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作文 >  当前文章

作文

记忆中的家乡作文(《家乡的故事》)

sujunda 05-21 15:12 阅读 我爱育娃
第1篇:记忆中的家乡作文 好几次有人问我:黄桷坪是不是因为有很多黄桷树而得名? 我想应该是,但不敢肯定地回答。因为自我1957年初来黄桷坪,记忆中只有四棵黄桷树,这四棵黄桷

第1篇:记忆中的家乡作文

记忆中的家乡作文(《家乡的故事》)

好几次有人问我:黄桷坪是不是因为有很多黄桷树而得名?

我想应该是,但不敢肯定地回答。因为自我1957年初来黄桷坪,记忆中只有四棵黄桷树,这四棵黄桷树树大根深叶茂,令所有见过它们的人终身难忘。

这四棵黄桷树树龄当有三五百年,盘根错节于巨石之上,尤其是它们的位置,处于山坡边缘,在树下可以俯瞰远处的长江,从山下往上看,则浓郁醒目,让我有一种感觉:这当是黄桷坪当年的标志性风景。

把岩坎边这四棵黄桷树从左到右连成一条线,再延伸出去,是一面石坡的坡坎,坡坎边缘拐了一个弯,渐渐与平缓巨大的山坡平顶融为一体,这个巨大的平缓坡顶,就是黄桷坪。

从天上看,这几棵黄桷树处于黄桷坪这个巨大的坡顶上一个拐角的边缘。偌大一个黄桷坪,就只因有四棵黄桷树而得名显然是不可能的,我猜测,这只是当年幸存的几棵,这四棵我有幸目睹,且能让很多人铭记一辈子,使我能大胆推测,黄桷坪不仅“坪”,曾经还有不少黄桷树。

提起黄桷坪这几棵黄桷树,一位老邻居当即异常兴奋,对我说:要写,你一定要把它写下来,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我们在那黄桷树下“抓籽儿”(重庆五六十年代在少儿中流行的一种游戏)的情景!……

我当然要写。或许你还记得,黄桷树还是重庆市的“市树”。在我的心目中,黄桷坪的黄桷树,自然更是弥足珍贵。

可惜就连这几棵,也退出了人们的视线,那靠左最大的的两棵(四五人环抱,靠得较近),因岩石下挖防空洞伤了根系,日渐萎缩,修水塔时干脆把它挖掉了。靠右那两棵还在,可惜被围墙、高楼挤压,完全丧失了风采,不指给你看,你根本不会注意到它。

如今,一些后来种植的黄桷树已渐渐长大,但在高耸拥挤的楼房与杂树混杂中,显得异常平庸,没有人会再想到就用它来命名一个地方。

——原来,环境的丧失,会使一个娇子从此黯然失色。

第2篇:记忆中的家乡作文

春节印记:老家的年

又是一年春节时。

春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特别的情怀。对于家庭来说,无论工作多忙,无论有钱没钱,春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不论多晚都要回家过年,带着妻子,领着孩子,提着礼物,和爸爸聊聊工作,和妈妈唠唠家常,贴春联、挂灯笼、蒸馒头、包水饺、走亲戚等,是最为盛大的节日。曾经,刘德华的一首《回家》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春节,对于亲朋好友来说是一个难得的相聚机会。大家聚在一起,嘘寒问暖,交流见闻,天南海北,畅所欲言。对于故乡来说,春节是一个游子回家的期盼,哪怕山高路远,哪怕一票难求,游子都要回家,因为故乡承载了太多的记忆、牵挂。记得看过一首微诗:故乡很小,小得只能容下两个字。简单一句话,但韵味悠远,寄托着游子对故乡所有的感情。

一进腊月,年味就渐渐浓了起来。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孩子们热切盼望期末考试,因为寒假可是他们的天地。盼望着,盼望着,寒假终于来临了,手里高举着奖状一路飞奔回家,大人们看到孩子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自然很欣慰。放假了,大街上满是小伙伴的身影,男孩最喜欢的自然是鞭炮,奶奶早就给我俩准备好了,我和堂弟拆开包装,逐个清点起来,总共多少个,每天可以放几个……我俩调皮得很,放鞭专挑晚上,躲在路口的柴火垛里,见有人过来点燃扔到人家脚下,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逃离“犯罪现场”,结果还是被人家追上找家长。

