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渔樵,是名词作动词;侣、友,意动。

古代有很多很厉害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隐居于世,像许由、严子陵、范蠡之类,还有曾经的烛之武。“大隐隐于市”,他们可能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职业,渔樵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类。像屈子与渔夫有一段对话,渔夫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能说出这样话的人,绝非等闲之辈。

伍子胥从楚国逃难时,遇到一个渔夫,渔夫帮他渡江。伍子胥想送他一把百金的剑,渔夫说“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岂图取百金之剑乎?”伍子胥行走了几步,回头看渔父,(渔父)已经翻船自己沉到江水之中了。这样一个舍生取义的人,又岂是凡夫俗子?

普通的渔樵,却有一等一的智慧。文中的“渔樵”,不是真的打渔、砍柴。

匏樽,酒杯。匏,应该是葫芦,葫芦分开后可以做容器。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从整个宇宙来看,我们的存在感极其微弱。蜉蝣(fú yóu):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从人类来看,蜉蝣生命极其短暂。《庄子》说八百岁的彭祖也是短命。对于浩翰的宇宙来说,人类与蜉蝣一样,就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一样的渺小,一样的短暂。想到人生如此短暂,生死不过就在一瞬之间。再看我们眼前的长江,从古至今,始终保持着无穷的活力,当然会让人心生羡慕之心。人与长江无法比较,很多人就有了长生不老的想法。跟随长生不老的仙人,遨游天地之间,与天上的明月永远相伴。

苏轼赤壁赋备课资料整理(赤壁赋全文句子解读)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发现这些做不到,就像是明知道人生无常,当母亲离开时,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依然是无比的痛;疫情产生后,那些逝去的人,那些在疫情中受苦的人,依然很痛。

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这就是放下,回来做自己。人生有很多机缘放下,可能是因为历史,可能是事件本身,对于苏子而言,最大的契机,可能就是乌台诗案。

当然,放下又何曾容易?有一个故事:米芾曾经写过一封信“苏子瞻携吾紫金砚,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东人世坡爱砚台,爱朋友,爱弟弟,爱逝去过年的妻子,他在《江城子》写“十年生死两茫茫”。

这是一个对人世有爱的苏子瞻,也是一个对知识领悟的苏东坡。苏轼在舍与不舍之间徘徊,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徘徊。

余秋雨先生的翻译“那就更不必说你我之辈了,捕鱼打柴为生,鱼虾麋鹿做伴,驾着小船出没,捧着葫芦喝酒,既像昆虫寄世,又像小米浮海,哀叹生命短暂,羡慕长江无穷。当然,我也想像神仙一样地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但明知道得不到,只能把悲伤留给秋风。”他这个翻译很简洁,把课文中的“之”“矣”这些为了对偶的字都拿掉。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东坡不只是在说水月,而是在说自己。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斯:这;盈:月圆;虚:月缺;彼:那样。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是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斯,指水。“人生常恨水长东”,水一直在动,一直不停留。“月有阴晴圆缺”,盈虚在互换,月也是一直在变,不停留。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时刻都在改变,从幼儿园到小学,到高中,到文科班,从出生时50厘米,到现在的大高个,一直都在改变。

“日夜一周,圜道也。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则藏,圜道也。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为大,重为轻,圜道也。”(《吕氏春秋·圜道》)

意思是说:太阳一昼夜绕行一周,这是圜道……万物有了活⼒就会萌发,萌发⽽后滋⽣,滋⽣而后成长,成长而后壮大,壮大而后成熟,成熟而后衰败,衰败而后死亡,死亡而后形迹消失,这是圜道。水泉东流,日夜不停。泉源永不枯竭,大海永不满盈,小泉汇成大海,重水化作轻云,这是圜道。

这也是佛家所说的“不生不灭,不生不长。”客人说,人在时间面前很渺小;苏子说时间不过是宇宙的变化而已。

苏轼赤壁赋备课资料整理(赤壁赋全文句子解读)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苏东坡阐释了他对“变”与“不变”的看法。

“一瞬”,是常用的佛教概念,一瞬是半秒都不到,形容时间非常短暂。二十刹那是一瞬,二十瞬是一弹指。我们说的“弹指间”比“一瞬”长得多。

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就像是“人永远都不会踏进同一条河流”。

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都是永恒不变的。

你总感觉生命在流逝,那是你给自己设了一个参照物,而且总是不自量力地与月亮、长江相比,这不就像蜉蝣了吗?你舍弃这些参照物,只关注自身,那么时间就失去了长短,而变成了永恒。所以,何必羡慕月亮长江啊。

