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立冬的古诗(24节气立冬的古诗)
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缘起】
李白在长安过了两年“翰林”生活以后,终于受不了官场的乌烟瘴气和自己每天无所事事无所作为的生活,申请了“赐金放还”,带着唐玄宗给的生活费,继续开始自己浪迹天涯的游子生活。
李白从长安出来以后,是一路西行。
先是在洛阳,碰到了自己的小迷弟杜甫,这也成为诗歌历史上“火星撞地球”一样的大事件。后来两人结伴同行,加上新人高适,三人一起向西游历。
三人在干嘛呢?用戴建业老师的话说,“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后来杜甫实在受不了了,三人在路上分道扬镳。
杜甫回到长安考试科举,李白继续自己的西行之路,一路来到山东。在山东,他正式举行了道教的受箓仪式,成为了一名道士。
在山东的这段时间,正好是当地的冬天。气温一直是零下,家家户户都要烧炉子取暖。
李白有一天晚上,大概是坐在炉子边喝多了酒,迷迷糊糊写下了这一首《立冬》。
全诗只有24个字,但却非常能看出诗仙李白的经典风格与气魄,也是李白流传下来的作品中很别致的一首小诗。
【诗篇】
立冬李白 〔唐代〕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诵析】
诗题《立冬》,记载的应该就是立冬当天之事。
小时候在山东老家,立冬时候就已经很冷了,家里人晚上要围一桌子吃饺子,热气腾腾、其乐融融。
现在来到南方,对节气什么的几乎再没有什么感知,温度大差不差,永远在二十几度、三十几度飘着;偶尔有个十几度的舒服天气,都能高兴个好一会儿。
还是挺怀念老家的生活的。
说回到李白这首诗,这首诗的题材更像是随笔、日记这一类。李白晚上闲来无事,用这一首诗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思,以及自己当时的状态。读来很真实,接地气的同时又带有李白独有的浪漫气息。
起笔两句对仗工整,带有日记性质。
天太冷啦,架子上的毛笔都已经冻结。如果想要写字的话,还要花好长一段时间去解冻毛笔,磨墨养笔。正好,不如偷个懒,就不写新诗了!
天气冷,当然少不了温暖人心的炉子,多塞点柴火进去,把炉子烧的旺旺的。蹲一壶美酒在上面,就时时能喝到温热醉人的美酒啦!
短短两句,很容易让人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家过冬的日子。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上,聊聊天说说话,也不去做别的事情。最大的乐趣就是在炉子上烤点儿东西,粉丝、麦子、红薯、玉米、花生,都是特别喜欢吃的。
如果说前面两句偏重写实,结尾两句就更多是李白自己的浪漫与想象了。
温酒一杯接一杯,酒量大如李白也很快就喝醉了。醉眼朦胧下,看任何东西都自带模糊的滤镜。
恍惚着,看到不知何时,自己在宣纸上胡乱涂抹的一幅画或是一首诗;也看到,天上的月亮因为没有重云的阻隔,在这清冷的季节里更加明亮动人。
明月有清辉撒下,村里的万事万物都像染了一层银屑般耀眼。醉眼昏花的李白,看到这漫天漫地的月光,还以为是天上下雪,不一会儿就在前村积满了厚厚一层呢。
【空青语】
初中那会儿喜欢给自己起笔名。写在那时候的作业本上,也用在当时的游戏里。
记得第一个笔名,就是墨白。
一直想要给墨白找一个好听的解释。可惜一找好多年,自己也是才力不济,始终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直到去年,读到李白这首诗。读到最后两句的时候,我一瞬间就认定了。
这两句,就是我对墨白最好的解释。
是醉眼看世界的潇洒;
是笔墨纸砚的文雅;
是月光洒下的浪漫。
- 上一篇:二十四节气立冬的古诗(感受立冬的诗意)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