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行全诗赏析(赏读桃花行静气桃花)
红楼梦《桃花行》美句,雾里烟封一万株,天机烧破鸳鸯锦
很难想象潇湘馆里,会有大片桃花,但是大观园肯定会有,就在沁芳亭边,这里倒是没有庭院,有流水有亭子,自然水边林地是种的桃花。
第一次宝玉看到黛玉葬花就是在沁芳闸下的桃花中,用花囊将地上的花瓣收拾,葬在一个角落的土里。
说起桃花,最有名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从武陵水中飘落,引来了游人找到世外洞天。林黛玉不肯桃花落流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好的,不要被人知道。这同时也是曹雪芹的意思,大观园就是一个乌托邦一样的仙境,任何美都是封闭,自有体系,何况林黛玉的绝顶之美。
曹雪芹借判词写了袭人的将来,“桃花又是一年春”名字叫“武陵别景”,暗示袭人是飘荡桃花,背叛了大观园或者曹雪芹贾宝玉心中的理想,颇有讽意。
桃花分仙意和世俗两种。
一种是上古神话里流传的桃花树,是王母天宫上品,可神可仙,庄重典雅,多子多福,艳丽高贵。宜家宜室。
第二种是世俗化了的桃红柳绿,莺莺燕燕。
林黛玉既然不可能如同袭人一样安然混世,自然写她的桃花,就会贴近最仙美的比喻。
所以《桃花行》好看,就好看在这里,说的是寻常花,却写出了桃花的灿烂唯美。因为到了明清两代,桃花还真不如梅花好写,因为桃花的概念已经世俗化了。
桃花有一种静气,因为桃花开花比梅花大,且果实丰茂。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实际林黛玉的住所并没有桃花,因为潇湘馆的设定就是绿色的竹子。这首诗只可能是曹雪芹自己写的,又或者是他根据以往自己的生活经验。那么和潇湘馆截然相反的,是林黛玉仿佛在桃花丛中住着,那院子里的桃花,照见了桃花帘内的佳人。
这种红成一片的感觉,与其说是林黛玉的自我感受,不如说是曹雪芹青春时代,对红艳明丽华彩的那种绮丽的体验,甚至带着精神梦幻的美。
这是他想象的黛玉,一个仙女,住在粉红色的天宫里,窗外是桃花。但实际林黛玉的住所是冷翠的竹子。
这种通感到运用在唐朝李商隐温庭筠的诗词里都很明显。但曹雪芹用得好的是打成一片的幻美。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黄花瘦。”
这个是李清照卷帘的化用。但是以桃花作为背景显然比李清照更明丽。这不是林黛玉的诗,这是一个男人的视角。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这八句就有戏剧的夸张美,仿佛《游园惊梦》的某些场景。其实整个桃花林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戏剧舞台的设定,一个女孩子伤春,美在花满庭院,粉红一片,而女孩子又穿着红色的裙子,深红浅红连成一片。
这是曹雪芹的戏剧之笔。因为林黛玉自己说自己穿着大红裙子站在桃花边,总不大可能。自古女子做诗作文,很明显就会主动虚化穿着。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里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饮蘸胭脂冷。”
那么这才是曹雪芹写桃花的真正仙美。实际大观园也不可能出现这样奇丽的现实景观,一万株桃花只可能出现在山谷里或者想象中。那种桃花红是天上织女织机上的彩霞,让一切建筑都笼罩在红色的艳光和花海里。
这桃花林除了天上,还有其他的地方吗?就算是山林中有,显然曹雪芹不是强调稼穑收成。
他是用桃花来形容林黛玉以及大观园的青春,都应该是如同神仙高贵。
这地方,活人是住不了的。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其实写到这里,已经知道《桃花行》是曹雪芹对于青春以及红颜的挽歌。他不过是借黛玉之手留下的对最美青春的哀悼。
他的童年和少年,过得如梦如幻,再还没有警觉时,灾难就冲毁了这脆弱仙意的完美。
大观园是他心中的世外桃源,他把最美的桃花之美,给了林黛玉,表面看起来牵强,不耐推敲,但精神层面还算连贯。
从林黛玉多才,安静,困守在大观园里,没有像袭人一样为了生存而像桃花流水飘零,这种来自神话的安静和仙气,倒也不算辜负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黛玉。
但是现实中真有林黛玉这个人吗?这或者是曹雪芹的想象,因为一个女子预设了自己的死亡,且一定要在世外桃源里,且如此完美符合一个男性的心理,她不可能是现实中的人。
但我仍旧说,这首诗写得真美和好,至少里面佳句迭出,仙意而大气,玲珑而新巧,汉唐之后少有的关于桃花的作品。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 上一篇:从一到万的数字歇后语,小学语文歇后语大全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