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作文 > 当前文章

作文

端午的传统节日作文(《端午的由来》)

sujunda 11-05 18:36 阅读 我爱育娃
第1篇:端午的传统节日作文 5月5,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说的是端午节,今天就是端午节,我和外婆一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准备好糯米、粽叶、绳子等。

第1篇:端午的传统节日作文

端午的传统节日作文(《端午的由来》)

5月5,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说的是端午节,今天就是端午节,我和外婆一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准备好糯米、粽叶、绳子等。我看着外婆把糯米放进水里泡了十分钟左右,糯米全湿了,有点胀,然后滤干水;粽叶一片一片洗干净,用开水烫好,烫过的粽叶变得更软,而且有清香飘出来;绳子也要剪成长短合适的一段备用。

外婆首先拿着两片粽叶,一折,做成一个圆锥型的“斗”,用左手固定好,再把糯米放进“斗”里,注意不要装太满,右手把粽叶的尾巴往前拉,紧紧的盖在“斗”上,并用手指把盖的边缘压下去,弄平整以后把过长的粽叶折向右侧,用绳子绑好,一个粽子就完成了。

我是第一次包粽子,看着外婆流畅的动作,我觉得应该不会太难,说不定我能包得比外婆的漂亮呢。我闭上眼睛回忆了一遍外婆的动作,也学着外婆的样子,做“斗”,装米,盖盖子,可是我的盖子总是盖不紧,边也压不结实,反复练习后,总算弄得差不多的时候赶紧用绳子绑起来,我的第一个粽子包好了!我拿过去跟外婆包的粽子比一比,外婆包的粽子很精神,我包的粽子就像一个“怂包”。不过外婆说虽然我包的不是很漂亮,但是第一次包能包成这样就很不错了。我开心的拿着自己包的粽子闻了闻,发现味道特别清新。

煮粽子的时候一定要用灰水煮。灰水是木柴燃烧后的灰,加水,再过滤后的水。粽子起锅了,我立刻冲上去拿起一个我自己包的粽子就咬,不知道为什么,感觉我自己包的就是比我外婆包的粽子好吃。

我喜欢今年的粽子,喜欢今年的端午节!

第2篇:端午的传统节日作文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重大节日。屈原见国家走向灭亡了,不想被敌人无俘虏,所以跳河自尽。后来人们为了屈原的尸体不被鱼吃掉,就往河里丢竹筒饭,后来,又成了粽子;为了把鱼赶走不让它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人们赛龙舟,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每到端午节,人们家家户户就会包粽子,赛龙舟来过端午节。每到这一天,大人们还会让孩子洗艾澡,是为了去湿气,不让孩子们容易生病。

端午节一大早,我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一下楼,原来是姥姥在蒸粽子。我和哥哥偷了五个,然后就去“赛龙舟”了。

一到海边,早已有选手在等候,我和哥哥也体验了一场“龙舟”赛。首先每个人先找来一个泡沫艇,然后去有水流的地方,然后拿一根船桨,接着坐到艇上,用人的重量和船桨来掌握方向,以此类推,多找一些泡沫艇,新和以和小伙伴们去赛“龙舟”了。三、二、一,开始!我和哥哥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三两下就打败了他们,然后我们去领奖时,发现,奖品竟然是粽子。

傍晚,姥姥煮了一大锅艾叶水,让我和哥哥洗澡洗头。艾叶水倒出来,一股淡淡的艾草香味,我先是深深地吸了一口香味,然后就跳进桶里泡澡了。泡澡起来,我感觉浑身舒畅,精神清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节日文化,更多的是对我们有益的习俗呢。

晚上,妈妈叫我给大家背诵有关端午节的诗歌,我大声背诵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的传统节日作文(《端午的由来》)

第3篇:端午的传统节日作文

“和端午,竟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传说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屈原投河的日子。人们在这个日子里有很多的习俗,比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一年一度的的端午节又到了,那又会有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今天一早起来,就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香味,原来是妈妈在做粽子。妈妈先拿起粽叶,然后把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再加入米和食料,最后把粽叶包上,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一个香喷喷的粽子就做好了!我也学着妈妈包粽子,可是总是包不好,不是卷粽叶卷不好,就是放米散了一地。最后,在妈妈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虽然样子有点丑,但是我尝试去做,获得了小小的成就感。

