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春雷6首诗词(春雷一声发,惊燕亦惊蛇)
春风拂面,草长花开,岁时流转,春事渐深。看见天边云气集结,氤氲烟雨,草更湿,花更润,忽然半夜里隐隐春雷滚过,又播撒潇潇春雨,那竹林有响动,是竹笋破地拔节的声音。一声春雷或没有惊动疲惫沉睡的都市人,但却惊动了四野八荒的各种精灵,草木的,昆虫的,鸟儿的,蛇与蚯蚓的。
这就是惊蛰节气。惊蛰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在农历二月。是大地和生灵全面复苏。太阳行经黄经345度,太阳带着春天归来,带来了温度,带来了太平洋充沛的水气,正是大量水气升腾流布,容易形成雷雨,那一声春雷,如同号角,唤醒了深度沉睡的冬天的虫蛇,让春天更加热闹和蓬勃。
惊蛰的意思是惊雷而蛰出。这个蛰,是指秋冬隐藏起来冬眠的各种小动物,也泛指在隐藏在各种生灵身上那种锐利的生机。
古代人解释雷的形成是阴阳在一起形成的搏击,实际也符合现代气象学两块云彩之间因为放电而产生的强大的声浪,而春雷之后是春雨滋生万物的峥嵘成长,所以春雷生万物,还是有着古代的科学道理的。
春雷代表生长,代表欣欣向荣的开始,代表一种振奋。
“芳树已寥落,孤英万可嘉。
可怜团团叶,盖覆深深花。
游蜂竞攒刺,斗雀亦纷拏。
天生细碎物,不爱好光华。
非无歼殄法,念尔有生涯。
春雷一声发,惊燕亦惊蛇。
清池养神蔡,已复长虾蟆。
雨露贵平施,吾其春草芽。”[唐] 元稹《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
惊蛰通常在农历二月,那么早春之花,比如梅花,早樱桃之类的就开始凋谢了。当然其它的花正在次第开放。元稹这里的芳树是指早春最早开花的树,此时已经花少叶深,进入仲春。
这个时候蜜蜂已经长出蜂刺,小鸟也长出了翅羽。而更多细小的生物,它们并非热爱春天,比如蚊子苍蝇,反而使人厌烦。但是上苍有好生之德,爱惜所有生灵的生命。
于是春雷一声响,不仅惊动了天上的燕子,也惊醒了沉睡在土里的蛇。池塘里不仅有乌龟,还给了蛤蟆以生存的空间。这是上天对万物都是公平的。但我更爱那春雷后的小草,那柔韧天真而善良的生命啊!
元稹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写下春雷和芳树,是希望自己兼容这世上的万物,但是更要保护如草一样的弱民。虽然他做丞相的时间不长,但是努力为农民办事,并刊发了指导农事和生活的《廿四气诗》,普及节气知识。
“水国春雷早,阗阗若众车。
自怜迁逐者,犹滞蛰藏馀。”[唐]司空曙《闻春雷》
这是长江江南地方听到的春雷。南方春天雨水来得充沛,春雷自然也早。那雷声仿佛天上的车马行过。古代人神话自然天象,认为雷雨是有天神赶车形成的声响,然后布施雨露,类似现在洒水车。
而这种意像人间化,就是青云直上的人,自然宝马香车旌旗招展威风八面,而落魄不得意的人只能听到别人的车声,春风得意。他说自己像可怜冬天的虫一样在惊蛰里藏着,倒也形象。
虽然说老天是公平的,可是人世间春风雨露,荣华富贵绝对不是那么公平,有人欢喜有人愁。
“看花终不似春雷,牵引诗情瞑目开。
雨顺风调为上瑞,苍生家足降天来。”缘识[宋] 宋太宗
这当然是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帝王情怀。虽然宋太宗和哥哥宋太祖之间,因为喝了一餐酒,哥哥就死了,弟弟上位,留下“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但是从政治上来讲,还是一个勤俭爱民的皇帝。
这首诗也是他写自己的情怀。春花哪里能赶得上春雷,看花只是激发诗情。而春雷是为了风调雨顺,为了老百姓衣食满足而来到人间。
想这个皇帝也是非常寂寞的。因为他所做的一切,平常人可能也不会懂。皇帝是世间最孤独的职业之一。
“一夜春雷百蛰空,山家篱落起蛇虫。
无端蚯蚓争头角,触破莓苔气似虹。”[宋] 王禹偁《春居杂兴》
这是真正的写田园山居的惊蛰。一夜春雷滚过,那潜伏在泥土里的昆虫蛇蜈蚣都出来了,前村里的篱笆院落到处可以看到蛇等动物。
最有趣的是两条蚯蚓打架,扭打在一起,柔韧的身体居然连苍苔都掀开了,那真是气若长虹啊!
虽然是玩笑,但也说明惊蛰时节生物体内元气满满,是蓬勃躁动的季节。
“一夜春雷起旧根,乱披烟箨出溪门。
稚川龙过频回首,认得青青数代孙。”[宋] 王禹偁《笋》
这一首则是写春雷一夜雨,居然笋子连夜破土,从山林长到了溪水边。如果春雷有灵,回头一看,哇,那无数的笋尖如龙角峥嵘,那不就是雷的孙子们吗?
这诗灵动大气,写出了春雷与春笋间类似的峥嵘之美。而的确春雷春雨惊蛰时节之后,是竹笋出土的好季节。此时新笋鲜嫩,营养丰富。
可是爱惜笋子出芽那种美的李商隐却伤感此时挖笋人,“忍剪凌云一寸心。”
惊蛰之美,就在于这春的世界一夜会堆在你面前。
资料:竹笋
“老去无成鬓已斑,纵心年岁合清闲。
如何得意云山外,更欲游心诗酒间。
大字写诗酬素志,小杯斟酒发酡颜。
春雷惊起千年蛰,笔下苍龙自往还。”[宋] 邵雍《老去吟》
这节气春气之磅礴,有心的人自然会领略得到。老了的邵雍,有一种乐天知命的泰然。用大字写诗,用小杯喝酒。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保存内心的豪迈与元气,在惊蛰时节,仿佛节气里的春气也游走在他的心中笔下,天地有惊蛰之美,笔下有龙蛇之气。这是节气养生和心志调和的典范。
用生命感受季节的变化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