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汉字 >  当前文章

汉字

立秋节气的古诗(描写立秋节气的唯美诗句)

sujunda 08-24 11:25 阅读 我爱育娃
立秋美诗七首赏读:夏欲尽头秋欲初,红莲沉醉白莲酣 传统的秋天,是以立秋节点,作为划分的标志的。我常常感叹古人的智慧,以太阳在地球表面周年的运行,作为年的轮回,划分四

立秋美诗七首赏读:夏欲尽头秋欲初,红莲沉醉白莲酣

传统的秋天,是以立秋节点,作为划分的标志的。我常常感叹古人的智慧,以太阳在地球表面周年的运行,作为年的轮回,划分四季,精准恒定。虽然农历的七月,仍旧高温酷暑,和盛夏近似,但是太阳在立秋,已经跨过一个特定的节点,随之而来的,是潜移默化的气候的变更。

比如立秋虽然和夏天看起来近似,但是的确是不同。

早上站在楼顶,空气中的湿度明显降低,阳光打在高楼上,呈现出是一种明丽的金色,视觉旷远轻盈,虽然空气中仍旧有热度,但是明显感觉一种沉静的气息,使人目光上扬,向着天空眺望,若是晚间,一定会有璀璨的星河。那种沉静欢喜,让人直觉,秋来。

上古立秋是大节。因为随之而来的秋季,是成熟丰收的季节,稻田依次金黄,果木成熟,五谷丰登。秋的丰收,奠定一年衣食积蓄,于家于国都是。所以帝王会以隆重的仪式,迎接秋神白帝,祭祀土神,并且奖赏将帅,练兵保卫疆土。那白色的仪仗旗帜,猎猎在立秋的太阳里,人心饱满肃穆,开启秋来的人间序章。

对于秋来,古人是百感交集,一方面盛夏的炎热,使人们期待秋天的凉爽和收获,另外一方面,秋来,也意味着一年行到下半段,时光流转,岁月流逝。因饱满而惆怅,留念时光的美好和生命的短促。

立秋节气的古诗(描写立秋节气的唯美诗句)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陈朝 · 周弘让《立秋 》

立秋的凌晨,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可以看到,大火星流转向西。

此时昼夜温差加大,可以明显感受早上不同于往日微凉的空气,那是西风渐来之时。

你看你看,那浩瀚的云天,已经没有了夏天那种风云变幻的猛烈,回归一种澄澈。

你听你听,那风吹树叶,已经有了不同于夏天的焦脆和爽朗,那是秋的声音,秋的气息啊。

秋是什么样子,什么声音?古人说,一叶知秋,是将秋来具象化了。

在盛夏,就有不耐阳光直射的树叶,从树梢间脱落,但是在立秋前后,空气中的水分骤减,阳光灼热,有些树木会开始落叶,比如柳树,梧桐。尤其是中国梧桐,泡桐,分外敏感阳光和水分,在立秋时段,开始凋谢,以保存树木本身的生命力。

随着立秋这些树叶的率先脱落,迎来了斑斓的秋季。

立秋,是一片叶子的黄落,随之而来的,是气候转凉,是无数树叶的凋零。

秋是黄叶的黄,秋声,是树叶在风中壮丽的摇曳声。当然现在,刚刚开始。

立秋节气的古诗(描写立秋节气的唯美诗句)

“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

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

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

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

换衣防竹暮,沈果讶泉寒。

宫响传花杵,天清出露盘。

高禽当侧弁,游鲔对凭栏。

一奏招商曲,空令继唱难。”唐 · 司空曙《和王卿(太常)立秋即事》

太常,是古代 朝廷 掌宗庙礼仪之官,那么立秋的祭祀和礼仪,无可置疑有着太常活跃的身影。那么太常寺的官员,是最知道立秋到来的,所以问秋天在哪里,你得问问这些有着丰富天文地理历史知识的高官,他会告诉你。

立秋的秋,尚浅,但是秋天来了呀。

秋气,无声潜入有蝉的柳树中,秋气在早秋盛开的兰花上,看,那香气吸引着蝴蝶。

秋气在早秋淡淡的凉风里,秋气在依然暑热的阳光里,但是你明显感到,暑气不那么浓烈了。

秋气在城市的空气里,因为秋气沉静,所以城市的街道,飞扬的尘埃也下沉了,秋气在郊外的高山里,那千山有着不同夏天的明净清爽。

秋气在晚间的衣裳里,你要多穿点,因为夜晚在竹林里,你觉得爽,但是立秋之后,会觉得半夜冷,秋气在你吃的瓜果里,你忽然觉得泡了水的瓜果,有种寒衣,吃多了肚子疼。

秋气在宫廷里的迎秋花鼓里,在皇宫高架的承露金盘上,因为上面已经有露水凝结。

秋气在天空中老鹰盘旋里,在水中的游鱼跳跃里呀。

这是太常寺高官告诉你的立秋的秋在哪里,他们的精准和敏感,告诉了你立秋的秋美,看似淡淡,实际无所不在,只是等着岁月再渲染出浓重的色彩。

立秋节气的古诗(描写立秋节气的唯美诗句)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中唐 · 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

