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关于春日游经典的诗词(五首冷门春日唐诗)

longge 02-02 11:56 阅读 我爱育娃
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古诗从主题上可以分很多类别,这首属于宫怨诗。在封建社会,婚姻制度极不合理,允许一

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关于春日游经典的诗词(五首冷门春日唐诗)

古诗从主题上可以分很多类别,这首属于宫怨诗。在封建社会,婚姻制度极不合理,允许一夫多妻,在宫廷里,皇帝一人可以有配偶成百上千,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白居易在《琵琶行》里也写道“后宫佳丽三千人”。这么多宫人从名义上说共有一个丈夫,实际上,真正能受到皇帝宠幸的是极少数,而大多数的宫人都难以得到皇帝恩宠,但又不能改嫁他人,甚至终身不得出宫,绝大多数的宫人表面看来在皇宫享受荣华富贵,实则在深宫之中虚度光阴,荒废青春,她们生出怨情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有的男性诗人怀着同情宫人们的心情,代宫人们发泄怨愤,这类诗就是宫怨诗。

刘方平以一位宫人为代表,写她在自己的宫中一整天都在侥幸地等待皇帝能来宠幸自己,可一直等到日落黄昏之时也不见皇帝的身影,此时,她想到,皇帝可能又是去了他最宠幸的宫人处了,于是,泪水又一次夺眶而出。前两句是写眼前之事,后两句是写宫人的心理。她感觉自己就像这春天一样,多一天就离晚春近一天,美好的青春就在这一天又一天的寂寞中荒废了。宫门外,梨花早已盛开,而今都飘零在地面了,她不想去看,因为看到那些曾经娇艳欲滴的花瓣如今凋零残败,就犹如看到了自己的明天。

关于春日游经典的诗词(五首冷门春日唐诗)

本诗题为“春怨”,从内容上说,宫人怨的是“春”,即第三、四两句的内容,春天就这样寂寞无聊地过去了,梨花就这样无情地飘零了,这晚春的景象给宫人带来了太多的伤感,她怎么不怨春呢?但全诗主题句却是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中的“无人”是关键,意思是说,应该来的那个人始终没有来,即使是生活在金屋里,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可这样犹如被软禁的生活又有什么意思呢?生命宝贵,人生应该精彩,但每天从旭日东升到日落黄昏,都只能独守空房,这人生形同行尸走肉,命运不可自己操纵,这里面有多少怨愤呀!如此看,第三、四两句写春晚花落,只是借衰败之景来抒发宫人无尽的哀怨。

关于春日游经典的诗词(五首冷门春日唐诗)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关于春日游经典的诗词(五首冷门春日唐诗)

这首诗是诗人搬家时创作的。一般情况下,搬家往往更重视乔迁之喜,但这首诗却抒写了对故居难分难离的感情。

诗人没有从家居下笔,而是写经常去休闲的湖上亭。由于不舍得离开,特意去湖上亭告别。那是一个春风骀荡的日子,远近的景色宜人。站在亭中,任微风吹拂,亭边翠绿的柳条,青青的藤蔓,在风中轻轻招展,在诗人看来,柳条也好,藤蔓也好,仿佛都是无数多情的手臂,伸出来牵系着他的手臂,挽留着他不让他离去。不仅如此,与诗人同居一处的黄莺,也离愁万端,不胜留恋,特意飞来告别。那一声声的鸣啼声中,全是依依的别情,诗人本想离开了,但听到了这不尽的叫声,让他一步一回头,久久迈不开脚步。

这首诗的主题并不出新。久居生情,乔迁虽喜,而旧居难舍。但诗人下笔的角度与创作手法非常独特。他不从家居之地与庭院之物写起,而是从家外的休闲处湖上的小亭写起。可以想象,移家别处,旧居一定有很多东西值得留恋,但不可俱写,而选点于湖上亭,这样,既可回避琐碎,又可体现匠心。在创作上,运用拟人手法,将构成全诗意境的柳条、藤蔓、黄莺这三个意象全都人格化。本是写自己舍不得离开湖上亭,但诗人笔峰倒转,运用拟人手法,反写这些本不懂感情的事物的离情,使情感的表达显出迂回曲折的艺术美。在写柳条藤蔓时,抓住它们在风中招展的特点,将它们想象成手臂,想“系”住诗人不让诗人离开;在写黄莺时,抓住它鸣啼不断的特点,在诗人听来,就是在向他表达挽留的情意。“系”也好,“啼”也好,将情与景两相融合,以物传情,表现出诗人无穷的笔力,让诗歌具有极妙的魅力。

关于春日游经典的诗词(五首冷门春日唐诗)

春思二首(其一)

【唐】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关于春日游经典的诗词(五首冷门春日唐诗)

贾至的《春思》共二首,构成组诗。诗题“春思”是诗人面对大好春色所生发的感慨。这首“其一”中,对于美好的春色,诗人没有赏出美来,更没有感受到欢乐,而是看到春日丽影却恨它惹出了无限长的愁绪。

第一、二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春草丛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柳丝飘拂;桃花盛开,李花飘香,花枝披离,花气氤氲。本诗后两句与前两句的内容形成对照,写在春日里无端地生出的愁绪。读了后两句才知道,诗人在前两句中竭力写大好的春色美景,只是为了从反面衬托后两句写“愁”的内容。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越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这是典型的“以乐景衬哀情”的艺术表现手法。

