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古诗五首赏析(娟娟寒露中,金菊对芙蓉)
寒露节气来临,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从节气历来讲,寒露节气是晚秋的开始,随着太阳越过赤道南移,北半球的中国进入了秋天最美最浓郁的时段,晚秋又叫清秋。
此时冷空气逐渐占领大部分地区,给人带来凉冷的秋意,天空多晴少雨,日光明丽,昼夜温差加大,水以另外的形式出现,就是更多的露水。不要小看这些露水,恰恰是它们和阳光,清和微寒的气温叠加在一起,宛如现在的滴水灌溉,给了大地小草本以类似春天的环境,在树叶渐凋的林下,在平原旷野,茁生出新的生机和花朵。而寒露时节也是农田秋冬蔬菜蓬勃生长的季节,且甜美多胜于春天。
所以古代的寒露节气,多用滋润两字,来形容此时的露水之清润,景色之清旷,气息之清新。
先秦时代就总结了寒露节气的物候,“鸿雁来宾、雀入水为蛤、菊有黄华。”
就是北方的大雁飞往南方过冬,且雁阵舒展,可以对应此时天空的秋高气爽。
而南方沿海地区的蛤蚧已经秋天成熟,遍布浅岸。古人以燕子南飞进入浩瀚的海洋,某些燕子不再回来,遂传说,那布满花纹的蛤蚧,是燕子所化。这是古人对于生命永恒并轮回的盼望和审美。虽然科学已经证伪,但是那种绵延的美感仍旧是具有中国式的古典。死亡不是消散和终结,总会以另外的形式延续。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秋季草本菊花,开始在这样的气候里,在露水的滋养下,漫山遍野的开花,开出黄色的明润的花朵。
而菊花确实也有这样的植物特性,在寒露时节的晚秋,是它的蓬勃成长和盛花期,比春天更动人茂盛。那么菊花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是因为菊花一定经历过史前巨大漫长的冷暖交替的极端气候,适应了漫长凉冷的夜晚,所以反而在昼短夜长的时期,抓紧时间开花。而漫长的白天和烈日,则一定基因里有关于物种死亡的惨烈记忆。所以菊花盛开在凉秋,这大树凋零的晚秋,贴近草根的露水,激活了它们生命的力量,是它们生命活跃的主场。
而中国的古人,也有着感知草本生长的神秘通感,那寒露寒冷中盛开的菊花,不就像人类于艰苦中求生的顽强和绚烂吗?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盛唐 · 王昌龄《斋心 》
晚秋天气清肃,也使得人们身心从浮躁进入沉静,此时心眼平和,反而更能感知自然和万物的生长之美。
秋天并非一味凋零和萧瑟。
至少在山林,各种藤蔓草本,开始爬上悬崖峭壁,以另一种绿色装点突兀的山崖。
山泉流淌,比起盛夏的湍急,更有一种清泉石上流的明澈幽宁。
藤蔓中的葛藤,开出了紫色的花朵,上面还纠缠着其它藤蔓的黄色的秋花,那晚间的露水滋养它们,早晨花叶上仍旧饱含圆润的露珠。
在山野中的人,早上吸食花上的露水,晚上睡在高岗松树下。
山水虽然寂寥,但是和晚秋的日月同在,躺在山顶,那种美好和自然融为一起的感觉,如同飞翔和逍遥吧。
实际上山林大部分的萧条时期,不在秋天,而是冬天。
只不过人们的概念中,总是秋风扫落叶。那不过是秋末极端的寒潮天气。
“晚对青山别,遥寻芳草行。
还期应不远,寒露湿芜城。”中唐 · 韦应物《送槐广落第归扬州 》
说起秋天,总说无草不黄。也对,也不对。
适合农业的禾本植物,确实是在秋天进入成熟,果实和枝干金黄。因为在中国农业上,占据重要的位置,覆盖面广,秋色也和这些黄色的禾本相关,有成熟之美,也有收获之后的风雨萧条。
但是对于自然生长的更多小的草本,此时却是焕发新的生机的时候。
古诗中常有秋草绿,芳草冷翠的词语,说的就是这段时间,小的草本,宛如春天一样滋长。
韦应物晚秋送朋友回江南扬州,安慰他落第的惆怅。
我们对着长安的青山告别,你将回到江南芳草萋萋的地方。
一路上顺风顺水,寒露时节,你应该就回到了扬州,那里寒露时节,芳草鲜美,那是你的故乡,踏着如同春天的芳草,你会淡忘在长安的种种挫折和不幸,你会重新获得力量,重新滋养春天的心气。
是的,清秋寒露之美,最体现在芳草上。脚边凌晨无数的露珠,无数柔韧的绿草,会让你感受自然的柔韧,激发心情的正能量。
