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古诗词经典诗句(描写爱情的古诗词)
古代的七夕节并不是情人节
七夕节在古代,叫做乞巧节,或者七姐节,唯独不具备情人节的因素。
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七在数字当中,并不是一个吉利的数字。
《红楼梦》当中,王熙凤在七月初七生下一个女儿,请刘姥姥给起个名字。王熙凤说:“养的日子不好”刘姥姥说:那就叫“巧姐”吧“以毒攻毒,以火攻火”。因为七月流火。
原因之二: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并不是一个圆满的爱情故事。
在诗经当中收录了一首《大东》其中这样描述牵牛星和织女星: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诗经.大东》节选
天上有一条银河,里面有数不清的星星照亮四方。
织女星座,每天移动七次位置。
但即便她移动了七次位置,也没织出一匹布来。
对面那颗闪闪的牵牛星,虽然叫牵牛星,但也不能拉车运输。
(可见,那时人们对于星座是有研究的,但却未有相关的爱情描述)
而在《古诗十九首》当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是最早提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的古诗,在这首古诗当中,他们却并不幸福。
《迢迢牵牛星》
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在缥缈的银河东岸,有颗亮闪闪的牵牛星,银河的西岸,还有一颗皎洁的织女星。
织女纤细的手指,每天在织布机上忙碌不停。
可是,她忙了一天,也没有织出一段完整的布匹。
为什么呢?因为她心绪不宁,泪如雨下啊。
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颗星看起来也并没有距离多远。
可就是这又清又浅的银河,隔开了他们,他们相互看着,却说不了话。
牛郎织女牵手插画
在唐代,有了白居易《长恨歌》的加持,七夕节,才有了一点缠绵的爱情的味道。
《长恨歌》(节选)
唐代:白居易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首诗写的是唐玄宗和杨玉环,两人在七夕这天的晚上,看着月亮,说着悄悄话。
彼此发着誓愿:如果在天上,希望能变成鸟,比翼齐飞;
如果在地上,也希望变成树,枝枝叶叶紧紧相连。
我们常说天长地久,但总有穷尽的时候,心中的遗憾却永无止境。
唐宋时期,非常重视七月七日,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过盛大的穿针乞巧仪式,宫女们摆好瓜果点心,然后对月穿针,蛛网乞巧。
想必是唐玄宗和杨玉环看完了宫女们的游戏之后,屏退左右,享受了一下二人世界吧。
到了宋朝:七月七日乞巧节就更盛大了。有专门的街市卖乞巧的物品。
《醉翁谈录》写:从七月一日起,潘楼前就被挤得水泄不通,车水马龙,摩肩擦踵。姑娘们都相约去买乞巧的物品,却也和爱情没什么关系。
《七夕》
宋代: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宋代的诗人杨朴这样描绘七夕:
搞不懂牛郎到底是什么意思,非得要请织女去织天上的云彩。
每一年大家都向织女祷告,希望自己能心灵手巧,
可是,人间的聪明人已经这么多了啊!
深圳:仇英版《清明上河图》首次露面亮相文博会
明清时期:七夕依然是以乞巧为主。
姑娘们又多了一个游戏,飘针,把针浮在水面上,看水底针的影子,如果是像花鸟,那么就说明这姑娘手巧。
《七夕二首·其一》
清代:德容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秋风和露水告诉我们,秋天已经到来了。在穿针楼上,我独自悲伤。
牵牛星和织女星为什么要在今晚相会呢?
他们去相会了,只留给我一轮弯弯的月亮。
综上所述,其实从秦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七夕节并非是情人节。
只是到了近代,慢慢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商家的重视,变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要说中国的情人节,应该算是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和三月三日的上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