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作文 >  当前文章

作文

家乡的记忆作文(《家乡的美景》)

sujunda 04-20 09:36 阅读 我爱育娃
第1篇:家乡的记忆作文 年味是藏在味蕾记忆里的欢愉 “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就过年。过年又好耍,瓢羹舀汤汤,筷子拈嘎嘎。”要问我年味是什么,我想年味应该是由这首家乡

第1篇:家乡的记忆作文

家乡的记忆作文(《家乡的美景》)

年味是藏在味蕾记忆里的欢愉

“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就过年。过年又好耍,瓢羹舀汤汤,筷子拈嘎嘎。”要问我年味是什么,我想年味应该是由这首家乡童谣串起的美好记忆。

岁月匆匆,离开家乡多年,我早已从“本地人”变成了“他乡人”,但每到新年,总会想起这首童谣,想起过年时的一些趣事。我的家乡在峨眉山,这里素有“天下秀”之美称,不仅有好山好水,还有尝不完的美味佳肴,家乡年味便是要从吃开始说起的。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逐渐近了,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腊味,对于小孩子来说,最让人期待的就是烤香肠肉了。吃完晚饭,奶奶在一旁烧起火炉,父亲把用香料腌好的猪肉端到堂屋,母亲端出肠衣、漏斗,我把黑白电视调好,一家人围着火炉,一边看电视,一边灌香肠。一块块猪肉从漏斗灌进肠衣,一圈圈灌好的香肠逐渐堆满盆子。看着可口诱人的香肠,我赶紧央求母亲拿几片香肠肉解解馋。然后在抽屉里翻出毛线针,把肉片慢慢串上去,串够四五片,就放在火炉上烤。肥瘦相间的肉片滴落许多油珠子,在炭火上发出噗呲噗呲的声音,肉香扑鼻,恨不得马上大快朵颐。小孩子嘴馋,吃了一串还要一串,大人不让多吃,我只能啃着毛线针上沾着的碎肉,意犹未尽。

家乡的腊味晾晒一段时间,就要开始熏制。西边的陈嬢嬢、北边的张大伯、南边的袁叔叔拿着各自的腊味聚在谁家院坝的一角,搭一个架子,烧一堆柴火,把香肠腊肉挂上去,摆个小板凳围坐一堆摆龙门阵。腊味在烟熏火燎下逐渐变成金黄儿色,香肠也由一开始的圆滚滚变得干煸紧实,腊肉肥瘦相间泛着油光。香肠、腊肉的香气混着松柏枝燃烧的柴禾味钻进围坐一圈的人的鼻腔里,附在冬日的厚衣裳上。有好吃的大人,从家里拿来红薯、土豆、洋芋,在火堆里面刨个坑放进去。我和小伙伴们眼巴巴地盼着吃上一口香喷喷的烤红薯、烤土豆,时不时拿个火钳去刨一刨,大人就在旁边说上一声:“急啥子嘛,还没有烤熟嘞,熟了给你们一人一个。”我们又笑着跑开了。

过年最期盼的当然是新年重头戏——年夜饭。母亲是我们家的大厨,“十八般厨艺”样样精通,年夜饭少不了让她大展身手,而我就是捣蛋小吃货。母亲总会炸一些酥肉、小鱼,把五花肉切片,裹上面糊,放在油锅里,呲呲呲……炸完酥肉就开始炸小鱼,也是裹上面糊,放进油锅,又是一阵呲呲呲……不一会儿,一筲箕酥脆的美味就做好了,趁热吃几块,简直是人间美味。还要切点香肠、腊肉煮在屉锅里面,水开后放上被霜“打”过的萝卜,煮好后,甜蜜蜜的萝卜还带着腊味呢。过年当然少不了“年年有余”,煮一锅酸菜鱼,鱼肉切片码好料,油锅炒酸菜,自家腌的酸菜味道纯正,加汤煮沸放鱼肉,起锅淋油放香葱……年夜饭时,一桌子好吃的菜:腊肉香肠、酸菜鱼、酥肉豌豆尖汤……真的是“瓢羹舀汤汤,筷子拈嘎嘎”,好吃得很!

