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方法分享 >  当前文章

方法分享

写作方法技巧(肖像心理描写表里兼修)

pangzhenyu 04-10 15:40 阅读 我爱育娃

写作方法技巧(肖像心理描写表里兼修)

肖像心理 表里兼修

一、训练目标

(一)能够运用肖像描写的方法,生动刻画人物形象

1.目标描述

能够根据刻画人物的需要,从人物容貌、衣着、神态、姿态等角度对人物展开描写,从而透过这些外在的描写反映人物性格特征。

2.目标解读

人物形象的特点需要现实的物质载体来表现,其中人物的肖像就是一个主要方面。一个人穿什么衣服,留着什么发型,做出怎样的打扮往往都是由这个人的性格决定的。因此,通过对肖像方面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有助于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二)能够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深入表现人物内心

1.目标描述

能够根据刻画人物的需要,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并加以描写,从而起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2.目标解读

人物的肖像、言行尽管在不同的情形和形势下有着十分丰富的表现,但这并不是一个人性格和精神面貌的全部,在人物的内心世界里还上演着或激烈或微妙的精彩好戏,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就有必要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加以揣摩,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适当地表现出来。

二、写作指导

(一)认识手法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主要是脸部,也包含衣着、神情、姿态等进行的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五官或者其不同时期的变化,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表达文章创作的主旨。

2.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手法作用

1.肖像描写表现人物身份处境,刻画人物性格

如果能抓住人物的肖像特征,并准确地描写出来,不仅能让读者清晰地认识你所写的人物,了解他的身份和处境,还能够以形传神,生动地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伟大的文学家果戈理就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而从读者进入一篇文学作品的心理出发,也很有必要为读者呈现人物一部分的肖像特点,这样才能有利于读者由外而内,由浅入深地认识你所刻画的人物。例如,鲁迅笔下“阿Q”头上的一顶破毡帽、“孔乙己”身上的一件破长衫、莫泊桑笔下“羊脂球”红苹果般的脸庞、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灰色的眼睛和那眼睛里略过的微笑,无不表现了他(她)们的性格、身份和生活际遇。

写作方法技巧(肖像心理描写表里兼修)

2.心理描写及时展露人物内心,揭示人物命运

与肖像描写不同的是,心理描写是指向人物内心世界的,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能够将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展露给读者,让读者实现与人物内心的对话和共鸣。心理描写与肖像描写常常是配合使用的,一内一外,有助于更全面立体地刻画人物形象,达到表里如一的境界。例如,鲁迅在《故乡》再见到杨二嫂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描写:“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其中“我吃了一吓”属于心理描写,很及时准确地表现了我在多年之后见到这个当年的“豆腐西施”,而现在是“伶仃圆规”的杨二嫂时的吃惊心理。寥寥几笔的心理活动描写和肖像描写,反映了人物的前后变化以及眼前人物的泼辣、放肆、尖酸刻薄的特点。

3.外貌和心理描写有助于暗示文学作品主旨

写人物的作品主旨一般是展现人物特点以及人物命运的根源。人物的特点,不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都与社会的复杂因素有关系。因此,肖像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所传递的信息以及情感也能够揭示作品主题,表现文章思想内涵。比如,鲁迅《孔乙己》中这样一段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着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补,也没有洗。”作者抓住最能体现孔乙己身份的“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写起,展现他的社会地位及人生遭遇:低下,从“衣衫破旧、脸上常有伤痕”,可以看出他穷困不堪的境况和被人侮辱的地位。“花白的胡子”可以表明他的年龄,青白的脸色表明健康状况。从而也就暗示了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根源:有他自身的迂腐和惰性,也有社会的扭曲和压迫。

(三)方法指导

1.肖像描写方法指导

(1)观察面部五官,抓住主要特征

肖像描写主要是描写一个人的面部,看一个人的脸面则主要是关注五官。当一个人的五官很有特点的时候,比如说脸型、眼睛的大小,嘴唇的薄厚,这些特点与人物性格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所以,抓住五官有特点的地方加以描写也能够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比如,高尔基在《童年的朋友》中有对外祖母面部的特写:“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外祖母的长相十分有特点,作者抓住她的眼睛以及鼻子作为重点,刻画出可爱有趣的外祖母形象。

(2)捕捉神情变化,暗示内心世界

神态是内心思想活动的外在表现。人物的神态随着故事的发展变化也会有或微妙或鲜明的变化。将神情特点以及神情的变化加以捕捉是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有效方法。例如,在约翰尼斯·延森的小说《安恩和奶牛》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段落:“‘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那人问道。他把挑剔的眼光从奶牛身上转到安恩身上,锱铢必较地望着她。安恩自顾自继续打着毛线。‘它不是卖的。’她回答说,然后,像是为了表示谦恭,她一只手把毛衣针撂下,使劲地把鼻孔擦个不停。那个男人惶惑起来,踌躇不决地站了半晌;后来终于不得不走了,但他临走时眼光却仍然依恋不舍地盯着这头奶牛。”“挑剔”“惶惑”“锱铢必较”“踌躇不决”“依恋不舍”等词语表现了买牛人神态的变化,也体现了买牛人对这头牛的看重。

