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三首时光诗词鉴赏)
光阴似箭,人生苦短。在这匆忙行走的人间,虽然每个人都知道“时间构成了生命”,却很少有人愿意去认真思考人生该如何度过,时间该如何利用。若是机缘巧合,偶遇指点,或可从中体悟到刹那的悲喜,生命的真谛。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人生一场大梦,世间几度秋凉。日月轮转,惯性引领着人们的生活。所以诗人李涉说,终日碌碌无为地奔忙,浑浑噩噩,仿佛在醉梦中,无端耗费着宝贵却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觉春天就要过去了,为了不负春光,勉强打起精神,决定出来登山。路过竹院,正巧遇到寺庙里的僧人,于是闲谈片刻。在聊天中,诗人得到高僧点拨,对世俗的功名利禄有了新的认识,感觉在这纷纷扰扰的尘世中,获得了精神的松弛和心灵的顿悟。虽然诗作并未提及“僧话”的具体内容,但“浮生半日闲”却点出了人世沧桑,也点醒了世俗中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加官晋爵,为封妻荫子,为仕途浮名,为建立功业,芸芸众生以各种理由在不懈地奋斗着。争分夺秒固然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但忙碌中品一杯香茶,混沌中取片刻清幽,也是人生应有的潇洒与自在。所谓张弛有度,就是要不断调整生活的节奏。“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怎能不珍惜时光,好好享受生活、善待自己呢?
虽说“偷闲”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人生态度,但“惜时”未尝不是唐代诗人的美德。晚唐王贞白写诗云:“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并不是说光阴可以存下来再卖出去;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无法留住光阴,所以它才成为无价之宝。千金散尽,还有失而复得的机会,但穿行如梭的时光,却永远无法重新回到自己的生命里。这美好又宝贵的人生,该如何度过呢?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金缕衣》
这首《金缕衣》是《唐诗三百首》的压卷之作,久负盛名。有一种说法是,杜秋娘不过是中唐时一个著名的歌女,《金缕衣》并非杜秋娘所作,因为她曾经唱过此曲,所以有幸被冠名。
金缕衣的意思是金线刺绣的衣服,这种衣服庄重华丽,乃是荣华富贵的象征。白居易有诗云:“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但即便是如此珍贵的物品,也无法跟时间相比,因为时间是无价的珍宝。
全诗的大意是:我劝你不要在乎那华丽的金缕衣,我劝你还是要好好珍惜青春年少的光阴。鲜花盛开的时候,不要犹豫,应及时采摘下来,不要等到花谢之后,徒然折下一段空枝。
从诗作温柔的口吻、如水的规劝中,似乎可以读出女子的柔情。看花流泪,见月伤心,的确是女子最容易流露的感情。女人和花朵之间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赞赏时称她“如花美眷”,欢笑时赞她“笑靥如花”,哪怕被摧折被践踏被羞辱,都要斥之为“残花败柳”,哪怕是“春残花渐落”也会令人联想到“红颜老死时”。花开花落是最自然的景色,也最能触动女子细腻的情思。
杜秋娘似乎也悟到了自然的常态和人生的规律,但她并不消极。她鼓励并劝勉世人,不要贪图“金缕衣”这般物质,要将自己的热情投入积极进取的青春中。唯有把握时机,撷取生命最灿烂的光阴,才算没有辜负宝贵的人生。这首诗通过“折”与“花”之间的繁复用词,形成了音律上的美感,盘旋迂回,令情感显得单纯而又强烈。
相传,镇海节度使李锜当年就因为听了杜秋娘演唱的这首诗而将她收为侍妾,甚宠之,并常令其在宴会上歌舞。后来,李锜起兵反抗朝廷遭到镇压,作为罪臣的家属,杜秋娘被送到后宫为奴。结果,又是因为演唱了这首《金缕衣》,杜秋娘被唐宪宗赏识,封为秋妃。杜秋娘在唐宪宗过世后,继续抚育皇子,积极参与政治变革,可谓经历丰富,命途坎坷。不知这一切是否与“折花岁月”便种下的“惜时”观念有关。
再说这首《金缕衣》,全诗用词浅白,近口语,其文学性在唐诗中不算突出,能流传千年应是因为它形象具体而又含义丰富地定义了何为惜时:不纵情享乐,不游戏人生,人应该珍惜时间,建功立业,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陶渊明虽然也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但盛年如何,清晨又如何,陶诗没有答案。《金缕衣》却给了细致的解释:人生如花,能如花般绽放,也能如花般凋谢。花有花期,人也有自己最宝贵的青春。由花及人,由花期到青春,时间有了最靠谱的依托与最具体的呈现,“时间”也便如花般开放了,怎能不令人惋惜、惊叹!
杜秋娘在诗中虽容纳了时间的美感,但若说把时间提升到悲天悯人这一哲学高度的诗人,则非杜甫莫属。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说自己已经老了,悲秋的情绪也更加浓重,正好赶上重阳节,所以他也勉强宽慰自己,决定打起精神来和大家共尽欢乐时光。结果有风吹来,帽子一歪,露出稀疏的短发。羞愧之余,忙请旁边的人帮自己理正帽冠。抬眼望去,蓝溪水远远地从千条溪涧中奔泻而来;蓝田山高耸对峙,千年不变,透着无尽的轻寒。此中,山高水远,苍凉悲壮,既有深秋天地间的萧索感,也有万物高远带来的空间上的疏离感,令人不免感叹:如此壮阔的天地间,我们的人生竟如此短暂。
山水永存,世事难料。诗人在山水间眺望,也在山水间感悟——人生衰老得如此之快,无常和明天不知道哪一个先来。趁着眼前的“醉”意,诗人细细端详手中握着的茱萸。是呢,不知道明年此时,还有谁能健在,谁能依然带着茱萸再来这里相聚!一个“醉”字写出了杜甫醉眼蒙眬的状态,也点出他三分醉意带七分清醒。跟永恒的自然、无尽的岁月相比,人生实在太短促了。每时每刻都值得人们留恋驻足啊。杜甫的诗,从山高水远中走来,带着悲天悯人的荒凉而去,虽生千般凄楚,却也能见万古之壮阔。
光阴如水,谁也握不住时间,但很多诗人能捡拾到光阴的碎片,如同一页页甜美的诗篇:有的写着珍惜青春,应充实勤奋;有的写着张弛有度,应忙里偷闲。或许这就是唐代诗人对待光阴的态度吧,既要学会止步,体味人生的惬意,也应把握青春建功立业,不负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