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文学 >  当前文章

文学

杜牧赠友人诗送元二使安西,杜牧轻松感的送别诗词

ashao 05-28 14:20 阅读 我爱育娃
在古代文人好友之间,无论是送别还是异地,以诗词相赠,来表达惜别想念之情,不在少数。 他们之间有依依惜别之情,也有兄弟调侃之乐,所以这些诗词,读来令人津津乐道。 如王

在古代文人好友之间,无论是送别还是异地,以诗词相赠,来表达惜别想念之情,不在少数。

他们之间有依依惜别之情,也有兄弟调侃之乐,所以这些诗词,读来令人津津乐道。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出了朋友情深,离别嘱托。兄弟请多干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就没有老朋友和亲人了,请多珍重。

杜牧赠友人诗送元二使安西,杜牧轻松感的送别诗词

诗曰: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是,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一职时,好友王维到渭城为其饯行时所作。元二,原名元常,因兄弟中排行老二,故称元二。

因这首诗是朋友间的普通离别,没有特殊背景,有的只是惜别之情,所以适合大众离别时吟诵,因而久唱不衰。

又如李白的《赠汪伦》,写出了朋友情深,离别的感叹!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无法比及汪伦对我的深情厚意。

杜牧赠友人诗送元二使安西,杜牧轻松感的送别诗词

诗曰: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李白途经游泾县桃花潭时小住,常去县令汪伦家做客,于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而离别时,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上面两首都是朋友之间离别时的嘱托和感叹,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篇异地朋友赠友人诗,内容本该问候、感叹或叮嘱,然而他却开玩笑调侃友人,实属令人尴尬不已,这个人就是被誉为“小李杜”的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三,所以唐人也称他“杜十三”。

他自幼才华出众,特别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据记载有一次他献计平虏,被当朝宰相李德裕采纳,大败敌军,广受好评。

在诗歌方面,以七言绝句著称,多以咏史抒怀为主,写得古朴纯厚,雄豪健朗,独树一帜。

公元835年,杜牧在淮南做掌书记,与幕任节度使判官韩绰相识,并经常一起饮酒畅谈,听歌看舞,因此称兄道弟,情意深重。后来杜牧离开扬州,在江南怀念起昔日的好友韩绰,于是嘴角微微一笑,写了这首既怀念好友,又不是幽默调侃的小诗《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赠友人诗送元二使安西,杜牧轻松感的送别诗词

诗曰: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用词清丽淡雅,意境优美,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首联“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诗人从宏阔处落笔,写出了脑海记忆深处的江南美景。绿水迢迢,青山迤逦。“隐隐”、“迢迢”一对叠词,更是把江南的风貌刻画的绰约多姿。

此时虽然已是深秋,但是江南的草木却未凋零,依旧山清水秀,不减春色。也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和友人的怀念。

尾联“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美景不甚繁多,可是最令诗人记忆尤深的,就是在二十四桥上观赏明月的场景了。

接下来诗人本该问候老友,他却故意开玩笑的调侃说“玉人何处教吹箫”,你在这皓月高悬的深秋之夜,是在听美人吹箫还是教美人吹箫呢?言外之意,我不说,大家也心领神会。

无论是教还是听美人的箫声都好,可是这里也似乎把韩绰比喻为玉人,女人也,是不是就让人尴尬了。当然从这种开玩笑的调侃中,也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

同时从这句诗中,也使人们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文采出众,风流倜傥的文职官员形象。可见杜牧将这种调笑寄寓在风调悠扬,俊爽清丽的画面中,故此杜牧虽写艳情却不流于轻薄。

杜牧赠友人诗送元二使安西,杜牧轻松感的送别诗词

结语

杜牧这首诗写的清丽自然,轻松幽默,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想念和昔日一起狂歌纵酒的美好时光。比之开篇王维、李白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和深沉,这首诗似乎给人一种朋友间不分彼此的轻松感。

文章评论

杜牧赠友人诗送元二使安西,杜牧轻松感的送别诗词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