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作文 > 当前文章

作文

关于春节的节日作文(《故乡的春节》)

sujunda 08-11 18:48 阅读 我爱育娃
第1篇:关于春节的节日作文 兔年来了,正月就是春节了。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人群如潮,爆竹如花到处洋溢着快乐的气氛,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门前贴着“倒福”、对联,还挂着

第1篇:关于春节的节日作文

关于春节的节日作文(《故乡的春节》)

兔年来了,正月就是春节了。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人群如潮,爆竹如花到处洋溢着快乐的气氛,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门前贴着“倒福”、对联,还挂着红灯笼,兔年热闹极了!

你看,街上车水马龙,大家喜气洋洋,笑容满面,扶老携幼地出来看热闹。卖鞭炮小摊生意可兴隆了!便刚才架子上挂满了一串一串的鞭炮,一会儿就被抢购一空。调皮的小孩子拿这压岁钱在商店里不停地挑选兔年玩具和食品,装了满满的一口袋。

你听,那边传来铿锵有力的敲锣打鼓声,这边传来热情的吆喝招呼声,原来是舞龙队来了。我和爸爸走向前一看,一条威武的长龙在不远处浩浩荡荡的舞了过来。你看他仗着大嘴,眼睛瞪得像海碗,样子可威风了。这一条龙还不停的扭动着躯干,时而回首摆尾,时而上下翻滚,活像一条下海的蛟龙。围观的人们都对他赞不绝口。这时,我有点不懂了,问爸爸:“爸爸春节为什么要舞龙呀?”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我国春节的时候有这样的习俗,人人都要做一些吉祥的事,吃一些吉祥的菜,说一些吉祥的话。龙是吉祥的,但世界上又没有真的龙,所以人们就编织蛟龙,举行舞龙的活动来寄托美好的祝愿。”

兔年春节真是太有意思了!我不仅度过了一个充满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还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2篇:关于春节的节日作文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的是春节。别说是过年那几天,就是在平时,只要一提到春节我心中就有一点点小激动,那不只是味觉上的诱惑,在精神上也让人有很大的满足。

春节前几天是漫长的,虽然有些喜庆的气氛但还是觉得不够。我小时候过罢小年就每天都要问爸爸妈妈离春节还有几天,他们总是回答快了。

要问我春节的黄金时期是哪一段时间,我肯定回答是除夕夜。那天下午我一早就和父母姐姐坐在厨房里一起包饺子准备年夜饭,傍晚四面八方都是轰轰隆隆的鞭炮声。饺子包好后就去准备火锅,当母亲把饺子下好后我们也开始放鞭炮。

年夜饭也是一顿团圆饭,这可能是一年中吃的最好的一顿饭。但是火锅基本没人动,他们都是吃完饺子就去大街上凑热闹了,终于我也按捺不住了,就跑到房顶看烟花,五颜六色的烟花就像流星雨一样美丽。

我拿起手机召集小伙伴们,不一会儿,他们都纷纷来到我家,我们欢聚一堂。我和千里迢迢赶回老家的朋友总有说不完的话。我们都使劲的说笑。一直玩到十一点才恋恋不舍地散了,这一散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团圆。

跨年的鞭炮声响起,我们都已经长大了,曾经那群疯狂的小孩不会再有,那段快乐的时光也只剩下了美好的回忆。

关于春节的节日作文(《故乡的春节》)

第3篇:关于春节的节日作文

平日里迎着喧闹,走向人山人海的菜市场,经常能看到摊位上的一块块豆腐,冰冷而苍白,它的个性与生机都被无情的机器给摧毁了,仅留下那方方正正,像极了明朝的那个只会读死书而不会寻求真理的范进。

唯有故乡外婆亲手做的豆腐,才能承载那浓浓的年味,勾起心中那份厚重的乡愁。

今年春节,我们驱车前往深山中的外婆家。放眼望去,只见村中零零落落地挂着几盏灯笼,许多人家大门紧锁,铁锁上隐约可见暗红的铁锈,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家搬到城里去住了。幸好外婆家仍有我熟悉的柴火堆、鸡舍、山茶树、火红的春联……当然最重要的是那外婆家的手工豆腐。制作豆腐所用的食材由外公亲手栽种,美其名曰——“高山大豆”。至于那台石磨在城里人眼中可是稀罕之物了——两块巨大的花岗岩圆盘,一根已磨得格外光滑的松木手柄,便组成了这台笨重的石磨。石磨上用于添加黄豆的圆洞却犹如画龙点睛之笔,小巧玲珑,格外精致。

外婆娴熟地推动手柄让石磨转动,我则在一旁不断地向小洞中添加黄豆。石磨发出“吱吱”的声响,我加黄豆的铁勺则用清脆的叮当声应和着石磨,好一首奇妙的乡村交响乐!豆浆从石磨的缝隙中源源不断地流出,“高山大豆”那沁人心脾的香气悄然从缝中溢出,浸满了这间温暖的乡下小屋。这一切在城里人眼中都慢得出奇,但我却享受这一过程,享受慢生活的味道……

