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思维 > 当前文章

思维

白露节气优美古诗五首鉴赏(露从今夜白,白露生庭芜)

longge 10-18 09:56 阅读 我爱育娃
说起白露节气,最让人感叹的是“白露”两字的应时应心之美。 节气的制定远在先秦,远在4000多年前的陶寺尧时代,就观测太阳以定出冬至夏至以勘定一年,才有了相对准确的春夏秋

说起白露节气,最让人感叹的是“白露”两字的应时应心之美。

节气的制定远在先秦,远在4000多年前的陶寺尧时代,就观测太阳以定出冬至夏至以勘定一年,才有了相对准确的春夏秋冬四季。那么在先秦周朝,实际二十四节气已经基本定型。

《逸周书》里,有“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那么周朝已经很笃定的有白露这个节气和节气名,在处暑之后,秋分之前。

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用现代的天文地理知识来解释,就是太阳从北回归线南行,逐渐靠近赤道的时段。此时迎来了北半球最美好的仲秋时节。气候从炎热转向清凉。

从北方吹来的冷空气,逐渐逼退海洋暖湿气流,空气中水分减少,往往能见度极好,所谓秋高气爽。昼夜温差加大,繁荣了半年的大型草木,开始落叶,但是晚间近地面会形成露水,滋养小的草本和农作物,而这种露水也有着催熟果实,沉定糖分的作用。

秋在上古,属金属白,表示内敛而萧瑟,又因为此时的露水,附着在物体表面,折射度好,璀璨晶莹,故而秋露,有了美丽的名称,叫“白露”。

古代道家和医家认为秋露清凉滋润,有着清火,润肠胃,明目,令人长寿的效果,故而有“玉露”一说。汉武帝建仙人承露台,就是承接高空纯净的露水,而达到长寿养生的效果。

秋露滋养的田园蔬菜,分外清甜,秋露下的果实,多有清凉润肠的功效。

而秋天早晚间莹莹的露水,比雨水更金贵,因为它们从空气中冷凝,复又无声滋养草本,可谓晶莹可爱又润物无声。

将此阶段命名白露,是开启了古人感恩自然的爱露赏露之美,那是自然赐予草木和农田的珍珠之水。

所以我说,白露两字,应时应心。

白露节气优美古诗五首鉴赏(露从今夜白,白露生庭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诗经《蒹葭》

有人说,这首诗的第一句是白露为霜,露水和霜,是有区别的,证明这一阶段已经是深秋,你为什么谈白露节气,要用上这首,难道只是为了里面有“白露”两字吗?

实际上,这首诗经的魅力,就在可以让人无尽探索和联想。

因为这首诗的三章,都是以“白露”为核心。

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那么如果将之有机的联系,白露为霜,未必是说的芦苇上的白露到了深秋凝霜的时候,而是说的白露夜晚像霜一样洁白璀璨,白露在清晨还没有被阳光蒸发,白露在芦苇上垂悬滴落不已。

而我开头说了,在周朝,白露就是节气,而且这种节气名在官方在民间已经很成熟,白露节气的形成和命名,或早于周朝,但是周朝是个历史悠久的朝代,长达790年。可以知道,说起白露,人们第一联想的就是白露节气,其次才是秋露。

所以这首诗的美,是将节气,时段和自然景色,情感有机结合在一起,给人极致的审美。

在白露节气,秋天的仲秋时段,我望着烟水茫茫的芦苇,看着那布满芦苇的秋天的露水,我思念我的家乡,我心爱的在水边等待的姑娘,我的身心羁困无奈,思念焦渴而绵长。

白露节气优美古诗五首鉴赏(露从今夜白,白露生庭芜)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汉末《古诗十九首 其七 》

西汉将二十四节气正式纳入历法体系,也就是官宣了。

汉朝和汉朝之后的人们更加熟悉二十四节气。

也会用身边景物的变化来判断节气和时间段,不必随身携带日历。

在晚上有露水沾在野草上时,就知道凉秋来了,暑往寒来。

而白露节气在古代有重要的物候特征,就是大雁和燕子开始从北方飞往南方。

所以这首诗的这几句明显是写的白露节气的仲秋景色。

秋天的蝉白天还在树上鸣叫,但是晚上已经有晶莹的露水,燕子飞走了,飞往舒适温暖的南方。

而我,困在此地,面对越来越冷的天气,有种无路可走的狼狈和孤独。

你是否会在他乡的漂泊面临类似的某些绝境?投亲访友无靠,衣食困窘,独立在月光里踏着秋凉的露水?

