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立冬古诗五首赏析(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longge 06-11 16:14 阅读 我爱育娃
陶寺天文观象台的发现,印证了原始社会末期,新石器时代,在古老的中原,已经出现了观测太阳来制定历法和时间。其中准确地勘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时间段,将太阳的一个回归

陶寺天文观象台的发现,印证了原始社会末期,新石器时代,在古老的中原,已经出现了观测太阳来制定历法和时间。其中准确地勘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时间段,将太阳的一个回归年,定为一年。而古观象台和圭表的出土,诠释了“中”,这个定义。“中”就是拿着圭表测量太阳光影,执中的人,就是领袖。而这种象征意义一直延续到晚清甚至伪满洲,因为溥仪认为帝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签署颁布历法,这是皇帝的特权。

陶寺考古的发现,对应了历史记载的上古尧时代,距今4300年前。《尚书》上记载他,用日月星辰为坐标,给人们划分了时间,又命令掌管天文勘测的官员,奔赴东南西北不同的方向,确定了春夏秋冬中间的时段,确定了四季。将一年定为366天,不足的时间用闰月补足。

那么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的时间,对应的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是每个季节的中间时间。有了中间时间,自然可以推断出春夏秋冬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只是没有更多的文字资料,显示,当时四季的开始叫什么。当然我们冬天的开始,现在叫“立冬”。

​立冬古诗五首赏析(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然后经历传说中的夏朝,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世袭的家族王朝,时间长达470年。以农耕为主的夏部落,不缺乏优秀的天文官员。只是没有历史资料流传下来,四季的开始,叫什么。

然后就是时间长达600年的商朝。贵族拥有了文字,用于占卜的流传了下来。册和典就淹没了。

然后进入周朝。周朝对商朝的文化体系是有传承的。于是我们得以看见文献上的“立冬”

《逸周书时训》上有, “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逸周书月令解》有“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齐。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那么可以知道,在周朝,帝王和历史官员,是非常重视节气,其中就包括了冬季开始的立冬。

在立冬的前三天,史官就提醒天子,天子很是郑重地站起来,然后在立冬那天,率领朝廷大臣去郊外迎接冬神和冬天到来,回来后,封赏为国战死的英魂,无需孤寡。足以见得古代帝王对于立冬这个时间的重视。

立冬就是传统冬季的开始,在古代是以太阳历中的节气划分冬天到来的。

冬天代表着万物丰收和收藏,天气走向严寒,人们要靠积蓄的收成度过漫漫寒冬,而土地因此得到休养,是一个感恩,重视健康,并且期待未来的时段。很多隆重的祭祀都将在冬天开展,因为那是人们对未来和丰收的祈福。

所以立冬这个节气起源古老,应该是夏朝之前就有了,而我们所看到的文字,则是流行了千年之后的周朝上层的典仪,已经是相当的完备和成熟。

而立冬得以家喻户晓,是汉朝颁布的节气历。因为普通人都可以靠节气历来指导自己的耕作和生活。

​立冬古诗五首赏析(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惟立冬之初夜,天惨懔以降寒。

霜皑皑怪被庭,冰溏瀩于井干。

草槭槭以疏叶,木萧萧以零残。

松陨叶于翠条,竹摧柯于绿竿。”西晋 · 夏侯湛《寒苦谣 》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阳黄经达225°。如果不深入了解这个时间的意义,其实此日和昨日的气温物候相隔不大,很多人也觉得类似秋天。但是当把这个日子作为冬季的开始,那么这个日子就有了特殊的引领提契的作用,因为后面跟着的是漫长萧瑟的寒冬。

于是这一日,就开始有了分明的冬的感受。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这是立冬,也就是冬天来临的第一个夜晚。天气惨淡,开始大范围的寒潮降温。

