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汉字 >  当前文章

汉字

汉字言字探源解字(口舌莫辩何以发言)

ashao 04-25 11:42 阅读 我爱育娃
言:口舌莫辩,何以发“言”? “言”为心声,但“言”必从“口”而出,用“舌”来表达,所以古人造“言”字时,就从“口”“舌”入手。这个道理似乎人人皆知,但复杂的是,“

言:口舌莫辩,何以发“言”?

“言”为心声,但“言”必从“口”而出,用“舌”来表达,所以古人造“言”字时,就从“口”“舌”入手。这个道理似乎人人皆知,但复杂的是,“口”“舌”上面的符号,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歧还不小呢!

“言”字的甲骨文字形是

汉字言字探源解字(口舌莫辩何以发言)

汉字言字探源解字(口舌莫辩何以发言)

汉字言字探源解字(口舌莫辩何以发言)

金文字形是

汉字言字探源解字(口舌莫辩何以发言)

汉字言字探源解字(口舌莫辩何以发言)

小篆字形是

汉字言字探源解字(口舌莫辩何以发言)

让人产生分歧的是其甲骨文字形,三种写法,引发三种观点。依据其甲骨文字形的第一种写法,第一种观点认为,“言”是在“舌”字上部加一区别符号“一”而成的指事字。无“舌”不成“言”,“舌”上加一个指事符号,当然就表示“言”了。

《说文解字》是第二种观点的代表,其解释“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从口,䇂(qiān)声。”也就是说,“言”是 “从口、䇂声”的形声字。

第三种观点认为, “言”字上部是“辛”字,下从“口”。“辛”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古代的刑刀,有人说是刚从树干上劈下来名叫“劈口”的楔形木片。为什么“口”上加“辛”表示言呢?没有进一步解释,难道是认为“言”太厉害,说出的话可以像刑刀那样杀人?还是可以从树干上劈砍下木片?

如果单独分析每一种观点,也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为什么?说对是因为似乎都有道理。说不对,是因为确实找不到实实在在的证据!但是,只要把三种观点放到一起,再看一看“言”字的甲骨文字形,就应该恍然大悟。每一种观点,依据的都是“言”的某一种甲骨文字形,是把这个字形看成固定不变的。

事实上,随着时代变迁,一个字从创造出来到被人运用,是随时随地不断变化的。这个变化也许是从简单到复杂,也许是从复杂到简单。冒昧地猜测一下,这个“言”字应该是从最简单的第一种字形开始,不断复杂化,最后第三种字形被普遍接受,到金文时基本定型,小篆也一脉相承。

其实从“舌”字的演变,也能看出一点端倪。“舌”字的甲骨文字形是

汉字言字探源解字(口舌莫辩何以发言)

汉字言字探源解字(口舌莫辩何以发言)

汉字言字探源解字(口舌莫辩何以发言)

金文字形是

汉字言字探源解字(口舌莫辩何以发言)

小篆字形是

汉字言字探源解字(口舌莫辩何以发言)

“舌”字的演变,也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由此可以认为,“言”字的本义,就是“舌”字加一指事符号的指事字。

《说文解字》解释“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解字注》补充解释:“《大雅》毛传曰: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论,正义作荅。郑注《大司乐》曰:发端曰言,荅难曰语。注杂记曰:言,言己事;为人说为语。按三注大略相同。下文语,论也。论,议也。议,语也。则诗传当从定本、集注矣。”

什么意思呢?如今常常“言语”连用,似乎两者都是一个意思,其实古文中“言”和“语”是有差别的。在古代,“语”和“言”都指人的语言行为,但是有分别。“语”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和人谈论事情,“言”指主动对人说话。如《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言。”意思是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

文章评论

汉字言字探源解字(口舌莫辩何以发言)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