立秋的秋意在中年人的心中。

这首诗看起来简短,但是意蕴无穷。

站在晚夏立秋的楼头,所看到的是明丽的早秋浩瀚的天色和阳光,看到是远山如画,平湖如镜。

也许身有汗,而心微凉,灵魂遨游在如镜的湖水上。

风光明丽,而人生如此。风光近秋,而人生中年。

明天就是立秋了,我有什么呢,我只有一头白发,迎向又一年浩瀚的秋天,领略秋风。

实际早秋的风,并不寒冷,但是这首诗,写出了人心人生的秋意。

壮美,感慨。

立秋节气的古诗(描写立秋节气的唯美诗句)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唐末至五代· 齐己新秋

这里的三伏,是虚指,指的是伏天将要结束。实际真正的三伏是立秋之后还有十来天,但是最热的阶段,已经快结束了。

这里的三伏,指的是暑热。

刚刚觉得暑热快结束了,就遇到了立秋节气。

立秋节气到来,早上有晶莹的露珠,折射神奇的颜色,露珠清润。

立秋节气到来,黄昏时候,天边云山彩霞,瑰丽万端。

立秋时节,田野里稻花飘香,五谷将熟,立秋节气,田野中蒿草向秋,走向枯萎。

立秋节气,清爽清凉,清光无限,哪里就会生出无限秋悲?

这倒是朴实。早秋和盛夏仿佛,只是更接近成熟和凉爽,哪里就有秋风冷的悲凉哦?

立秋节气的古诗(描写立秋节气的唯美诗句)

“倏忽徂炎罢,惊秋自此辰。

残蜩空爱露,孤扇欲辞人。

嵩少千寻岭,沧浪万里津。

如何一乘兴,烟策弄飙轮。”北宋 · 宋庠 《立秋后一日凉风萧瑟便若感人 》

立秋到来,会逐渐感受凉风徐来的爽美。

比如宋庠,立秋当天没有感觉,但是到了立秋节日的第二天,他忽然感受到温度下降的那种秋来爽快。

忽然间,炎热就消失了,我才想到,这是立秋了,这是秋天到了啊。

那树上只有一两只知了在鸣叫,雨后微凉,仿佛不需要用扇子纳凉扇风了。

在这凉爽的秋意里,我只想登万丈嵩山,游万里沧浪。

我只想身在渔船,乘风破浪!

这是盛夏困住的压抑情怀,被立秋一阵风雨惊醒。立秋之后的凉爽,让人瞬间想到的是游历山河大川。

立秋节气的古诗(描写立秋节气的唯美诗句)

”西风初入小溪帆,旋织波纹绉浅蓝。

行入闹荷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南宋 · 范成大《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三绝 》

实际不需要做空想,无需远行,因为秋天身边的风景自有佳处。

因为七月荷花自有秋花盛美。

在立秋节气,最经济的事就是就近赏荷花。

农历七月依然是荷花旺季,且此时的荷花,花果同时,盛开到绚烂。

范成大在立秋后两天看荷花,开始小帆船经过开阔的水面,风吹船帆,破开蓝色的水面,生出一道道水纹。

但是转弯,荷花开得正好,那无边无际的荷花在浅水湾中,遮盖了整个水面,红色白色的莲花酣畅淋漓的盛放,清风摇曳荷香,阵阵吹来。

此时的荷花已经叫作秋荷,秋荷之美,在于风露中的清丽,莲蓬甜美。

而立秋时段的凉风宜人,反而比盛夏游湖,更添一种徘徊酣畅的沉醉兴致。

立秋节气的古诗(描写立秋节气的唯美诗句)

”夏欲尽头秋欲初,小凉未苦爽肌肤。

夕阳幸自西山外,一抹斜红不肯无“。南宋 · 杨万里《闰六月立秋后暮热追凉郡圃二首 其一》

秋天来了,凉风宜人,自然让人生出远眺的大气兴致。

比如杨万里,就是在有山的农村官衙附近,黄昏纳凉。

立秋时节,是夏天快要到尽头,秋天开始的阶段,小小的凉风,舒适宜人,爽人身心。

郊外开阔,最美的就是黄昏,太阳落在西山外,而一天晚霞,从山后斜挂天空,秋天的天空,高远澄澈,霞光自然是瑰丽,映红半边天宇。

这是早秋迷人的醉色。

这是立秋的自然之美。

立秋节气的古诗(描写立秋节气的唯美诗句)

立秋,容易为当代人所忽视,然而如果你有心,会发现无数秋来之美。写下你细腻的观察吧。

迎接秋天!

文章评论

立秋节气的古诗(描写立秋节气的唯美诗句)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