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心得分享 >  当前文章

心得分享

怎样培养孩子的乐观向上方法(培养积极情绪的3个步骤)

longge 11-22 18:54 阅读 我爱育娃

你是不是也经常为孩子类似的负面情绪怒其不争,却无计可施?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情绪稳定、成大事的人,可生活中恰恰是孩子的情绪问题给我们最大的困扰。那么究竟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

《再见,「暴脾气」小孩:培养孩子积极情绪的15堂课》(以下简称《再见,「暴脾气」小孩》)这本书就系统地讲解有关情绪的那些事,帮助父母们教会孩子应对不合理的消极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习惯,变得积极乐观、阳光自信。

怎样培养孩子的乐观向上方法(培养积极情绪的3个步骤)

作者潘骥是儿童文学作家,也是儿童积极心理及教育戏剧导师,曾编写儿童文学《捣蛋鬼在长大》三部曲。

他在《再见,「暴脾气」小孩》这本书中,用15节课、三大步骤来教会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一、认识情绪,了解孩子的情绪密码。

提起管理情绪,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消除负面情绪,可实际上,情绪无所谓好坏,即使被我们定义为「负面」的一些情绪,其本意也是为了保护我们自身。

比如:

  • 愤怒是因为在某方面受到了侵犯,提醒自己要守护边界。
  • 焦虑是提醒自己有什么地方出问题了,要全面检查应对,为将来做好准备。
  • 恐惧就是因为有危险正在临近,需要躲避。

如果没有这些情绪,不仅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从此过得快乐,反而会是种灾难。

想象一下,一个不会愤怒的人,是不是就意味着,谁都可以欺负他、谁都可以不拿他当回事,随时入侵他的边界?

所以我们教孩子学管理情绪,不是说消除负面情绪,而是学会了解自己的情绪。

情绪管理情绪包含4个方面,那就是感知情绪、理解情绪、调节情绪和运用情绪。

具体来说,面对孩子,我们需要做两件事:

一是通过帮助孩子建立情绪词汇库、感知力游戏训练等方法,增强孩子觉察和理解情绪的能力。

二是增强孩子的自控力,从而提高孩子调节和运用情绪的能力。

自控力是情绪管理的基础,书中给出了提高孩子自控力的5个方法,我印象最深的是双耳分听、视觉注意力、思维注意力转移训练等这些具体详细的小方法,从来不知道还可以这样练习。

怎样培养孩子的乐观向上方法(培养积极情绪的3个步骤)

怎样培养孩子的乐观向上方法(培养积极情绪的3个步骤)

二、干预消极情绪,让孩子减少困扰。

我们不希望看到孩子过于激烈的负面情绪,可越是被压抑的情绪,越会在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时候出现,根本无法控制。

情绪本身并没有对错,情绪引发的行为才有对错,所以我们真正该做的,是引导孩子以正确的方式来表达情绪,不要因为负面情绪引发过激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在书中,作者就帮孩子克服傲慢和自责、自卑感和无助感、悲观和沮丧、焦虑、愤怒这5种最常见的负面情绪,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化解和运用消极情绪。

这一部分我最受启发的是两个部分:

第一,警惕「读心」,帮孩子躲开情绪陷阱。

很多时候我们产生情绪,是我们自以为懂得别人心里所想,可实际上我们以为的并不一定是事实。

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直接沟通,抛弃「一定是」、「肯定」这种思维模式,学会「可能是……」、「还有可能……」来解释别人的行为,善于寻找有事实支撑的相反观点。

第二,引导孩子建立暂时性、特定性的解释风格。

人有不同的解释风格,主要有永久性与暂时性、普遍性与特定性、个人化与外部化这3种差异。

容易悲观沮丧的孩子,总是对自己的失败和挫折作出永久性、普遍性的解释,比如想加入小区里几个的游戏时,遭到了一个小朋友的拒绝,就会想:“总是没有人愿意和我一起玩, 我永远也交不到好朋友了”。

这种情形下,我们要让孩子注意到,事实是:只有一个小朋友暂时不愿意让他加入。而且他也可以采取一定的行动,让这个小朋友愿意让他加入。

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形成暂时性、特定性的解释风格,有利于产生更加积极的情绪和行动。

怎样培养孩子的乐观向上方法(培养积极情绪的3个步骤)

三、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让积极成为一种习惯。

要想孩子持久地积极向上,除了有效应对不合理的消极情绪,减少他们的困扰,还需要聚焦于激发优势、美德和幸福感,让积极情绪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通过帮助孩子寻找自己的独特优势、树立合理的目标、拒绝非理性信念、学会自我悦纳等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加的积极自信。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树立给予、感恩、兴趣、赞美、目标、坚持、锻炼等积极的习惯,也有利于激发积极情绪。

但在这部分,我更想强调的是,当孩子有开心的事情和父母分享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会积极的回应。

父母常见的回应方式有4种:积极被动、消极主动、消极被动和积极主动。

怎样培养孩子的乐观向上方法(培养积极情绪的3个步骤)

当孩子和你分享好消息时,你正忙着手头的事情,象征性地夸赞一下孩子,但是很明显关注点并没有转移到孩子身上,回应的很不走心,让孩子一下子丧失了继续分享的欲望,这就是积极被动。

而消极主动就是,你回应的态度是积极的,关注点却在不好的担心上,让孩子非常扫兴。比如孩子告诉你他被选中进校篮球队了,你却回应说每天学业那么繁重,哪有时间再去打篮球呀?

消极被动就是当孩子向你分享喜悦的时候,你直接无视这件事,却问另一件事情,比如孩子高兴地给你猜他新学的谜语,你却面无表情的问:「你作业做完了吗?」

真正有利于孩子培养积极情绪的,是积极回应。

积极回应,是指当孩子和你分享快乐的事情时,你既全然关注,又能由衷地为孩子高兴。

具体如何做到呢?

首先,做到行为上关注,包括目光关注、身体关注。

其次,做到语言的关注。真正把孩子所讲的内容听进去,最好就细节进行提问,引导孩子做出更多的表达,那么他就能感受到你对这件事的真正关注。

最后,善用自己的积极情绪。不加掩饰地表现出你自己的开心快乐,放大孩子的喜悦。

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附录中《给孩子的幸福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对感恩、给予、接纳、尝试、社交、坚毅、情绪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对孩子来说,讲道理不如讲故事,这几个通俗有趣的动物故事,一下子让孩子对抽象的概念有了具体直观的了解,从而为培养这方面的品质埋下宝贵的种子。

怎样培养孩子的乐观向上方法(培养积极情绪的3个步骤)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教授认为,幸福的人生落脚点在「蓬勃」这个状态上,而支撑蓬勃人生的五个要素中,首要的就是积极情绪。

好成绩、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都不一定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幸福,但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这种蓬勃状态,却能让孩子无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其主基调是幸福快乐的。

《再见,「暴脾气」小孩》的作者潘骥提醒我们不仅致力于孩子乱发脾气、胆小退缩、容易焦虑等问题的解决,也要聚焦于挖掘孩子的优势、美德、幸福感,激发并维持积极情绪。让孩子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情绪饱满,斗志昂扬。

文章评论

怎样培养孩子的乐观向上方法(培养积极情绪的3个步骤)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