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文学 >  当前文章

文学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ashao 04-16 18:14 阅读 我爱育娃
高一地理期末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2016年9月7日晚,中科院天文台首次观测到小行星2009ES。这颗小行星被国际天文学界列为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

高一地理期末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2016年9月7日晚,中科院天文台首次观测到小行星2009ES。这颗小行星被国际天文学界列为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之一。9日郑州日报发表《小行星又来“骚扰”地球?科学家称“重视勿慌张”》的文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该小行星最可能来自

A.火星和木星之间 B.地月系

C.河外星系 D.土星和木星之间

2.科学家称“勿慌张”的主要依据是

A.小行星距离地球远 B.地球公转速度快

C.两者公转方向相同 D.地球有大气层保护

3.据观测2009ES没有大气层,其原因是2009ES

A.温度高 B.自转速度快 C.距太阳较远 D.质量和体积过小

中新社北京2016年3月13日电:来自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消息说,预计太阳活动将进入新的活动周期,未来五年太阳活动将会变得日益频繁。受其影响,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卫星、通讯、导航定位等系统的安全将受到威胁。完成4—5题。

4.人类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不会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及气候变化

C.太阳活动大体上以11年为周期

D.自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5.航天、卫星、通讯、导航定位等系统的安全将受到威胁是因为

A.太阳活动引发极光 B.太阳活动引发磁暴

C.太阳活动引发气候变化,形成恶劣天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气 D.太阳风形成的风力较大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我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完成6—7题。

6.“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北京昼长夜短

B.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D.地球公转速度正在加快

7.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相比,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主要是

A.海拔高,接近卫星所在的大气层 B.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

C.气候干旱,大气的能见度高 D.临海,利于火箭残骸安全坠落

8.下列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①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形成 ②大气运动 ③两极地区的极光 ④金属矿产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图1中左图所示是缅甸佛教朝拜圣地的大金石,它是一块耸立在悬崖边的花岗岩巨石,海拔1100米,石头表面贴有金箔,石上建有一座7.3米的佛塔。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各类岩石,数字序号表示各种地质作用。完成9—10题。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图1

9.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大金石所属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A和① B.B和② C.C和④ D.D和⑤

10.下列有关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外力作用的环节只有③

B.可能寻找到化石的是D类岩石

C.可能埋藏有石油的是C类岩石

D.石灰岩经过④作用形成大理岩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图2为红海剖面示意图,完成11—12题。

图2

11.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岩石属于侵入型岩浆岩 B.①②岩石都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C.甲属于亚欧板块 D.甲属于印度洋板块

12.图示区域的地壳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

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

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

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

读图3,完成13—14题。

13.M处地貌是由下列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图3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

14.①②③岩层按由老到新的顺序

排列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然环境中活跃的因素。完成15—16题。

15.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发生在

A.对流层 B. 平流层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16.下列有关对流层大气热量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绝大部分来自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B.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

C.主要是人类活动散发的热量

D.绝大部分是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辐射

17.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图4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图4是2016 年某日某区域天气形势图,完成18—19题。

18.甲、乙、丙、丁四地,当前最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

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丁、丙

19.下列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B.乙地气压最高

C.丙地目前吹偏北风

D.丁地风力相对最强

图5示意大气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读图完成20—21题。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图5

20.关于热力环流的形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气压A<B

B.B地大气冷却,A地大气受热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21.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图,在①处布局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A.改善空气质量 B.加重城市的空气污染

C.增加城市的湿度 D.没有影响

2017年1月1日,西安再度迎来重度雾霾,市民在重污染天气中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天。而“等风来”则成了很多市民心中的新年愿望。图6为锋面示意图,完成22—23题。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图6

22.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正经历“阴天、雨雪、大风、降温”等剧烈天气变化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3.下面描写天气的语句与影响甲城市天气系统一致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大致可以用图7表示。读图完成24—25题。

24. “温室效应”的发生主要主要和哪个过程相关

A.① B.②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图7

C.③ D.④

25.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A.②增强,③减弱

B.②减弱,③增强

C.②减弱,④增强

D.③增强,④减弱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图8,完成26—27题。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图8

26.图示事物的主要作用是

A.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

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27.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主要作用是

A.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B.降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

C.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图9

D.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

读图9,完成28—29题.

