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抹微云,乱红如雨(经典六首北宋婉约诗词)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秦观《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
岁月,沉淀着时光,流逝着人生。
诗词,蕴藏着美好,过渡着沧桑。
生命的起落,梦想的追寻,世事的不定,命运的漂泊,其实,古今相同。
我们在诗词里,寻找人生的痕迹,撷取千年的共鸣。
用那份远古的芬芳,浸润茫然的灵魂,慰藉遗忘的悲凉。
秦观词六首:人间朝暮,飞花似梦;山抹微云,乱红无数;可堪孤馆,不记来时路。
❶
❤ 风露缱绻,胜人间无数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借凄美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
爱情,是人间的美好。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相爱的人之间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感情。
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词间,以欢乐之景写哀伤,以哀伤之景写欢乐,情意深长,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
然而在这首词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示容银河的辽阔,牛郎织女相距之遥远。
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不易、相思之苦,令人唏嘘!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
他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只是一夕佳期竟然像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
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在这极致之间,终说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这两句带有议论色彩的情感句子,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非常的珍贵。
◆ 最美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❷
❤ 漠漠轻寒,飞花轻似梦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秦观「宋」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清晨里,在漠漠的轻寒中,袅袅而升的,是淡淡的哀愁与轻轻的寂寞。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这首词,以一种轻浅、幽渺的意境,如微风拂面般,诉说着怅静悠闲里的一份春愁与哀怨。
画屏之上,淡烟流水;窗外飞花,飘忽不定;细雨如丝,迷漫无际。见飞花之飘缈,不禁忆起残梦之无凭,心中顿时漫起的,是细雨蒙蒙般茫无边际的愁绪。
然透过窗外的飞花细雨,情思不禁悠远,感生出一种飘缈朦胧、不即不离之美。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一份闲愁。不知何时何处,它即从你心底无端地升起,说不清,也拂不去,令人寂寞怅然。
古时的词人们,总是能更敏锐地感受到它,捕捉住它,并流诸笔底。而此时,又必然会渗透进他们对时世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古之伤心人也”的秦观,年少丧父,仕途抑塞,一再受到排挤。
他满腹满腔人生的遭际感慨,泛化为一种凄怨感伤的心境意绪,而弥漫于词作之中,呈现出含蓄蕴藉、幽深清约之美。
这首词,因它特有的曲折传情、凄清婉美,在《词则大雅集》卷二中,被赋以“宛转幽怨,温韦嫡派”之名。
作为婉约派词人的秦观,他正是远祖温韦,近承晏柳,融各家所长为一体,成其细腻含蓄而又凄怨感伤之风格,吟唱出较“花间”、“尊前”更为缠绵凄婉的角声,别具一番魅力。
秦观的个人气质与文体特征已经融而为一。
这首词没有一处用重笔,没有痛苦的呐喊,没有深情的倾诉,没有放纵自我的豪兴,没有沉湎往事的不堪。
只有对自然界“漠漠轻寒”的细微感受,对“晓阴无赖”的敏锐体察,对“淡烟流水”之画屏的无限感触。
这春愁,既没有涉及政治,又没有涉及爱情、友谊,或者其他什么。它其实只是写了一种生活的空虚之感。
在一个敏感文人的心里,这种空虚寂寞伴随生命的全程,它和愿望、和理想、和对生命的珍视成正比,无边无际,无计可除。
◆ 最美名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❸
❤ 驿寄梅花,孤馆闭春寒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公元1097年,词人因新旧***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这首词,就是离开郴州前所写。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出语便已“哀”。
可见词人内心的不被人理解的情怀,以及无处宣泄而生出的无人问津之感。
正因如此,才会说“桃源望断无寻处”,流露出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
一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将这份悲凉拉入到了谷底。“可堪孤馆”和一个“寒”字,写尽了词人心中的孤苦凄凉。杜鹃啼血,本就凄凉又怎堪残阳日暮。
自古日暮是归途,词人或许是在感叹自己生命将暮,或许在感叹仕途将暮。
独在异乡,偏听子规,子规子规,何时子归。诗人或许又在感叹自己离别亲人,远离家乡的哀愁吧。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这是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远方的亲友送来安慰的信息,按理应该欣喜为是,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那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
“砌成此恨无重数。”在词史上,作为婉约派代表词人,秦观正是以这堵心中的“恨”,表明他对现实的抗争。
他何尝不欲将心中的悲愤一吐为快?但他忧谗畏讥,不能说透。只能痴痴一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
面对眼前无言而各得其所的山水,也许他悄然地获得了一种人生感悟:
生活的洪流,依着惯性,滚滚向前,它总是把人带到深不可测的远方,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远方呢!