这时,赛龙舟准备开始了,我目不转睛的看着赛龙舟的直播。只见围栏里面人山人海。裁判一声令下:“三、二、一!”接着,一声枪响后,龙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划出去。

“加油!加油!”现场的加油声、呐喊声源源不断,我们在家里也情不自禁的加油。

这时,爸爸突然说:“不好!”“怎么不好?”我不解地问。“福田队远远落在最后!”爸爸回答。在最后10米时,局面出现了反转,福田队突然猛地前进,超过了其他队,获得了第一名。

“万岁!太棒了!”就这样,端午节在我们的欢笑中度过。

第4篇:端午的传统节日作文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爸爸妈妈都会带着我们到奶奶家一起包粽子。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呢?这个疑问直到读小学后才被老师解开了:原来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报国无门,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投泪罗江自杀。楚国人民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不让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了端午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

记忆中的端午那天,我们总是赶了大早到奶奶家,这时奶奶早已准备好一切开始包粽子了。我飞快地跑到奶奶旁边,好奇地看了看,好几张粽叶躺在盆里舒服地泡澡了,锅里的糯米饭香喷喷的。我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这些粽叶要一直泡在水里呢?”奶奶说:“粽叶泡着沾上水,包的时候糯米不会太黏,比较好包。”原来是还有学问啊!

我先看了看奶奶那娴熟的动作,学着她的样子包了起来。先洗个手,沾点水,从盆里拿起两片湿哒哒的粽叶,交错叠在一起,抓着它的两边,折叠成一个小漏斗,用汤勺挖了三勺糯米饭放入漏斗中。仔细一看,糯米饭里和着不少三层肉、虾米和香菇呢。接着,还得把半颗熟鸡蛋塞进糯米堆哦。再把“漏斗”上面那两张半片的粽叶将露出的糯米饭盖住,然后用红色的绳子将它缠绕住。但是我怎么也绕不住,看着奶奶包了一个又一个粽子,我的心里甚是着急。

这时弟弟走了过来,指着我包的粽子大笑了起来:“姐姐你包的粽子比奶奶包的粽子大了好多呀,粽王!哈哈哈。”我看着手中的粽子,确实比奶奶包的粽子大了不少。奶奶笑着说:“要小点,煮熟后还会再长大个的。”我便把还没缠上线的粽子拆开。用汤勺把一些糯米挖了出来,当我手中的粽子与奶奶包的粽子一样大时,我在将它用红绳缠绕住。这时一位身穿绿色衣裳的“粽美人”便诞生了。我提着亲手包的粽子在弟弟面前炫耀起来:“看!你不会包吧?我包好啦!”弟弟把头一撇,不理睬我了。

包完两盆粽子后,便放入锅中和水一起煮,煮了大概半个小时便好了。锅盖一打开,一股香味就扑鼻而来,我忍不住赶紧用剪刀把红线剪开,放入碗中。忍住烫,打开粽叶,香味更加浓厚了,这时我总爱把粽子蘸着甜辣酱吃,又辣又香,还有点儿粽叶的味道呢,吃完许久后舌头上仍然留着一丝丝余味。

第5篇:端午的传统节日作文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书上说的是为了纪念楚国的大夫屈原。其中赛龙舟,以其场面的恢弘和热烈,掀起了端午节的高潮。不过,我们那儿的端午节似乎与屈原没有什么关系。

我记得儿时过节。

端午节没有清明节那样隆重而浓烈。

清明节,每个山坡上噼哩叭啦的鞭炮声,将清明节的气氛与声势渲染得足足的,让人想起刚过去两个多月的春节,只是它还没有春节那么浓烈,没有春节那么热闹,没有春节那么的欢快与祥和。我认为清明节应该是阴间的春节。年长的人却说,阴间的春节是鬼节,是农历的七月十五,而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祖先、融洽亲情的节日。

端午节则是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到了端午节这天,我们小孩子的瞌睡竟然少了。不像平时,大人来催了:“快起来了,太阳都晒到屁股了!”仍想赖在床上不起来。有时惹恼了大人,被大人从床上拉起来,在屁股蛋上啪啪两巴掌,虽说打得来不觉得疼,但这毕竟是挨打,心里还是不快的,这种不快会影响到一早晨的心情。小孩子不快的心情没有大人们的恒久,他们的心里是容不下不快的,因为快乐都装不下了,那还有空间来盛这不快呢!