“寒露滋新菊,秋风落故蕖。
同怀不同赏,幽意竟何如。”中唐 · 郑絪《奉和武相公省中宿斋酬李相公见寄 》
生命的代谢,在晚秋时段分外明显。
就看你看到什么。
如果你眼中只有荷花,那么晚秋的荷花,已经衰败,风吹荷塘,剩下的是破荷叶,凋残的荷花,当然荷花的秋美,也在于秋风露水中的矗立,嶙峋清瑟。
如果你在荷花之外,看到了岸边茁生的菊花的花蕾,在露水中亭亭,即将舒展盛开,那种向上的清新,又会让你心情一振。那是新的生命,新的花朵,新的希望。
人生的中年和暮年,这两种花草,都能照应人的情绪。
荷花虽衰而挺立,菊花迎露而盛开。
我和你一样的心情,只是欣赏的角度不同,都是人生暮年,壮怀不已啊。
是,就算身如残荷,也要心似菊花。
古人借物候来提升心境,保有健康向上的心气。
荷花我所爱,菊花亦我所爱,两者不可兼美,那就枯荷花边看新菊,坦然人生的雨露风霜。
“秋菊近重阳,原头复道旁。
丛滋寒露绿,花绽晚风黄。
蘖染枝枝艳,星分处处芳。
乍疑金散野,遥误叶经霜。
篱下何人采,樽中满座香。
唯应未归客,对此欲沾裳。”唐 · 王棨《月前菊 》
这是在寒露节气的郊外行走,看到的是重阳节之前,野菊花已经开在原野道路旁。
那菊花丛在寒露时节露水的滋润下,绿叶清新,花朵绽放在晚风中,飘来阵阵花香。
这原野的野菊,枝叶孽生,花朵繁茂,星星点点,在月光之下,浮动着金色的花盏,而叶子在月下银绿,仿佛覆盖了一层清霜。
只是我,现在在遥远的他乡,人生路不顺,无以回乡。
家乡的朋友此时正采菊喝酒,我不由的心里酸楚,眼泪都要落下来。
一个人说,人的自由和幸福,不在于你可以做什么,而是在于你可以不做什么。
对于为了生存而在远方的人,为了几两碎银而奔波劳苦的人,这种感觉分外明显吧。
人生是那么的愿望安稳,要求不多,对着菊花,喝点小酒,陪着亲人,但是大多数时候,现实是不由得人心不愿。
那么就像菊花,开在寒苦的他乡,开出带泪的笑容吧。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中唐 · 柳宗元《巽公院五咏 芙蓉亭》
晚秋也有明丽的高花,水莲花落木莲开,说的就是木芙蓉。
木芙蓉盛花在晚秋寒露时节,花朵硕大,富丽如同牡丹,但是和牡丹春露的娇慵不一样,清露芙蓉,才是最美的秋花,富丽和仙野之气俱有。她是不愿意做人间妃子的仙女,自在在秋天的风露中,大气潇洒,正大仙容。
木芙蓉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引种到北方,到了唐朝,水陆交通发达。这种原生于湖南水边的大型灌木,就逐渐为人们所知道。
柳宗元在京城不是没有见过木芙蓉,但是当他贬谪到湖南,看到湖南原生的木芙蓉,潇洒开出满树的红花,大而艳美,还是深感震撼。这就是屈原的花啊,如此艳异不同。身为地方官,他做的第一件快心事,就是迅速从湘江边上,挖了几本,移植到寺庙。在唐朝,地方官若无专门的办公地点,可以将寺庙作为办公地点,这是和唐朝的寺庙管理制度相关。
柳宗元移植木芙蓉,并修建了芙蓉厅,不仅提升了他的心境,也改善了寺庙的环境。
在寒露时节露水中开花的木芙蓉,绿叶红花,绚烂高大,给了柳宗元以精神上的支撑。要知道他之前是权高位重的朝廷高官,只是因为皇帝驾崩,新皇上任,老臣赐死的赐死,流放的流放,柳宗元虽然躲过生死劫,但这样的流放,仍旧给他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阴影。
但是这屈原故地的木芙蓉,带给了他视觉心理的震撼,屈原不也是冤屈了一辈子吗?但是还有木芙蓉啊,如屈原的离骚,傲岸在风露里。
柳宗元是真心喜欢木芙蓉。
高大的木芙蓉,清秋盛花,那是自然的冠冕,告知他,做人未必官场胜算,要成就不同的自己和人生。在远离权势的地方,木芙蓉一样盛大清美,和秋月山风作伴,流水秋风为友,自有大气明丽。
寒露时节的美花,除了菊花还有木芙蓉。
所以古代九月的美词里,有金菊对芙蓉,它们的存在,制造了秋天里的春色。
寒露时节,风物清美,花事如春。恻恻轻寒繁露明,九月菊花芙蓉天。未因风寒悲秋草,好花明月自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