吃完年夜饭,一家人围着火炉,嗑着瓜子花生,有说有笑地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放炮了!放炮了!”隔壁的小伙伴呼朋唤友出门放烟花。“嗖嗖嗖”“砰砰砰”“啪啪啪”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我们一群小孩子在院坝里面追赶打闹,大人跑出来让我们“慢点跑”“小心炮打到人”,好不热闹。

熬年守岁到十二点多才睡觉,第二天起床却精气神十足,穿上新衣服,在厨房跑来跑去,看母亲煮汤圆。雪白的糯米皮包裹上馅料,有香葱肉馅,还有芝麻花生馅,还有裹着硬币的“好运馅”,随着沸水翻滚,在热气腾腾中开启新的一年。

三十岁的我,早已有了自己的小家,而母亲每年都会给我备好香肠腊肉,尝一口,还是家的味道,还是年的味道,只是还来不及咀嚼岁月的味道,小孩已长大,父母已变老,唯有感叹岁月匆匆。

第2篇:家乡的记忆作文

听爸爸说,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就好奇地问爸爸:“什么是长征?长征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爸爸摸着我的头,给我讲起了关于长征的知识和故事,吟诵毛主席写下的《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虽然有些地方我听得不是很明白,但脑海中还是留下了一些印象深刻的记忆。

从爸爸所讲的知识和故事中,我知道了红军长征时曾经经过我的家乡——来宾。在来宾虎头山,红军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斗十分惨烈,有300多名红军烈士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人们为了纪念这些红军烈士,在来宾大坡山修建了红军烈士陵园。如今的陵园,松柏苍翠,环境清幽,墓碑高大庄严,令人肃然起敬。陵园里面还建有一座烈士纪念馆,里面陈列着红军烈士的遗物,记录着他们的丰功伟绩。每逢清明节、建军节等节日,到烈士陵园开展纪念瞻仰活动的人可多了。

外婆家在来宾徐屯村,离外婆家不远处有一座四合院,拱形的门用青石砌成,上方刻着五角星,给整座院落增添了几分威严。院子中的房屋显得有些破旧,里面还住着几户人家。听说这里就是当时的贺龙指挥部,红军长征经过家乡时,贺龙等红军领导人就是在这里指挥千军万马参加虎头山战斗。红军临走的时候,村民们依依不舍,往红军战士手中塞吃的、穿的,送了一程又一程……

如果没有长征,没有红军当年的流血牺牲,就不会有我们伟大的祖国,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的生活。红军长征的故事中有我的家乡,我的家乡给我留下了红色的记忆,我为我的家乡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家乡的记忆作文(《家乡的美景》)

第3篇:家乡的记忆作文

岁月匆匆,白驹过隙,2021年春节又快到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奉贤人,一提到过年,好像就闻到了圆子和塌饼的味道,勾人食欲……

奉贤本地人习惯把汤圆称作“圆子”,包汤圆就变成了做圆子。每到年关,外婆总会让母亲准备好水磨粉、荠菜、猪肉、豆沙等原料,找出老旧的竹编圆米筛,洗刷干净备用。舅舅和父亲则分别处理猪肉和荠菜,剁成碎肉和菜末,按比例混合,做成满满一大碗荠菜猪肉馅料,静待它们穿上晶莹的白色“外套”。

大年三十一早,推开外婆家门,总能看到方桌上备齐的东西:荠菜猪肉一大碗、豆沙一大碗。外婆在小面盆中倒入大袋水磨粉,加入适量的温水,用筷子搅拌均匀,接着用双手搓揉、摔打,慢慢和成一个光滑的大面团。小时候的我总是好奇这些看上去没有关联的东西是怎么变成一个个雪白的圆子的。

一切准备就绪,外婆和母亲坐在竹筛旁,往里撒了粉以起到干燥润滑的作用,把面团搓成大长条,随手揪下一团搓圆拍扁,取一筷子猪肉馅放在中间,右手不停捏着边缘团成一个“小口袋”,最后封口,再次搓圆,留一个尖尖。拍皮、包馅、收口,外婆那双看似苍老的手异常灵活,几个动作一气呵成。旁边的母亲就相形见绌,有些差距。这时候,外婆手上不停,用温暖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女儿,笑着指出母亲手法细节上的错误。母女相视一笑,仿佛回到了过去属于她们自己的时光。

记得有一年除夕,高中时候的我尝试着做了一次圆子。包馅后试着做“口袋”、收口,看似简单的做法,在自己的手中却完全不得要领,最后勉强完成的几个入锅后很快破了皮,变成了那年的笑谈。

眼看着竹筛里整齐码放的圆子越来越多,外婆便招呼担当年夜饭主厨的舅舅架锅烧水,让一个个圆子下锅“沐浴”,浮起“肚皮”,一碗碗手工圆子很快便进了大家的肚子,豆沙细腻香甜,猪肉咸香可口。此时此刻,甜咸皆可,只有齿颊留香。

小时候的自己,其实最喜欢的还是圆子的另一种样子——塌饼。把圆子小心压扁,下入油锅,两面金黄后加水再煎。刚出锅的塌饼表面酥脆,内里弹牙,总候在锅旁的我们表兄妹三人组看着慢慢出锅的塌饼,眼中满是渴望。如今看来有些幼稚,但是除夕下午的塌饼对于我们来说,那是过年的味道,无可替代。