我们一早就爬了起来,比大人还早。大人装出很吃惊的样子说:“嗬!今天这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我们如同得到了奖励,特别的高兴,哼着儿歌,跑到外面去,叫上小伙伴,到野地里去找陈艾和菖蒲去了。

在乡下,陈艾属比较贱的植物。我们说某种植物贱,是指这种植物多,生存能力强,却没什么用处的意思。农历的五月,正是植物长势最旺盛的时期。田野里,满眼青翠、碧绿,葱茏、蓊郁,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只有这时节,才真正称得上是绿色的世界。

我们来到坡上,在荒地里寻找。这里是野草的乐园,它们都在疯长着,它们的世界也是遵循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吧。我们对野芝麻草、野地瓜藤、岩蒿蒿、苦蒿、荨麻等都不加以理会。我们只是专心的搜寻着陈艾,挑选那些高大壮实的陈艾。不过,要拔起这些陈艾却要花费我们很大的气力的。我们是不怕花气力的,因为这气力用了又会有的,不管怎么用也用不完。那些长得根深蒂固的,不能力擒,我们就智取。我们把它前后左右的摇动,看到根摇松动了,一用力,就拔起来了。

陈艾有股子苦味,不好闻,这应该是它不讨人喜欢的原因。就如同一个人身上有狐臭一样。平常时候我们都不会去理睬它,它也没法引起我们的青睐。它既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来讨我们的喜欢,像桃花、李花、杏花。它似乎也能开花,那花跟它泛白的叶子差不多,像营养不良的人那张青白的脸,一副穷愁潦倒、落魄无助的样子,似乎是为了获得人们的同情。它自身长得太平淡,不可爱,又身无长物,不像灯笼花(蒲公英),那花像一只白色的灯笼,一看就让人喜欢,提起来,用小嘴一吹,那花絮就飞啊飞啊,飞得很远很远的,把我们的想象也缥缈到了那远方;也不像麻豌豆草,它结的荚,我们可以用来吹叫叫(哨子),有的吹出的声音浑厚苍劲,有的吹出的声音尖细锐利,我们很是喜欢。另外,它又没什么用处,不能作猪草来喂猪。一年中,只有到端午节它才走进我们的视线里,被派上了用场。这也说明了天无弃物。

早晨的陈艾沾上了很多的露水,有了露水的滋润,陈艾便有了些鲜活的气象。我们扯了一大抱陈艾,这跟我们小孩儿爱争强好胜有关。我们的裤子与衣袖都被露水打湿了,虽说是夏天的清晨,可我们也还是感到有点凉幽幽的,有的还打起了喷嚏。

我们把陈艾扛在肩上,一蹦一跳的往家里走去,陈艾便在我们的背后一摇一晃的,像是在向谁热情洋溢的招手或点头。大人们见我们扯得多回去,就假嗔道:“扯这么多回来打老虎啊!”我们不管,把陈艾扔在门边,又去弄菖蒲去了。

这菖蒲是水生植物,有些人就在自家屋前或屋后栽种,他们栽种也只是为了端午节好用。我们没栽的就到那些栽了的家里去扯。不管他屋里有人没人,用不着对方同意的。我们把裤脚挽得高高的,走下水去就扯。要是被这家主人看到了,他也不会生气的,他反而会为自家的东西有了用场感到很高兴。但他们会不露声色,故意高声的喊叫:“哇!逮到了哇,扯别个东西哇!”我们听了,并不惊慌,回答道:“扯别个的,关你屁事!”