(3)关注体形服饰,体现人物个性

服装的样式、材质、多少、洁净与否等特点能够反映人物身份、生活处境。因此,当你要表现一个人特别身份或者特殊处境的时候,就可以关注或者特别设计这个人物的衣着。这方面的例子也有很多,最典型的有鲁迅的《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洗。”“长衫”表明他读书人的身份和清高,却“站着喝酒”,这就写出了他的穷苦和可悲;“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洗”这里则写出他的懒惰,也暗示了他悲剧命运的必然。

(4)依照观察顺序,立体表现人物

描写一个人的外貌需要有一定的顺序,这个顺序要符合人们观察的一般规律。我们常说“上下打量”这个词,也就是说看人,第一面一般来说都是由头到脚的方式,先从头部写起,然后写衣着。另外,也会先整体给出轮廓的描写,然后抓住局部最有特点的地方重点刻画。再以《孔乙己》为例,先写他“身材高大”,这是整体写。接着是从上到下的顺序写他的局部特征,先写面部“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接着写“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然后写到衣着。这样有顺序的描摹,让作品中的人物变得立体可视,如在眼前。

(5)反复刻画主要特点,强化人物性格

对于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地方,有必要反复刻画,已达到强化性格特征的作用。在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有阿累的《一面》,作者抓住鲁迅先生“瘦”这一典型外貌,随着文章的推进,多次从外貌的角度加以刻画。第一次:“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第二次:“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第三次:“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采用反复的外貌描写,让鲁迅无私操劳、辛苦崇高的形象树立在读者面前。

2.心理活动方法指导

(1)直接描写法

它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一般含有“我想”“我感到”之类的标志性词语。“想”字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前,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后。“想”字后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冒号”等做标示。例如,《皇帝的新装》中就有大量的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绝不能让人知道这件事。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绝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写法,简单、清晰、直接,好学易用,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

(2)内心独白法

它也叫“自白”,指人的自我反思、自言自语等内心活动。请看下面的几个文段:

“一声声的痛苦呻吟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有儿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芦花荡》)这一段就是属于内心独白。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深刻描绘出老英雄对自己没有保护好小姑娘,让她们受了伤,内心备感愧疚、自责的心情。

“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水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路遥《平凡的世界》)这段是主人公孙少平的内心独白,体现了少年心中对生活的无限热情。

“瑞宣说不出话来。在他的理智上,他知道每一个中国人都该为保卫自己的祖国与文化而去战斗。可是,在感情上,因为他是中国人,所以他老先去想每个人的困难。他想:长顺若是抛下他的老外婆而去从军,外婆将怎么办呢?同时,他又不能拦阻长顺,正如同他不能拦阻老三逃出北平那样。”(老舍《四世同堂》)文段写出了瑞宣为家忧,为国愁的矛盾心理,深层表现了瑞宣希望忠孝两全却因此而痛苦煎熬的状态。

(3)心理剖析法

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小说中很常见,即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

如莫泊桑在小说《项链》中就运用了心理分析式。他用“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玛蒂尔德希望摆脱寒酸、暗淡、平庸的生活,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自信心。

(4)他山之石法

“他山之石”是个比喻,这里是说借助其他人物或者环境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心理。人物的种种表现都与人物内心的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对人物的行为、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描写的时候,也能够辅助表现人物的心理。此外,环境描写也可以暗示人物内心的状态。举例如下: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描写,反映了孔乙己得意、炫耀的心理;萧乾《枣核》中开篇“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用语言描写暗示了人物急切的心理,深层则表现了人物浓浓的思乡情;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中“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这里月光“冷冷的”实质上正是“我”心里的感觉,这里用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心情的悲伤。

(5)形象修辞法

人物内心状态毕竟是特定人物在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处境下的一种感受,由于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有着一定的时空隔阂,所以不容易体会人物的心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一个心理活动的词语是不够的,如果附之以恰当的修辞手法加以表现就形象多了。例如,莫怀戚《散步》的结尾,作者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的时候,有了一种沉重的责任感的心理,为了形象地表达这样的心情,作者巧用比喻,文段如下:“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6)类比联想法

和用修辞手法表现人物心理的方式类似,还可以联系读者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辅助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例如,在鲁迅的《故乡》中用“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这个类比,来表现杨二嫂当时对鲁迅不满和嗔怪的心理。

文章评论

写作方法技巧(肖像心理描写表里兼修)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