豆子磨好,先要煮豆浆,才能做豆腐。仅是喝一口豆浆,就足以感受到那大豆的醇香,而豆腐的味之至美,也就可见一斑了。这豆腐的形状歪歪斜斜,有时它的表面还散布着千奇百怪的豆花——其貌不扬的豆腐却也有自己的个性。虽说豆腐本身没什么味道,但它入口即化,有清淡之味。若是配以乡野之猪肉,那么豆腐便会毫不客气地把肉汤吸入,啖之,则觉得肉香与豆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让人“如闻仙乐,如饮美酒,不觉醺醺然也”。乡野之乐,便浓缩在了这一块豆腐中。

然而,外婆也将要搬走,那石磨和那手工豆腐,也即将留在那片深山老林中,留在我心中的故乡。

国家日益兴盛,而外婆的搬家就是偏远乡村城镇化的缩影。手工豆腐,不只是一种美味的食品,更蕴含着独特的年味,书写着我心中那浓浓的乡愁。

第4篇:关于春节的节日作文

这个春节我过得非常愉快。我穿上了新衣服,拿到了压岁钱,尝到了美味的饭菜,玩到了千姿百态的烟花鞭炮,看到了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最令我难忘的就是那五彩缤纷的烟花了!

自从逛完花市,买了烟花之后,我就一直盼望着大年三十的到来,因为那天就可以玩到好玩有趣的烟花了。

终于,这天来到了。我心里高兴极了,像吃了兴奋一样!吃完年夜饭,我兴高采烈地和爸爸拿着烟花和鞭炮来到三楼的阳台放。“霹雳啪啦,霹雳啪啦”三楼已经有很多人在放鞭炮庆祝新年了。我也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像炸弹的炮让爸爸点,自己却像个逃命的小兔子一样跑得远远的!这个炮开始旋转了,旋转的同时还喷出金黄色的火焰,火焰喷完了,就跳起来霹雳啪啦地响起来。哇,原来这个炮这么内容呀!我又拿出一个像魔盒的火箭炮。爸爸点燃了导火线,盒子里25个小炮带着响声陆续飞上天,在天空中绽出迷人的花朵。我也兴奋地跳起来,真想和它们比比高低呀!

真是太奇妙了!我发自内心地感叹到。突然,一声巨响把我吓了一跳。原来,对面的小区在放大型烟花呢!那绽开的烟花像一朵朵绚丽的鲜花,那些美丽的鲜花的颜色可真多呀,有红的、绿的、白的、黄的……看着看着,我仿佛走进了美丽的花的海洋,到处都是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花朵……

这个春节真有意思!我过得非常愉快。

第5篇:关于春节的节日作文

春节是我们中华***最欢快、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又叫过年,含有辞旧迎新的寓意。我的家乡在周至,我们家乡春节的习俗很多,下面我就为你一一介绍吧。

春节前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也叫“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更加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都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的春联是在红色的纸上,用毛笔蘸墨,书写一些象征吉祥、祝福的话语,寄托人们美好的心愿。

除夕夜,我们每家每户都要“燃爆竹”。当午夜钟声响起的时候,就会响起雷鸣般的爆竹声,为什么要燃放爆竹呢?这儿有一个传说:相传每到过年时节,年三十的晚上,出来一头叫“夕”的怪物,它常常出来吃人、吃牲畜,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竹子截成一个小筒一个小筒的样子,把桶里装上火药,把它们放在“夕”出没的地方,当“夕”出来的时候,点燃火药,立刻发出震天的巨响,“夕”听到这声音,吓得撒腿就跑,人们就平安了。所以就把这种发出巨响的东西叫做“爆竹”。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习俗就是“守岁”。听妈妈说,守岁既有对过去一年的留恋,又有对来临的新年的美好希望。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傍晚开始,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古人有作诗等风俗,而我们现在更增加了丰富的内容,除夕之夜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大多数人盼望的事情,连小孩子都非常喜欢。

家乡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每一个习俗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它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呢!

第6篇:关于春节的节日作文

有人问:“春节是什么?”有人说:“是买几件新衣服;拿几个红包;看几场烟火;再放几个鞭炮,就是过年。”难道仅仅只有这些?不,这,还不是全部。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与习俗。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团圆才叫“过年”。快看!小孩子们似鱼儿一般穿梭在人群中,嘴里喊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人们一遍遍的询问着儿女们的状况,孙子们的成绩;母亲们欢欢喜喜的拿出一条条、一件件美丽的新衣服,细心的装扮着儿女们,心中涌起一股无名的喜悦。每个人脸上都泛起了红晕。

这对他们来说:“团圆”才是最好的一份“新年礼物"。

当一家老小,远亲近戚拿着圆圆的饭碗围坐在圆圆的餐桌周围,享受着久违的美味佳肴时,才是真正的“幸福”。

饭后,小孩子们放着鞭炮,追逐嬉戏着;大人们则安静地在一旁赏着烟花;老人们手拉着手四目相对,在平常得不能再寻常的寒暄中,不经意流露出对彼此的牵挂……那该是多么安详的画面呀!

夜深了,万籁俱静,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嬉闹着,眺望着,静静地等待着……当表示“辞旧迎新”的钟声响起时;当“春晚”结束时;当星星布满天河时:春来了,新的一年来了。在这个幸福的时光中,也带来了不久后的离别,幸福的重逢总是为了悲伤的离别。不要沮丧,也许,这次的离也是为了下一年春来时,悄然来临的逢。

期待吧!只要我们坚信似箭的光阴,就很快能盼来下一次欢乐而又美好的团圆!

文章评论

关于春节的节日作文(《故乡的春节》)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