28.该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9.与图示1月份气候特征形成相关的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副极地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低气压带控制

C.盛行西风带控制

D.来自大陆的西北风控制

焉耆马是我国古代西域名马,体形较小,跋山涉水善奔跑,耐力好,这些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2800米处的高山盆地,该盆地由三条U型谷组成。图10是我国天山自然带植被分布图,完成30—31题。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图10

30.该山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

A.光照多于南坡 B.热量高于南坡

C.降水多于南坡 D.海拔低于南坡

31.焉耆马的特征形成原因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最小

A.高寒缺氧,提高耐力 B.平坦地形,提供奔跑场所

C.多样植被,营养丰富 D.冰雪融水,提供优质水源

图11为中纬度沿海地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2—33题。

32.该山所在地的气候可能是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图11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3.影响该山N坡自然带海拔高于S坡的原因可能是

A.N坡为阳坡,热量条件较好

B.N坡为阳坡,水分条件较好

C.S坡为阴坡,热量条件较好

D.S坡为阴坡,水分条件较好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图12

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

洲。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读图12完成34—35题。

34.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

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

条件是

A.地形与气候

B.地形与水源

C.水源与植被

D.气候与植被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35.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

A.河谷地带 B.沙漠地区

C.山麓冲积扇 D.吐鲁番盆地

图13是全球气温变化资料图,完成36—38题。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图13

36.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破坏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水旱灾害

37.该问题带来的结果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

B.全球降水普遍增加

C.全球物种大量增加

D.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缩小

38.针对该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植树造林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

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 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据民政部统计,2015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8620.3万人次受灾,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自然灾害的发生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据此完成39—40题。

39.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会发生自然灾害

B.人类完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C.人类活动不能改变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D.洪涝、干旱属于气象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地貌灾害

40.下列做法中属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是

A.在陡坡上开垦农田 B.黄土高原适当退耕还林还草

C.江南红壤丘陵区全部种植水稻 D.在洞庭湖周围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计40分)

41.(10分)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甲图 乙图

图14

(1)在甲图线段处画出地球公转方向。

(2)乙图所示的节气为 ,对应甲图的 (填字母)处,此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是 。该日,极昼的分布范围是 。

(3)乙图中a、b、c三地昼长由长到短排列顺序 ;

a、b、c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 。

(4)当地球公转至甲图中A点时,全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是 。

42.(10分)图15中甲图为某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乙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图15

(1)甲图所示季节为北半球 季,判断依据是 。

该季节乙图中①地区降水 (多或少)。

(2)A气压带的名称是 ,B风带的风向是 ,C气压带的名称是 。

(3)乙图中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该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4)乙图中洋流H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43.(10分)图16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图16

(1)从地质构造看,乙是 ,戊是 。

(2)甲处地形的成因是 。

(3)丙、丁两处地貌成因是 。

(4)要在甲、乙两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 处,

请说明理由 。

(5)图中水循环②是 环节;图中的水循环按发生的领域属于 循环,

44.(10分)图17中图a是“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b是“亚洲季风环流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17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C

(1)A气压带是因为 (热力、动力)因素形成,C气压带的名称是 。

(2)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________(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大部分地区的风向为 _,其形成原因是 。

(3)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

心 为,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表现为 。

高一地理期末测试参考答案

1—5 ADDCB 6—10 DCAAC 11—15 DABCA

16—20 BBCDD 21—25 BAADC 26—30 BADAC

31—35 DCABC 36—40 BABDB

41.(1)略(1分) (2)冬至(1分) D(1分) 南回归线(23.5°S)(1分) 南极圈及其以南(2分)

(3)cba(1分) bca(1分)

(4)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

42.(1)冬季(1分) 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1分) 多(1分)

(2)赤道低气压带(1分) 东北风(1分) 副热带高气压带(1分)

(3)纬度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

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1分) 热量(太阳辐射)(1分)

(4)降温减湿(2分)

43.(1)断层(1分) 向斜(1分)

(2)背斜顶部受张力,物质疏松,易被侵蚀成谷(2分)

(3)流水沉积(1分)

(4)甲 (1分)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2分)

(5)水汽输送(1分) 海陆间(1分)

44.(1)热力 (1分) 副极地低气压带(1分)

(2)甲 (1分) 西北季风 (1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3)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2分) 寒冷干燥(2分)

文章评论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目(地理试卷试题及答案)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