那白露是你的眼泪和伤心吧。

这是在汉朝末年动荡里,一个漂泊在外乡的年轻人的秋的悲伤。

白露节气优美古诗五首鉴赏(露从今夜白,白露生庭芜)

“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坐隅。

寝兴日己远,白露生庭芜。”南朝宋 · 颜延之《秋胡行 其四 》

秋胡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结婚后五天就外出,在外面做官五年回到家乡,路遇一个采桑女,百般调戏,想用重金获得美人,结果被美人拒绝。等回到家中,才发现,自己喜欢的美人正是妻子。本来应该是美好的团圆,结果妻子怒斥秋胡行为浪荡,忘母背妻,愤而自杀。

后来以《秋胡行》为题目的诗歌,多写无望的思念,怀人寂寥之感和岁时忧心。

这首诗,写的就是秋夜怀人。

先秦时代,每个朝代和政权,关于岁首和岁末的制定是不一样的。

这首诗的岁暮,是仿古风,以秋为一年之末。

在秋季,一年的岁末,对着空荡荡的房间,凉风吹来,连坐的角落都觉得寒冷。

我的睡眠日渐稀少,竟至彻夜不眠,看着露水,从庭院中的荒草上凝结生出。

那生出的露水,在静夜的寒冷中凝结,那是谁的眼泪,落在秋风的草上?

凉风与白露,恰恰是白露时节的物候特征。

不算太冷,也不会太暖的秋夜,最宜审视自己与命运与人的关系,那凝结的露水,有着心灵的重量,是晶莹和也是孤寂。

而唐朝名相张九龄钟爱这句白露生庭芜,在他的《秋怀》里直接倒装“庭芜生白露,岁候感遐心。“来描写白露节气,他思念广东家园的退隐之思。

白露节气优美古诗五首鉴赏(露从今夜白,白露生庭芜)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盛唐 · 李白《初月》

这是李白在仲秋白露节气赏中秋月的一首美诗。

因为节气和农历月历之间有所隔差,农历的八月十五,在秋分前后,如果在之前,就会落在白露节气里。这也是很多中秋明月的诗,多和白露桂花相连。

那圆圆的月亮从海上升起的时候,正是白露打湿桂花的时节。

只是此夜多风有流云,彩云追月,如同龙爪戏珠,而倒映在水中的月亮,露出一痕眉毛,格外新奇。

那都市的园林庭院里,多是歌舞狂欢之客,谁能想到边塞的将士,此时对月,是怎样一种思乡的情怀。

我不去凑那个富贵闲人的热闹,就在这水边对着秋风明月,去致敬那些远在边塞的人们吧。

据传这是李白十五岁的作品。童年出生在边塞的李白,骨子里有种边塞情怀。

那风沙大漠,遥远的碎叶城,亦是他的故乡。

十五岁在四川过着安逸富庶生活的他,骨子里青春叛逆和雄气,他的思慕与怀念,在远方。

白露节气优美古诗五首鉴赏(露从今夜白,白露生庭芜)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不得不说,杜甫是这首诗,将白露节气的美推向了古典人文审美的高峰。

47岁的杜甫,此时为了躲避安史之乱的战火,带着妻子和孩子,艰苦跋涉,到了秦川一带,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而他的弟弟妹妹,也各自在逃难。

人间的动荡颠沛,迎来了又一年的白露节气,时在八月十五左右。而北方的高天厚土,更显得明月皎洁,视野苍茫。

黄昏后的城鼓打响,实行宵禁,北方的城市本来就不及长安洛阳繁华,此时更是寂寂无声,行人稀少。站在高楼上,所能看见的,就是南飞孤雁,皎洁明月。

而今天就是白露节气,北方更能见苍茫野草,白露莹莹。

然而他却说,这里的月亮,赶不上故乡的月亮明亮。

这当然是心理上的。他思念洛阳的亲人,洛阳的秋色,洛阳的月色,洛阳的安定中的家园,露水敷满田园,明月中有的是乡的味道,团圆的温馨。

而这样的月亮,对于杜甫来说,真的一生都是忆梦。不仅是因为他一生没有回到故乡,也是因为

安史之乱后,再也没有盛唐,无复从前那种安乐。

而露从今夜白,更有一种广袤的秋天家园的晶莹润美。那露水遍地的地方,一定也预兆着丰收和喜悦吧,对于颠沛和尚在战乱过程中杜甫,这种白露遍地的秋之华美,是凝结了家园的梦想的。

但是现实的情形是这样巨大的反差。

本来属于团圆相聚庆祝丰收的白露月圆秋夜,他们却经历战争和离散,有弟弟却都分散,没有固定的地方,去闻讯生死。就算有书信,这样的遥远距离,和平时代尚很难收到信,更何况现在属于战乱,各地封锁,要得到家人消息,简直比登天都难。

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从此成为白露节气和中秋时节的千古名句。

白露节气优美古诗五首鉴赏(露从今夜白,白露生庭芜)


文章评论

白露节气优美古诗五首鉴赏(露从今夜白,白露生庭芜)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