霜比往日更浓更白,覆盖在庭院的草木之上,井边的栏杆,上面的水痕在晚上结冰。

草在风中摇晃,叶子越来越稀疏,树木萧萧落叶。

连那松树都开始落下松针,竹子被风折断啊。

这天气是越来越寒冷了。

立冬时段,会有寒潮降温,实际晚秋也是如此,所谓秋风狂扫落叶。

但是,当你知道,立冬是冬天的开始,这种寒冷则更令人忧伤,因为让人直觉,就是寒冬的漫长。

​立冬古诗五首赏析(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

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

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中唐 · 元稹《咏廿四气诗 立冬十月节 》

立冬往往对应农历十月,所以古代十月,又叫立冬节。表明立冬是十月重大的节点,节气,节日。

盛唐富庶,节气往往也会看成佳节,衣裳美食,淡化了季节带来的寒冷,反而有种属于初冬的景观清丽。

霜降节气之后,有霜的日子多起来,寒气也多了。

到了立冬,有的地方晚上会结冰,浮在清澈凌晨的水面。

天上的月亮是一痕弯月,却又那么的纤细皎洁,偶尔你抬头看月亮的时候,会看见不多的雁阵南飞,它们属于迟飞的大雁啊。

来看看田野吧,田野种植的谷物都已经收获收藏了,现在人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制作冬天的衣裳,比着身体和尺码,家家户户都在做新衣,好一个温馨欢快。

听说,树林的鸟雀都飞往南方的海洋,在那里许多鸟儿都化作了纹路斑斓的贝壳,想着过年的时候,南方的商人会带回来美丽的贝壳,让我们等到属于冬天的礼物吧。

恻恻轻寒里,是人间的相聚和烟火气。

这个立冬,好像也不那么寒冷,反而觉得温柔而温馨。

​立冬古诗五首赏析(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啖蔗入佳境,冬来幽兴长。

瘴乡得好语,昨夜有飞霜。

篱下重阳在,醅中小至香。

西邻蕉向熟,时致一梳黄。”北宋 · 唐庚 《立冬后作》

中国幅员辽阔,虽然用同一种历法,但是南北气候温差大,各个节气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这是中国文化中的和而不同。

唐庚本是四川人,在北宋北方开封做官,有一度又贬谪到广东惠州。好在这个官员和诗人生性豁达乐观,有着小东坡的称呼,能够将贬谪的岁月,过成诗意。仿佛这个冬天是到广东度假去了。

立冬北方没准结冰飘雪,在广东这个地方,连霜都难得见。这个宛如仲秋的气候里,我闲着没事,一根甘蔗一根甘蔗地啃,啃得停不下来。终于有人告诉我好消息,这里昨夜居然有地方下霜了。

篱笆下的重阳菊花依然盛放,留到冬至的菊花酒,现在就在喝着。

西边邻居种植的芭蕉现在开始熟了,我一瞥眼过去,哟,好一挂梳子一样的黄香蕉呀。

这诗估计是气北方那些想看他官场落魄的政敌的,我把这南方的日子过成了现实的诗美,您们在北方动着脑袋喝一壶西北风吧。

​立冬古诗五首赏析(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宋末元初 · 仇远 《立冬即事二首 其一》

这是江南地区,长江流域的立冬。

立冬节气和晚秋差别不大,这里霜降迟,气候比北方温和湿润,所以当北方万山红叶时,这里芳草青翠,林叶半青半黄,菊花灿烂,一直可以延续到仲冬。

那么立冬之后的初冬,气候也有时候晴暖,宛如阳春三月的天气,所以又有十月小阳春,和十月小春之说。一些春天的林木,以为春天到了会反季节开花,比如桃花,樱花,杏花。

那么还有一种花,虽然不是反季节开放,但是也会提前开花,那就是早梅。

小小的花朵,别有清香,一方面显示冬天的来临,一方面也是展露心底的春色。

当北国冰霜之时,南国的立冬,旖旎清新。

​立冬古诗五首赏析(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明 · 王稚登《立冬 》

让我们回到北方的北京,看看明朝的立冬。

秋风吹尽庭院中树木的叶子,一地黄叶丹枫。这是明显的北方气候特征。

林木早凋,气温寒冷。

尤其是山林地带,树木枝叶萧疏,但是可以看到月亮透过萧疏树枝升起的清美景象。

立冬和晚秋有什么不同呢?

当然有,因为今夜的寒气比昨夜要多。

当然这首诗肯定蕴含了客途思乡的惆怅,因为王稚登是南方苏州人,江南的早冬,旖旎如画,一件秋装就可以洒脱游玩,且江南繁华富庶,夜生活繁荣,处处高灯,街街美酒,纵然有小寒,也淹没在欢声笑语,橘黄橙绿中。而现在他却在北方,领略了最浓的秋色,也进入了凄冷的冬天。

对于冬的感受,也只有在北方,才分外领略那种清寒。

​立冬古诗五首赏析(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文章评论

​立冬古诗五首赏析(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