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的含义及寓意(关于玉的象征及寓意)
在人们心中,“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大抵是对一个男子的最高赞誉之一。在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里,乾隆赠送给陈家洛一块当作与未来意中人定情信物的暖玉,玉上以金丝嵌着四行细篆铭文,正是:“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若要追本溯源为此句找寻出处,“谦谦君子”最早应见于《易经》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温润如玉”大抵出自《诗经》:“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中国人自古爱玉,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在《礼记》中,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贵玉而贱珉(近似于玉的美石),孔子的回答是:“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在他看来,玉具有“十一德”: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说文解字》吸收合并了孔子的评价,认为:“玉,石之美,有五德者。”从物质上(石)、艺术上(美)及精神内涵(德)三方面阐述了玉字的概念。许慎还说:“象三玉之连,其贯也”,即玉象形字初意是三块美玉用一根线绳贯穿起来,古人以玉象征万物,“三玉之连”代表天地人的三通,是古代天人合一纯朴世界观的体现。
在古人心中,玉的地位为什么如此之高呢?或许是因为,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是阴阳二元相辅相成,“阳刚”与“阴柔”是其重要特征,而玉则完美地体现了这一阴一阳的温润与坚硬。
说到温润,玉的特点就是温和、细腻、纯净如水的高洁、光而不耀的润泽,加之久藏于地下的岁月沉淀,使它更具不急不躁、琢磨切磋的品性,和“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质感。古时讲究阴阳之道,女属阴,而中国人眼中美好的女性,就综合了这些阴柔化的审美特征,如同是玉的化身。故而形容美女,才有“亭亭玉立”、“如花似玉”、“小家碧玉”这样的词。
不过,相较于女子,玉这种“润泽以温”的气质,正是儒家提倡的君子风范。《诗经》中“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讲的是一名女子对从军打仗的丈夫的思念,她怀念自己淳厚温和的丈夫,觉得他就像玉一样。古代贵族会佩戴玉组佩,行走时玉石敲击出九霄环佩般的悦耳之声,以提醒人们要行动有序、举止优雅,因为一旦行为急躁、举止失措,玉石的碰撞之声就会不和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作为君子,就要既能克己复礼,懂得收敛光芒,又能敢于担当,在过与不及间把握平衡,那就是玉一般的温润光泽。
可贵的是,玉的温润,却同样让人感受到坚硬与力量。玉的品质是完善自我,而后润泽他人,既用不刺眼的光华给予世间温和,又用不温柔的要求精细打磨自己。在开发玉石时,玉要琢要磨,那么以玉为比拟的、对于人的锤炼,也是要经历切磋琢磨、时时修整,在知识中学习与反思、在经验里磨练与光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玉永不服输、坚贞不屈,君子同理,唯有经受住艰难困苦的磨砺,才能有所作为。
玉的质地在磨砺中升华,人的气节则在磨砺中产生。俗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的正是玉宁折断而不弯曲的特点。《三国演义》中,关羽面对诸葛瑾的劝降曾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后关羽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忠诚、什么叫气节,这是关羽如玉的操守使然。《礼记》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不能忘了佩玉,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坚守玉的品德,因为玉的这些特质,便是一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君子风范。
玉的温润与坚硬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就该是在坚持自我、坚守正直的原则下,表现出来的言行,又是不刺人的、不尖锐的、不锋芒毕露的、不非此即彼的。君子为人,能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君子为事,能圆润贯通、中正平和。愿有着“尊玉、爱玉、佩玉”文化传统的中国人,都能如玉一般,雅仪容、美服饰,勤治学、擅礼节,修美德、蕴才华,修炼内在的从容清醒、志向操守,修习外在的有礼有节、行止风度,迈向“君子如玉”的境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上一篇:汉字故事美与每的渊源(美与每的起源与由来)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