正如王士祯云:“高山流水之悲,千古而下,令人腹痛!”(《花草蒙拾》)
◆ 最美名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❹
❤ 韶华飞絮,不为少年留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秦观「宋」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这是一首愁情词,起于春愁、离愁,再感于失恋之愁、叹老嗟卑之愁,慨叹唏嘘间,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凝聚浓缩在这一首词中,尤为动人心弦。
初春的离别,在那“西城杨柳弄春柔”之时,柳色春柔,感春伤别,百种柔情,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小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在独自流淌。
“人不见,水空流”。再度离别,再度“归来”时,已无人“系舟”,只见水流。
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
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
“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终极原因。
悠悠长恨,是词人仕途不遇的感伤,亦是理想落空的惆怅。
在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
不禁令人想起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句来,都是一江春水,都是载不动,许多愁。
◆ 最美名句: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❺
❤ 寒鸦万点,灯火已黄昏
《满庭芳·山抹微云》
秦观「宋」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满庭芳》,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一个山被云遮,便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一个衰草连天,便点明了暮冬景色惨淡的气象。全篇情怀,皆由这八个字而引发。
回首前尘、低回往事,“烟霭纷纷”,迷茫怅惘。放眼面前景色,极目天涯,终引出那三句使千古读者叹为绝唱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元人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天涯”,巧用画笔点染,非大手不能为也。
而秦观写此词,全在神韵,谓天色既暮,归禽思宿,却流水孤村,如此便将一身微官没落,去国离群的游子之恨以“无言”之笔言说得淋漓尽致。
词人此际心情十分痛苦,他不去刻画这一痛苦的心情,却将它写成了一种极美的境界,难怪令人称奇叫绝。
词间“青楼薄幸”一词,亦值得玩味。
杜牧,官满十年,弃而自便,他借“闲情”写下了那篇有名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其词意以戏谑而表怨愤,后人不解,以为小杜只知游乐。而秦观的感慨悲情,似乎又过于牧之的感慨了。
灯火黄昏,正由山林微云的傍晚到“纷纷烟霭”的渐重渐晚,再到满城灯火,一步一步,层次递进,井然不紊,而惜别停杯,流连难舍之意也就尽其中。
秦观因此得名“山抹微云君”。
◆ 最美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❻
❤ 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点绛唇·桃源》
秦观「宋」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公元1094年,新***章惇被起用为相,大肆打击元祐时旧***的在朝之臣,苏轼、黄庭坚等皆遭贬谪,秦观也未能幸免。
秦观始由国史院编修贬为杭州通判,途中再贬为监处州。公元1096年,又被削秩徙放到郴州。
这一连串巨大的打击使得他陷入一种蒙受压抑而不能自拔的浓重悲哀之中。
这首《点绛唇·桃源》当作于秦观被贬途中或贬居郴州时。
词人醉中想象自己泛舟进入桃花源,醒后因身受官府羁绊而抱恨,隐寓向往仙境而天涯无路的苦境;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轻淡几笔,却勾勒出一幅“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山抹微云》)一样的“销魂”的黄昏景象,给人天涯之感。
值此迷惘之际,忽然风起,出现“乱红如雨”的萧飒景象,原来是残春时节了。一句一景,造成一个山重水复、风起花落、春归酒醒、日暮途远的浑成完整的意境。
词间没有明写欲归之字,而欲归之意在在皆是,最后一句“不记来时路”,原来,不是不想归,而是欲归不得呀。
轻描淡写,却情蕴深沉,曲曲折折,反映出的,是词人备受压抑而不能自解、且在梦破后无路可走的深深悲愁。
虽然都是写“桃源”,然而秦词与陶诗风貌完全不同。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陶潜笔下,处处流溢出一个精神上有所归宿的人的自得情怀;
而“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的秦观笔下,却时时纠结着个缺少精神支柱的失意者的迷惘与悲哀。
这首小令所反映的思想,是词人由于无端遭受打击,导致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并由此产生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它以轻柔优美的调子开端,“尘缘”一句以后却急转直下,一转一深,皆是危苦之辞,却又朦胧清美,自然能在千百年里,引起那为数不少的失意彷徨之士的感情共鸣。
◆ 最美名句: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