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充满禅意的10首经典诗词,深刻人生智慧的古诗
自从魏晋年间佛教东传以来。这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就与我国的文人文化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佛家宣扬的出世理论,成为了失意文人的精神港湾与最后的退路。仕途上的一切失意,都可以通过内心的修炼来抹平。
最好的例子,是唐朝的王维,与宋代的苏轼。两个人在后期都偏向佛教。大才子苏轼更是儒释道兼修。仕途顺利,就以儒家思想为主乘风破浪、为国为民;仕途失意被人陷害,就用佛家道家思想安慰自己,重拾信心。
在信息传递更加方便的现代,还是推荐大家多去了解一下儒释道三家的基本思想。
毕竟也是在中华大地流传了千年的信仰,其中肯定有值得我们学习吸收的地方。
这一期内容,就为大家带来10首历史上充满禅意的诗篇。
每首诗都堪称大名鼎鼎、震古烁今。几乎每一篇都在语文课本中出现过,这也意味着,学习这10首诗里包含的思想精髓,是每个青年都要接受的基本素养之一。
一起来看看,是怎样的诗篇,值得编写教材之人如此重视吧!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终南别业
王维 〔唐代〕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山居秋暝
王维 〔唐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中问答
李白 〔唐代〕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前面四首,可以放在一起来读。要义都在于一种闲适的心情,因为内心淡定且从容,对外物始终抱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旁观,反而更容易发现不易察觉的美好,进而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唐代〕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 〔唐代〕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上面两首,是两位作者进入寺庙的记录。一位是去参观,一位是去读经。
论起参与度,当然是柳宗元去读经书更高一些。然常建诗的最后两句,也用山水钟音写出了深刻的哲理禅意,两者可谓不分上下。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唐代〕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唐代〕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的两首风格相似,都略带些清冷孤寂,像一幅洒写淡描的水墨画。
但诗词之美、国画之美就在于留白,就在于墨色之外的空白。
两首诗都留出了足够的空白,而那空白之中,有着无限的禅意生发。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宋代〕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写禅理的诗词很多,这里只选了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首。
因为这首诗,生发出“雪泥鸿爪”这个成语,后来被金庸先生用在了武侠小说里作为武功招式。
开始只觉得这几个字好美,后来才知道这成语背后,藏着苏轼对物是人非的深沉感叹,因此记忆深刻。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宋代〕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最后一首,其实算不上禅理。但应该也是许多人童年记忆里的一首诗。
最开始读,是把它当作一首写实的诗歌的。觉得朱熹真的见到了一片池塘,见到了池塘上面的阳光和池塘里的影子才悟出这个道理。
长大后才知道,池塘什么的都是杜撰而出,是对不断学习的一个绝妙比喻。
现在强调“终生学习”这个概念,“活到老学到老”,倒是与朱熹这首诗中的观点不谋而合。
- 上一篇:关于春天的古诗有哪些(邂逅春天的月色)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