做圆子,吃塌饼,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圆子和塌饼拉开了除夕夜温暖欢乐的序幕,其实欢乐一直都在,永远都在。

第4篇:家乡的记忆作文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声近了,学校也开始放假了。今年我们到奶奶家过年的,那里的年味可浓了,家家户户都挂红灯笼,贴春联,置办年货,买新衣服,买爆竹烟花……,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这年货是要提前置办的,在年前十几天家家户户就忙活开了,蒸馒头、做糕点、做粿、做豆腐……奶奶也忙着为过年做各种准备,爷爷奶奶家的一只年猪有三百来斤重,爷爷请来师傅帮忙宰杀。

走在街上,到处一片喜庆的景象,行人个个兴高采烈,路边的商店也十分热闹,还有人拎着大包小包急匆匆地赶回家过年。

除夕这一天,每家最忙,一大早,各家都在忙着炒菜,因为今天要给祖先烧纸,以表示对他们的怀念。又忙着贴春联、福字,一般中午前一定要做好的。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品着美酒,互相干杯,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接着放鞭炮、烟花,夜空在鞭炮与烟花的交织中变成了一个绚烂的大花园,看着这些美丽的烟花,我在院中手舞足蹈,爷爷和奶奶都乐了。到了八点,大家开始看春晚的节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还给我和小弟弟准备了红包,说这是压岁钱。

啊!家乡的年味是团聚的、是温馨的、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年味!

第5篇:家乡的记忆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从何时起,清明节已经离我们与我们越来越近了。清明节又俗称踏青节,在清明节那一天,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也可以出外踏青游玩。并举办一系列体育活动。

我的家乡是潜江,在清明节那天,街道上没有多少人,在某些地方可以看见,门前有摆放白色以及其他颜色的花圈以表示对死者的纪念,在一些大树下也可以看见已经燃放了的香。

清明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墓园。我怀着一颗对姥爷无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姥爷骨灰盒的柜子前,慢慢打开柜子,一张黑白照片印入眼帘。照片上的姥爷安详的笑着,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他似乎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紧。沉默了一会儿。我轻声的对着姥爷的相片说:“姥爷,请您保佑我们全家健康平安,保佑我考上名牌大学。”说完我跪了下去,对姥爷的相片磕了三个响头。爸爸妈妈给姥爷请过安之后,就和我来到了烧纸钱的地方。我拿起一大把纸钱默默地往火堆里丢去,漫天都是飞舞的纸絮,落在我的头上,衣服上,前方滚滚而来的热浪也让人受不了,可我还是坚持把纸钱烧完,好让姥爷在地下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烧完纸钱,爸爸妈妈便拿出鞭炮开始燃放,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和妈妈走出了墓园迷途中还看到几个人在自己的亲人的坟前上坟。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它用扫墓,烧钱等一些活动表达了对亲人对祖先的一种深深的怀念。

第6篇:家乡的记忆作文

我的家乡在闽南。龙眼可以算是那儿的特产,基本每家每户院子里都种上一两棵。

春天迎来了,走出外婆家的门,我惊奇的发现龙眼树上长出淡黄色的小花,可好看了,但这些龙眼花容易掉。所以,天蒙蒙亮时,外公都会起来扫满地的小黄花,如果我起得早,就会把地上的龙眼花乱踢,外公总说我是“淘气鬼”。

夏天的到来总让我这么兴奋,“抱着空调吃西瓜”无疑成为了我和表哥的一大乐趣,当我拿着钱要去村子里的小卖部买冰棒时,看见外公拿着木棒在打落还没成熟的小龙眼时,我大叫:“外公,别打了,不然秋天没有得吃咯!”外婆在一旁笑眯眯的对我说:“龙眼太多会争养分,到时龙眼长得小又不太甜。”我点点头:“是这样呀”。

秋天是我最活跃的时候,龙眼树上终于结出又大又圆的龙眼了!家人会拿来梯子,然后爬上去,一串一串摘下来。这可把我和表哥两只馋猫馋坏了,“抢”过大人手上的龙眼,迫不及待地把龙眼壳剥开后,可以看见晶莹剔透又好似雪花球的龙眼肉,吃起来味道可口,让人越吃越爱,大饱口福,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它有一颗黑溜溜的籽儿,总要吃一颗吐一下籽。

冬天,龙眼树就变得与一棵普普通通的树没差别了,树叶小兵们一个个跳伞似的跃入大地的怀里,不过更多树叶兵还是死死的抱紧大树妈妈。

记得小时候,我和表哥还在龙眼树上刻下各自的名字,现在刻着我们名字的位置已经长得比我们还高了。

龙眼树上的每一片叶子和每一颗龙眼都充满了我童年的回忆,我爱家乡的龙眼树。

文章评论

家乡的记忆作文(《家乡的美景》)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