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文学 >  当前文章

文学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1000字(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ashao 04-07 21:25 阅读 我爱育娃
背影, 幻化成由远及近的轮廓, 停留在记忆最深处。 看着学生以朦胧的姿态走向我,又以清晰的步伐走上自己的舞台,总是感慨文字的力量,让孩子走得掷地有声。 读懂龙应台,是她

背影,

幻化成由远及近的轮廓,

停留在记忆最深处。

看着学生以朦胧的姿态走向我,又以清晰的步伐走上自己的舞台,总是感慨文字的力量,让孩子走得掷地有声。

读懂龙应台,是她看安德烈的态度

又一次开始关注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是看了龙应台写的《亲爱的安德烈》。

龙应台是一个事业比较成功的女性,作为一个华人,能在台湾拥有如此的政治地位,实属罕见。不过,让我赞叹不已的,当属于她对于孩子的那份淡定却执着的付出。当她发现自己与孩子之间有了鸿沟时,她是那么冷静,如此细致地分析客观因素与主观想法,成功地想出与儿子书信方式表达内心感受。没想到,一坚持两年,更让她为之惊喜的是,不但母子之间的隔阂消失,而且从此成为真心相对的朋友。孩子也在母亲坚韧的教育下,健康又快乐地开启了人生密码。

许多事情是发自偶然,趋于必然。就如,我们热忱渴望孩子成功的那份心一样。安德烈的话总是在耳畔徘徊——妈妈,你不要太过紧张,你不要老是看我们什么都不在乎,其实我们不过用自己放荡不羁的表现来掩饰我们对现实的无奈。对啊!孩子也是有自己的原则,也有自己对世界的解读方式。在安德烈的想法里,不需要苦口婆心的说教,因为所站立场不同,自然处理方式也不同。

是的。安德里告诉龙应台,他看了一部电影,知道一些“愤青”,一开始是出于自己所谓的道德公义教训一些有钱人,结果弄巧成拙之后,丢失了自己美好的前途。是的,一部电影的震撼远远超过了妈妈,甚至老师空洞的说教。安德烈是那么真切地告诉妈妈,他读懂了人生,读出了许多无奈,更明白了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而我们呢?我又看到了什么样的学生?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1000字(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看懂那童心,是教书育人的底线

源于自己的孩子,也源于班级里的孩子。

合上书,我想了又想。

龙应台对孩子的这份用心,作为教育者而言,是一个很好借鉴。

班级里的孩子也是这样,很多时候不肯主动,自愿交流自己的想法,往往犯错以后,老师一个狠瞪的眼神就将他全盘否定,也许他情有可原,但是因为孩子太多,我们无法一一询问,而他们每次在老师冷漠的眼光下,逐渐失去了倾诉的机会。而也有更多孩子表达的是固有“我立场”的固执想法,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对待?

芯蕾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她是四年级新接班的一个女孩,平时大大方方,善于和人沟通。通过一些闲聊,知道她平时跟随家人要做义工活动,这大概也造就了她不惧交流的个性,同时不拘小节让她在学习上有了一些“大神经”又过于敏锐捕捉他人想法,也因为热心,所以时常会和身边的同学产生一些小的“摩擦”,她极易极快定下自以为是的观点。次数多了难免就让人有忧愁的感觉,长期这样,就怕产生偏激行为。

点赞芯蕾,每个你都是独一无二

一直在寻找着一个合适的机会。又到了延时服务那一刻,她又一次主动和我聊天。她今天递给我一本书——《弟子规》,我信手拿起她递过来的那本书,翻卷的页面和泛黄的痕迹印证了她喜欢看的说法。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用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为什么要和我交流这句呢?源于她丢了一支铅笔,而她怀疑是同桌“拿”的,但是同桌的解释是有一支和她一样的笔,这比较难办了。在都没有人证的状况下,孰是孰非?因为同桌有过拿她东西的经历,芯蕾坚持着自己的判断。好在经过曲折的过程,最终弄明白这个同桌不过是看错了笔,因为自己的笔在书包里。说是一场虚惊也好,说是小孩子的任性也罢,总之事情算是过去了。我也不想旧事重提,采用模糊化的方式处理。但是她却有点小受伤。因为在她的世界里,同桌就是拿了她的笔,不肯归还不肯道歉。这段文字大概就是她真实想法的呈现。

芯蕾:“老师,古人都说不问自取就是偷,你为什么说他不是‘偷’?”

沉思片刻,不管以前如何,确实这次因为外表相似,不能说“偷”,但是面对带着情绪的芯蕾,我道出了自己的解释:“嗯,如果他真的是在明知这笔是你的情况下,还占有,那老师可以认同你的想法。但是他真的有一支和你一样的笔,所以从出发点上来说,不是故意的,对吧?”

她若有所思:“我知道,可是他有这个习惯。以前……”

我立刻打断了她的话:“孩子,你看你喜欢读古人的话,这一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一定懂这个意思吧?你看刚才他都承认错误了,我们得给他改正的机会,不是吗?”

“再读读这句话,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意思?”

“我好像明白了。既往不咎,我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他,就事论事,他只是把笔收起来,并没有用我的笔,所以我不该那么肯定地责怪他是想用我的笔。我可能想多了。”

嗯……

沉吟片刻,她不说话了,我也没有继续说,大家望着那句话,又彼此互望,最后不约而同默默地点了头。

此刻,她是笑的,我也是笑的。

她转身离开的背影拉长了我的思绪。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考。但是因为读书之缘故,这些个体又渲染了不同的色彩。当被打上文字烙印后,每个人的固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成就了对外界事物的不同的认同。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显得越发浓郁。感谢每一个读过的字,都成为营养滋润着成长之路。

我们会遇到很多安德烈,

愿每个老师都成为龙应台,

用自己的方式目睹孩子成长。

期待“亲爱的芯蕾们”,

成为龙应台目光下的“安德烈”。

文章评论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1000字(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