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所谓独立思考能力包括两方面:
- 对事物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盲目跟风,不轻易被带节奏。这是从独立性的角度而言的。
-
见解要有两个特点:能抓住要点+全面性,这是从思维能力的角度而言的。
光是有独立见解是不够的,这个见解还须正确而深刻,否则毫无意义。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培养独立性
1、首先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
人是独立的个体,自打来到人间,就需要独立完成很多事情,独立吃饭,独立睡觉,独立行走,独立求学,独立面对很多困难……先是物质层面的独立,再是精神层面的独立,有前者才有后者,二者是递进关系。
卢梭曾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独立自主、追求平等自由、能够自食其力的’自然人’。”***时期的著名教育家陈寅恪先生也曾写过“独立之精神,思想之自由。”
一个人总是依附于父母成长,那他永远也无法学会独立面对社会,更无法独立地开展生活。人都是有惰性心理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人习惯了依靠别人,失去思考,能力就会退化,很难想像一个“妈宝男”能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所以,从孩子学步期开始,当他跌倒了,不要急着把他抱起来,而是给他鼓励让他自己站起来(关于这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绝对);当换完尿布,不要着急帮他收拾一切,让他自己把尿布丢到垃圾桶;当他想要你手里的勺子,自己舀饭吃,把勺子给他,教他自己来。
2、家长要学会退出,不过多干涉。
纪伯伦曾说:“我们的孩子,都不是我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我们而来,却不是从我们而来。”(原文“我们”实为“你们”)
中国的父母大概是全世界最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的每一个阶段,父母没有不操心的。
有的父母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把孩子当成是生命的延续,希望通过孩子来弥补自己人生的遗憾;有的父母则是疼爱孩子,急于帮助孩子,想用自己一生的经验教训来教孩子规避人生的弯路。
于是,父母的殷殷期望渐渐演变为对孩子的控制,企图接管孩子的生活,甚至开始安排他的终身。
可是,我们也许能为孩子做很多事,却永远无法代替他们成长。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终究要自己去面对他的人生,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
父母对儿女真正的爱,应该是在恰当的阶段,从孩子的人生中退出适当的距离。放手不是不管,而是从孩子的身边抽离出来,只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关心,在他辨不清方向的时候给他及时的匡扶。
少一些干涉与打断,让孩子多一些自由去探索与想象。
不到2岁的欣欣自己搭的房子,虽不见得好,但还挺有想像力的。
孩子3岁时,请退出他的餐桌,他才能学会自己吃饭;孩子5岁时,请退出他的卧室,他才能学会拥抱黑夜;孩子6岁时,请退出他的浴室,他才能学会身体界限;孩子7岁时,请退出他的私人空间,他才能学会尊重稳私。
父母能做的,就是给孩子一双独立行走的脚,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空间。
二、广闻多学(纵向与横向)
我们都熟知盲人摸象的故事,讲的道理其实就四个字——以偏概全。
但是现实生活里,大多数人都在重复这样的错误,只凭片面的只言片语或局部的一丁点经验,就开始乱加揣测,试图做出全面判断,言之灼灼。明明只看到了井口这么大小的一片天,却以为自己了解了整个世界。
能看得全面,并抓得住要点,除了天赋以外,就是广闻多学了。
这就是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是父母爱读书的重要性。
而且“闻与学”的对象不仅应该是横向的,即哲学、科学、心理学、管理、文学等中外现代知识,也应该是纵向的,主要指中国古代的文化,尤其是经史的部分。中国古代的文化博大精深,很高级,了解得多了,人才不会浅薄。如果说现代的知识是“术”,它能教会人怎么把事情做好、做快、做大、做强;那么中国古代的文化则是“道”,它能教会人怎么把事情做得更持久、更稳固、更超然。
三、思维训练
有个笑话,说是未来人的大脑可以保存了,有人去买大脑,遇到爱因斯坦的大脑,报价100万,再看到一个不知名的人的大脑,报价却要500万。问原因,说:“因为这个是全新的,从来没用过。”
这是开玩笑,人的大脑其实是“用进废退”(Jean-Baptiste Lamarck),即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越是勤思考勤运用,便越灵活;而越是懒惰不动脑,大脑便会像生锈的链条,难以正常运转。
想要孩子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从小到大的思维训练是不可少的。
1、启发式而非直接给答案。
很多家长都习惯直接给孩子答案,喜欢用命令式的沟通方式。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提问能激发思考,同时提问得当,还会使被问者感到放松。然而命令式的语言则容易使人紧张、压抑,大脑会自然产生逃避、抗拒的反应。
欣欣快2岁了,最近明显越来越有“主见”,每天晚上到点不肯睡觉,总想多玩一会儿。我渐渐发现,当我们对他说:“欣欣,快点!现在去刷牙。”他通常都不会理我们,继续自己玩自己的,但如果我们对他说:“欣欣,你想不想洗漱上床,妈妈给你读好听的绘本?”他马上就会向洗手间跑去。
给他读绘本的时候,我也尽量用一些启发式的发问,例如“如果你是XXX,你会怎么做呢?”而不是马上直接读下文。将来待他再大一些,开始“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也会启发他先思考,再告知答案。
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教育论文,两千多年前的《礼记·学记》,在论述教育的几个原则时,就讲到这样的一个原则:开而弗达。
开:启发;弗:不要;达:通达。 意思就是启发孩子而不是全部讲解,也就是启发孩子而不是直接给答案。
直接给答案,或者命令孩子,是简单的;启发孩子,问出有水平的问题,是有难度的。
也许有人会说:何必活得如此辛苦?当父母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当孩子形成了一种启发式的思考习惯,很多事情他都会在心里问个为什么,还有没有其它的角度和方法,那他就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他的大脑也会因为思考变得越来越发达。
2、如果可能,让孩子学习围棋。
去年有段时候看了韩剧《请回答1988》,然后看到一张照片,网友开玩笑说是按剧中人的智商排的队,最后面的最高,正焕和善宇是学霸,而最后的阿泽是天才。哈哈,确实有这么点意思……
据说阿泽的原型就是韩国的天才棋手李昌镐
围棋对一个人的智商、天赋以及全局观的要求都很高,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柯洁,但围棋对奕的训练可以很好地培养一个人的全局观,磨练心气。而中国古代的“围棋十诀”也充满了人生哲思,例如: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
3、看一些著名学者的文章,复盘他们看问题的角度。
待孩子初中后,则可以引导看一些著名学者(是学者,不见得是公知)的文章、著作,毕竟这些有学问的人每天所研究的都是自己这个领域的现象,那么他们对于相关时事、问题的点评必有他们的专业角度,和我们普通人看不到的深度,学习他们观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复盘他们看问题的角度。
- 上一篇: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方法有哪些(让孩子独立思考的4个步骤和方法)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