诗人在愁什么呢?这不是本诗的重点,本诗的重点是诗人从东风、春日的角度有所感受,也许这并非是诗人一人的感受,而是多愁善感之人共同的感受。其实,人们的愁绪无关风景,但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于他人或迁怒于物。这首诗就属于第二种。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不合情理,但很具有艺术魅力。这样写,不但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而且使景物意象被拟人化,形象特征更突出鲜明。

诗歌的第一联在艺术上处理得很有特点。首先,这幅春景图彩色对比鲜明,草“青”,柳“黄”,桃花红,李花白,四种对比色放在一幅图景中,亮丽无比。此外,还调动了视觉和嗅觉感官,分别从色彩和香味两个方面来描绘这幅春景图。后两句最突出的手法是运用了拟人手法。“东风不为吹愁去”虽是个否定句,但同样是把东风人格化了;最后一句写“春日”,说它偏能“惹恨长”,好像这春日就是要与人过不去,无端地寻愁惹恨。

关于春日游经典的诗词(五首冷门春日唐诗)

欸乃曲五首(其二)

【唐】元结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关于春日游经典的诗词(五首冷门春日唐诗)

诗人元结曾任道州(今湖南省永州市道县西)刺史,因公事去长沙都督府,在返回道州的途中,恰逢春水大发,船无法行驶,诗人被困于途中,于是写了《欸乃曲》共五首诗,记录了他在这次水路上的见闻和感受。

诗人行船于水上,“春水平”应该是水面平静,因为有满月,又有和风,即使在夜里也能行船。船工一边摇桨,一边唱歌,桨声、歌声相应和。实际上,从长沙到道州,是逆水而行,又遇上江中涨大水,怎么能说“宜夜行”呢?这说明诗人对于水路的难走并不放在心上,表现出他处事沉稳、遇事乐观的人生态度。诗的重点在第三、四两句,本来诗人与船工一边唱歌,一边摇桨,很快就要过平阳戍了,可突然听到有人在大声呵斥,诗人转眼一看,原来是地方守吏在厉声呵斥老百姓。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反衬。全诗四句话,前三句都是为最后一句作铺垫的,在内容上形成反衬关系。诗人想通过这首诗来表达他对被奴役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可是,前三句写得都很欢乐,前两句写自然风景,“春水平”“满月和风”等意象的引入,画出一幅祥和、静谧的风景画,第三句写人,虽然没有直接写诗人对这河面风景的赞美,但写船工在唱歌,歌声可以传达愉快心理。这一路行来,愉快而舒畅,好不自在。可诗人写景的用意不在这里,他要用乐景来衬托哀情,衬托后来听到的“呼问”声,从而表达了诗人对民不聊生的同情。

这是一首即兴式的诗。诗歌虽然只有四句,但反映的却是大主题,是诗人对民生的关切,是官吏对百姓的欺压。诗中的反衬手法很好地突出了这一主题。

关于春日游经典的诗词(五首冷门春日唐诗)

晚春

【唐】刘希夷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

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

庭阴幕青霭,帘影散红芳。

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

关于春日游经典的诗词(五首冷门春日唐诗)

《晚春》是一首“闺怨”诗。这类诗以闺房中的女子为写作对象。本诗描写的是一个独守闺房的少妇,写出了她在晚春时节思念在外远行的丈夫的孤苦之情。

春天,本是鸟语花香,万物欣欣向荣的季节。解冻的泥土,复苏的生机,无不引发闺中人的无限遐思。而诗中的这位女主人公,独守的是洞房,说明她还是新婚少妇。可是,转眼时光已到暮春,发芽的已经成荫,盛开的已经凋零,阳光和煦,春寒不再。在这大好的时光里,本该春宵一刻值千金,但主人公却彻夜孤枕,定然难以成眠。

在这漫漫长夜里,她在受着怎样的煎熬,她在思想些什么呢?

关于春日游经典的诗词(五首冷门春日唐诗)

夕阳西下,暮气降临,女主人公刚转身准备入洞房时,却看到了窗外那株苍翠的垂柳。想当初,新婚不几日,新郎就要告别新娘,启程远去。婚床尚未焐暖,新娘怎么舍得?但是,新郎志在四方,只好暂别与新娘卿卿我我的甜蜜小日子,启程而去。就在自家庭院里,新娘执手相送,多想让纤长的柳丝挽住新郎的脚步,但最终,只是摘下一枝,插在新郎的行囊上,让新郎捎上自己的相思与留恋之情。可如今,婚床上虽有鸳鸯被,但只有新娘独抱孤枕。心爱的人,他在哪里呢?一种惆怅、思念之情不禁涌上心头。

洞房内充满了孤寂的相思之苦,而昏暗的庭院树荫下,暮霭朦胧,帘影婆娑,残红落花随风飘零。今天的红颜新娘,无人相伴,无人关爱,是否也会像昨日的艳丽之春花,很快就随春深而衰谢了呢?亲爱的丈夫呀,你孑然一身,远在他乡,无亲无故,是否在借风向新娘捎话说,不要因相思而折磨自己,还是淡妆迎春为好,多加珍视自己?

古诗中的“闺怨”诗很多,但这首诗实写“佳人”,虚写“远行人”,虚实结合,把他们之间真挚的思念之情叙述得委婉、含蓄。诗中还用垂杨衬托相思,用鸳鸯反衬孤苦,读来别具一种摇曳之美。可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今,很多读者都难得通过阅读赏析,走进主人公当时的心境,感受那份远古的相思之情。

文章评论

关于春日游经典的诗词(五首冷门春日唐诗)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