“嘿!怎么不关我的事呢?那菖蒲是我的呢。”

这时,我们的脸上带着瞧不起人的神色,用轻蔑的语气说:“哦呀!硬是扯了你两根菖蒲了哦,就舍不得了!”对方听说后,就会嘿嘿的笑着说:“谁舍不得了,我是跟你几个娃娃儿开玩笑的。”我们马上回敬道:“开玩笑(完校),我看你是在开板板笑(村校)!”于是,我们都笑了起来。

我们把扯回来的菖蒲与陈艾,按一扇门两把来分,一把中只有一支菖蒲,其他则是众多的陈艾,好像两位菖蒲大将军,各自带领着一队陈艾小兵为我们把守着门,不让那些邪气进来,保我们一家平平安安。

端午节为什么要在门口挂菖蒲、陈艾,我们曾向大人们问起过。

他们有的说是为了避“邪”。“邪”这种东西在我们的头脑里很模糊,好像跟鬼不是亲戚就是邻居,反正不是好东西,一个人若是沾惹上了它,你就会倒霉的,生疮害病啦,亏本折财啦,家庭不和啦,喂鸡鸭养生不顺啦等等就会围着你团团转。我曾看到有个人,好端端的,却突然倒在了地上,人事不省的。大人们便说,他这是撞到邪了。于是,为了把他身上的邪赶走,有人就用白线把中指的第一节缠绕住,然后用针扎中指头,把指头上的血涂在那人的额头上,边涂边不住的叨念着什么,我现在还能记得有“百无禁忌”这一句。涂完念完后,如果当场有鸡,就会逮住鸡,扯几匹鸡毛,粘在这人的额头上。这粘鸡毛的招术,我觉得他们是跟道士学的,那道士最爱粘鸡毛了。人们常说:“拿到鸡毛当令箭。”我不知道他们这样做是不是为了起到令箭的作用。经这么一捣弄,不久,这人果真就醒转来了,他对刚才所发生的事一无所知,连自己为什么倒下的也不知道。大人们便会对围着的我们说:“这个人这样子,就是撞到邪了。”

我们自然是极不愿意撞到邪,可邪这东西就像是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就是你撞到它了你也不知道,这可叫人不知道该咋办才好了。

为什么像陈艾、菖蒲这样的草草能够避邪呢?我们觉得很奇怪,又去问大人。大人就会笑着对我们说:“你去拿一把锄头来!”

“拿锄头来干什么呢?”我们疑惑的问。

“好挖根根噻!”这时大人就会笑出声来了。

我们这才知道是大人们在取笑我们,也就不做声的了。我们只是在心里感到纳闷:这问问题怎么不能问到底呢?后来,我们想,这肯定是大人们也不知道,所以他就这么来堵我们的嘴。

第6篇:端午的传统节日作文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家乡最有特色的节日——端午节。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每年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

我很喜欢吃粽子,妈妈经常带我去五芳斋吃粽子。今年的端午节,妈妈又从五芳斋买来了很多粽子:有中肉的,有豆沙的,有蛋黄的……我和爸爸喜欢吃蛋黄棕,奶奶喜欢吃豆沙棕,妈妈喜欢吃中肉棕。粽子可真香呀,我们一家人有说有笑,吃得津津有味!

端午节这天下午,妈妈提议去看龙舟赛,一家人立即响应!吃好了粽子,我们出发了!到了赛龙舟的南湖,哇,湖边早已是人山人海!尽管我们没有很好的位置来观看这精彩的赛龙舟,但是能亲眼看看这个热闹的场面,我们仍然觉得很高兴!

看完了激动人心的赛龙舟,我们又来到了梅湾街观看内容丰富的文艺演出。有小朋友表演的戏曲连唱,有奶奶们表演的模特秀,有姐姐们表演的肚皮舞……节目精彩极了,观众们的掌声可热烈了!

晚饭的时候,妈妈又买来了黄鱼、黄鳝、小黄瓜等端午节吃的小菜!

这次端午节,过得太有意思了!我想明年的端午节一定会更有意思,我期待着!

文章评论

端午的传统节日作文(《端午的由来》)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