农村大集别有一番滋味。最喜欢和弟弟缠着奶奶去赶集,我俩左右搀扶,哦,不,是绑架奶奶带我们去玩。孩子嘛,就是喜欢热闹,大集上,卖烟酒糖茶的、耍杂技的、写春联的、菜贩子的吆喝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摩肩擦踵的人群,好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这时,可乐了我和弟弟,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捉迷藏,急得奶奶到处找。记忆最深的就是卖鞭炮的小贩竞赛放鞭,嘴里还大喊:不响不要钱!当时恨不得将集上所有鞭炮都据为己有。一直到现在,鞭炮情节尚留心底,每逢春节,总拿外甥作掩护,过一把放鞭炮的瘾。

我们是村里的大家族。爷爷是个老八路,另外几个爷爷以前也都在公社里任职。父亲这一代有十七个叔兄弟,受特定时代影响,除四叔在部队、三叔在机关任职外,大都以外出打工为生。到了我们这一代,说来也巧,每年都有考取公务员、事业编、国企的,村里人都羡慕说:“大学生都出在你们家族了,祖坟冒青烟呀!”每逢春节聚会,这也是父辈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大年三十,一大早起来,姐姐和我帮妈妈和面、包藕荷、炸鱼、准备上供的物品。傍晚,两代人三十余人由爸爸带领,端着贡品、纸钱、好酒,都会去祖坟祭拜,来跟先人们汇报、祈福,除夕傍晚这次在老家称为“请先人”,意思是请先人们回家过年,大年初一傍晚,一行人再为先人们送行。

年夜饭最是隆重。每年都是在我家吃,二叔三叔全家悉数在场。晚宴丰盛自然不必说,最让我期待的是另外两件事:每年除夕,家宴上都会有一个固定的版块:文艺表演,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爸爸拉二胡,二叔吹口琴,三叔说快板,姐姐妹妹跳舞,我和弟弟表演相声……来拜年的人们都会说:“这活生生一个文艺世家呀!”

给长辈们敬完酒后,我们做晚辈的都迫不及待地给长辈们磕头,当然是为盼了一年的压岁钱啦!领完打赏,赶紧压在枕头底下,那时候天真地想:“真不想长大呀,那样每年都会这么无忧无虑呢!”不过还好,父辈们现在还保留着给我们晚辈压岁钱的传统。吃完饭,女士们喝茶聊天,男士们拉开桌子打扑克,守岁嘛!

大年初一拜年不可少。一家人全体出动,兵分两路,去给村里长者拜年。那时候,我和堂弟很功利的,谁家给鞭炮就去谁家,预测谁给压岁钱进门就磕头,为此还闹过笑话,人家没准备,我俩硬是给磕头,害得人家破费……一进大门口,我俩先去捡拾地上没响的鞭炮,回家掰开把火药连成一排,点燃看火龙,在烟雾弥漫中,我俩笑得前仰后合。从初二开始,就开始走亲戚了,好吃的、好玩的,无尽地回味。

长大后,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小乡村,求学、工作,一直在外地,但每年春节都会在老家和家人一起度过,今年在外地我也有了自己的家,除夕我虽身不能到,但我相信:千里之外的牵挂和祝福,就是我回家的心路!

记忆中的家乡作文(《家乡的故事》)

第3篇:记忆中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有着植物的“大熊猫”美誉的“活化石”——银杏树。

春天,这些银杏树吐出嫩芽,非常美丽,在这里,我的心情可以得到放松,学习的那种疲劳一下子消失了。这些美丽的银杏树给春天增添了色彩,使春天变得更美丽了。

夏天,这些银杏树变得郁郁葱葱而且叶子还变得更大更绿了,我就是喜欢这种原绿,特别美丽。

秋天,像扇子样的叶子变得更大了,不久叶子渐渐变黄了,慢慢地落了下来。我站在树下,叶子像流星一样落了下来。我许下心愿,高兴地躺了下来,睡在了用这些银杏叶堆成的“床”上,开开心心地回忆起了童年。

记的小时候,我经常去那里玩,那时我还小,以为这是很多见的、我早以司空见惯的银杏树,没有什么奇怪的,于是我就摘银杏叶,把它当作我的玩具。长大以后,我才明白这是非常珍贵的野生银杏树,没有几个地方有的。在那里,很多银杏树都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都有,这仅仅十里的银杏树是多么珍贵,我开始注意它们了,开始保护它们了,让它们在这里生活的更美好。

