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王安石的哲理古诗大全(王安石励志的诗句)
古代诗人千千万,我们还未正式进入校园,便已经对很多诗人的作品开始接触了。要说唐代著名诗人,一定要算李白杜甫了,而提到宋代诗人,那最著名的便是苏轼王安石了。
其中,王安石的诗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不少,自我感觉,王安石是一个比较有思想且比较理智的诗人,除了我们熟悉的王安石变法之外,在他的作品中,也有很多能体现他思想、且富有哲理性的诗句,广为流传。
比如说,《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了高瞻远瞩的道理,再比如“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给人柳暗花明之感。
那么,今年的全国语文高考2卷中又出现了一首王安石的哲理诗,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自古以来能成就功名大业的人,必然都要经历千辛万苦,但是能把他们这一路走来的磨难和伟大记录下来的工作该交给谁呢?
因而,很多时候,历史都无法清晰地还原当时的真相,而是以讹传讹的流传下来,代代相传便出现了很多以假乱真的现象。
那些低俗的东西就算是经过后人怎样的洗礼润色也不会成为精华,就如同一个真正的绘画大师,最能区别于普通人的,是能画出人的精神和气质。
话说回来,一大真正圣贤之人的品格及学问,又岂是点点滴滴的文字能记录完整的呢,但是往往俗儒们就只会抱着那些成堆的史书,把那些糟粕之物当成宝贝。
这首诗作于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在这一年,神宗去世之后,旧党势力又得到巩固,王安石看到了很多与现实相背离的社会状况,感到内心无比痛苦,于是根据当时社会上真实存在的一种盲目跟风、歪曲历史的情况写的。
前四句讲得是建立功名的不容易,后四句讲得是后人对于经典的亵渎,以及拿糟粕当经典的可笑,字里行间可见世人心中的怨愤,同样也能引发很多读书人的思考,同时也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在哪个时代都不过时。
不说当时,就看看我们当下的状况,已经有很少的人能沉得下心来,好好去读史书了。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查资料的途径越来越方便,就算是一些真正研究学术的人,也懒得去仔细地寻 一寻源头材料了。
除此之外,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也有更多的人所接触到的社会信息是以快餐的方式,媒体人为寻求关注,恶意曲解事实,观众读到什么便相信什么,导致一些恶俗文化成为主流,而真正真善美的东西却被雪藏,此时想想这首《读史》,是不是与当下的状况惊人的相似呢?
不得不说,王安石的觉悟及对文学精华的感悟非常有自己的见地,尤其是在那个科技和资源都不够发达的年代。读罢,着实能给人醍醐灌顶之感。
那么,这一首诗选进高考语文考卷中,真的也是特别用心和应景了,有心的考生们,在完成测试答卷的同时,收获的还有心灵的洗礼。
再来看一看这首诗后面的题目,便也清清楚楚了。
选择题中的错误项显而易见,一定是B,因为诗人强调的是历代高人贤士的功绩被记载下来的失实性及当代读书人读史的错误性,而并非强调圣贤功绩被淹没的可能。
全诗一直在说明的观点及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因为诸多原因,史书没有办法做到完全还原历史,因而史书所记载的和真实的历史是有所差异的。
而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读书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思考,加入自己的判断,要保持一定的批判精神,而不是去盲目跟从,人云亦云。
这样带有明显的哲理性的、能引人深思的作品,才可谓真的是非常经典且有深度的作品,不仅仅是高考,细细思之,其中的道理及教诲,真的值得我们现在的每一个读书人去反思。)
- 上一篇:关于《全唐诗》的春遇词鉴赏,春天相遇的诗词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