苏东坡的乐观劲儿又回来了,“达观”就是苏子骨子里的灵魂。

此处用《庄子》句法:“自其异者而眂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而眂之,万物皆一也。”又用《楞严经》意,佛告波斯匿王言:“汝今自伤髪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汝面虽皱, 而此见精性未尝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生灭,不变者元无生灭。”

我们看,苏东坡的身体,早已被昆虫蚂蚁啃噬了吧,然而“他”却一直存在于历史长河中,不朽。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天地间的事物都有自己的主宰,品物流行,各归其位。我们只要去到自己相应的位置就好。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就拿来,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一丝一毫都不奢求。

这是非常豁达的。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造物者”是指大千世界的形成规律。“共适”,共同享有。我们此时此刻,就在享受天地的馈赠。李白《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梵高在精神病院画出了最美的《星空》,这也是“共适”。这是对宇宙的爱。

‘一毫莫取’与‘风月共食’则分别对应了苏轼的立身之节与自适之乐。从现实的爱到对宇宙的爱。

然而能知清风明月为可乐者能有几人,清风明月,一岁之间亦无几日,人即能知此乐,或为俗事相夺、或为病苦所纒,欲乐之有不能者。有闲居无事,遇此清风明月不用钱买,又无人禁而不知此乐者,是自生障碍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洗盏更酌”,表示重新开始。

苏轼赤壁赋备课资料整理(赤壁赋全文句子解读)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藉”的基本意思就是拿草垫地,所以它就引申出“垫着”这个意思。也就是你枕着我,我枕着你,你靠着我,我靠着你,很随意、随性地躺在船上。“枕藉”,是放松休息。

“不知”也是放松。每一个黎明都会循环,却不是我等待的,也不是我关注的。

什么是“东方之既白”?我把它理解为心里亮堂了!明白了!醒过来了!彻悟啦!梭罗在《瓦尔登湖》的最后一段,他说:“使我们失去视觉的那种光明,对于我们是黑暗。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过来的那一天,天才亮了。天亮的日子多着呢。太阳不过是一颗晓星。”一枕好睡醒来了,一宿晚景过去了,一次赤壁之游结束了。

在台北博物院收藏了一幅苏轼自己所书的《赤壁赋》,在文章结尾有如下语句“苏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不出也。又有后赤壁赋,笔倦未能写,当俟后信。”这是生命的转变:我知道自己的追求,但是我不去炫耀。这是中年人的心境,这也是经过大灾大难后的淡然。

东坡是随缘的,在最困难的时候,有了一块地,种地、种菜,过日子;还建了个小房子,叫学堂。随缘是生命中最好的一种状态,因为你不计较了。这就是东坡给我们文化留下的最好礼物。一千年后的我们,依然会遇到挫折困难,然后去追寻。

东坡《赤壁赋》,多用《史记》语,如杯盘狼藉,归而谋诸妇,皆《滑稽传》;正襟危坐,《曰者传》;举网得鱼,《龟策传》;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则如《神女赋》。

太史公《伯夷传》,苏东坡《赤壁赋》,文章绝唱也。其机轴略同《伯夷传》,以求仁得仁又何怨之语设问,谓夫子称其不怨,而《采薇》之诗,犹若未免怨何也?盖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而遍观古今操行不轨者多富乐。公正发愤者,毎遇祸,是以不免于怨也。虽然富贵何足求,节操为可尚,其重在此,其轻在彼,况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伯夷颜子得夫子而名益彰,则所得亦已多矣。又何怨之有?

《赤壁赋》因客吹箫而有怨慕之声,以此漫问,谓举酒相属,凌万顷之茫,可谓至乐,而箫声乃若哀怨何也?盖此乃周郎破曹公之地,以曹公之雄豪亦终归于安在,况吾与子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宜其托遗响而悲也。虽然自其变者而观之,虽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何必羡长江而哀吾生哉!矧江风山月用之无尽,此天下之至乐。于是洗盏更酌,而向之感慨,风休冰释矣。东坡步骤太史公者也。

文章评论

苏轼赤壁赋备课资料整理(赤壁赋全文句子解读)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