冬天,虽然树上光秃秃的,但是还能看出银杏的生命力顽强,怪不得它们在这几百年、几千年都能顽强地活下来。雪花飘飘,银杏树仿佛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日日夜夜守护着我美丽的家乡——长兴。

银杏树不是很快就能结果的,而是经过很长时间;也不是很快长高的,有的二三十年也不过长出几厘米,可想而知,现在又高又壮的银杏树要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到现在人们才把它们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活化石”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

第4篇:记忆中的家乡作文

如果,你问我:“你喜欢家乡的美景还是美食?”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美景!”“为什么呢?”因为这不仅是美景,还夹杂着我快乐的童年。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一个小村庄里。那里山水环绕。

春天,家乡的小溪冰雪融化,“叮叮咚咚”地唱着歌;小鸟们也“叽叽喳喳”的伴奏着;而我们小伙伴们负责在一旁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偶尔也会给蓝天白云加点色彩——在草地上放风筝。

夏天,大树根深叶茂,撒下一片阴凉。天气不错的时候还透出斑斑点点的阳光。大人们在树下乘凉,我们就在安静的地方开展读书会,倾听着家乡的故事!

秋天,大地被铺上了一层金黄的毯。大人们忙着收玉米,收大豆,采摘葡萄。我们呢,就在一旁,用秸秆编织着各种手工,兔子,花篮……应有尽有!

冬天,动物们都去冬眠了,大地也换上了洁白的地毯。树枝只剩下了“骨头”,哪些“肉”仿佛被鸟儿啃掉了一般,一点都不剩。小溪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我们裹着围巾,穿着棉袄,带着手套,打着雪仗,穿梭在冰天雪地的自由世界里。依稀听到爷爷奶奶们不断的叮嘱声“穿衣服”、“喝点水”“小心”……

这不仅是我的故乡,更是我的童年……

第5篇:记忆中的家乡作文

从四年级升到五年级,我忽然变得多愁善感,一想起在家乡——龙泉双溪村的日子,就要落泪。

在家乡的日子,我总是纵情享乐,对分分秒秒的流逝漠不关心,看着外婆苍白的头发和外公微驼的脊背也毫无怜悯之心,现在想着,心常常是一阵子痛楚。

家乡的小溪,那是我记忆最深刻的地方。那清澈的溪流总是潺潺地围绕着村子,溪流两旁,是连绵的群山,许多弯弯的垂柳把细嫩的柳枝伸到水里,轻快地随风摆动,溪底的石头各种各样,有些大的静静地静立在泥土之中,供我们玩耍,踩踏,还有那洗底的小鱼苗、大蝌蚪在石头中穿梭,有时翻开石头,还会有娃娃鱼哩!

还有那山上的翠竹,一个个又粗又壮,每一节都记录着他们成长的艰辛。我常常是费了很大的劲儿爬上山,和砍竹人一起聊天,拍照,或是一起做竹棒竹环。

吸引我的还不是这美景,而是这里淳朴的民风,这里的居民大多很辛勤,一天至晚都不停手,很少有我这样游手好闲的人,而我每次去散步,总会有人停下手中的活儿,热情地向我打招呼,或是爬上自家的梨树,摘几只香甜的梨头给我。这里的鸡鸭也可以随处走动,绝不会有人打扰它们,也不会人偷走。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现在,外公外婆年逾古稀,我又在读书,不知何时能见。

也许是明年?后年?大后年?

我也不知道。

但家乡一直是存在于我的记忆里的,并且永远那么美丽。

第6篇:记忆中的家乡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描写清明的诗。

每年的春分后的15天是清明节,也是中国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鬼节”。

在春秋战国时代,其中有一个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了封常,唯独忘了介子推。重耳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叫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尚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好几趟,介子推却不来。

重耳只好亲自去,可他的家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早已躲进了绵山,他便找人去绵山,还是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让介子推自己走出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原来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经死了。祭扫后,重耳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节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在我们苏州江南,清明节时主要上坟、祭祖先,吃青团子。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均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拜祭祖先的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每年春节后的两个月,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它表达了我们对先人的怀念,同时又是家人团聚,踏青赏春的绝好机会。

文章评论

记忆中的家乡作文(《家乡的故事》)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