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霏霏五首诗词古句(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古人没有温度计,但是却有独特的关于冬天的敏感,那就是当雨变作雪降落,乃是一年中的极寒时期到了。这也和现代的温度的设置一致,当温度为零度时,就是水和冰雪转化的节点。
而大自然的降雪,更加狂暴,往往先期是有冷寒空气急速过境,在推进的过程的,遇到暖湿气流,会形成降水,而后冷空气占领主场,降雨逐渐转为降雪。这个中间也有过程,会出现小的冰雹雪霰,而后才会是温柔舒展的雪花。这个由雨,到雨夹雪到完全降雪的过程,跟气候,地理环境,温度有关。有些地方迅速完成雨和雪的转换,有些地方,则漫长到好几天,都是这种雨夹雪的天气。而这种天气,是最让人烦恼和痛苦的,因为风会带走身体的热量,雨令人湿冷,而雪的间杂出现,显示温度在零度左右。这种天气,在户外,最容易造成人体失温。而视线迷离,寒湿冷瑟,都是最不好的体验。
所以雨雪天气,给人的是冷寒泥泞的感觉,反而不如真正的大雪,让人舒适。
雨雪,有两种解读,一种是雨和雪同期同时,另外一种,雨做动词,降下大雪。
不过这两种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采薇》
这是周朝诗经的一章。一个在北方抵御异族的士兵,他当兵已经很多年了。在边塞,用薇草牧马,并采集薇草作为军营的粮食,艰苦的军旅生活,让他分外想家。
而显然作为底层的士兵,被放回时,丝无凯旋的荣耀和得意,他依旧是要靠步行,跋山涉水,返回自己的故乡。
他一路颠沛在路上,快到家乡了。
记得我曾经离开时,这里的杨柳青青,摇曳依人,而我如今回来,走在路上,只有霏霏的雨雪阻拦道路。
道路是那样的漫长,行走是那样的缓慢,一路上又饿又渴。
我的心很悲伤,没有人知道我的哀伤。
这首诗写的是疲惫的征人行走在靠近家乡的路上,那种疲惫和伤感。
那么让我们研究一下,他的雨雪霏霏,是指的雨夹雪,还是指的大雪纷飞呢?
实际上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因为户外最难忍受的就是雨夹雪的天气,就算他经历过飘扬的大雪,但是最让他难捱的就是这种,半风雪半雨雪的天气,但是他又必须前行。因为从诗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下层士兵,并没有足够的钱财,显示着边境的战争,他和他所在的部队并非获胜凯旋的一方。他之所以被放回,极有可能是年龄大了,过了服役期。又有可能是身上有战争的伤,不适合再留在那里。这样的返乡,是拿不到多少钱财的。而他饥渴,一方面是节约,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手上的盘缠用断,所以就算是风雪天气,他也必须启程。
他悲伤什么?因为他青春消耗在边塞,他没有钱拿回家,他仅仅是活着还乡,就已经用尽了他的力量,他何以面对他的故乡家人?
那曾经在路边送别的青春妻子,如杨柳依依。而现在,他老弱疲惫,那雨雪霏霏,落在身上,也逐渐湿冷了他的生命的火苗吧。
我有时候有这样的担心,他能够平安到家?在这样的雨雪天气里,极有可能他会倒在路边,如同那些抗不过寒冷的动物们。没有飞扬而美丽的大雪,在冷而湿的雨雪当中,反而如同破败的凋落在寒水中的树叶。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盛唐 · 高适 《 蓟门行》
古人诚不我欺,因为蓟门地区,就是现在的北京以及附近。
虽然以唐朝长安为京城的视野,那已经是遥远的东北边塞。
也果如高适所言,农历的十一月,也正是幽燕之地寒潮迅猛的时期,常有雨雪,雨夹雪,甚至是落地成白,银装素裹的雪花。
比如今日之北京,就是中雪转大雪,而这样的雪也不稳定,因为有更冷的寒潮要来,北风卷着雪花。
那么高适的这首诗里的雨雪,到底是雨还是雪呢?因为显然这雨雪中还有风。
我相信这里的雨雪,是指的下雪,且有风。
因为在边塞,将官们率着骑马的士兵出操,一句人马轻肥,显示了风雪中的那种矫健和笑傲。
我相信,高适这里的雨雪,写的更多的是雪,风中散落的雪花。
而将士选择在这样的天气练兵,是有针对性的,因为他们就是要抵抗惯于寒天作战的游牧异族。
所以这首诗的雨,可以读成四声,动词,在风中旋转落下的纷扬的雪啊。
“天山一丈雪,杂雨夜霏霏。
湿马胡歌乱,经烽汉火微。
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
若看关头下,长榆叶定稀。”中唐 · 李端《雨雪曲》
这首诗有雪有雨,写出了在北方边关将士的艰苦和豪情。
天山上永存着一丈不化的冰川山雪。这个天山一丈雪,既可以是远观的雪山高峰,也可以是指的天山上经年不化的山雪,也可以指的是天上上降下的纷扬大雪。
北方山地气候更寒冷恶劣,那些暴风骤雪,说来就来,问题是,这也不单是雪,而是最让人体感难受的雨夹雪,就这么夜晚落下。
这雨雪,打湿了行走中马匹,以彪悍豪气著称的游牧部落,那嘹亮的歌声都在这样的气候里,变得凌乱呜咽。这雨雪,落在了层层烽火台上,那入夜不息的烽火,也变得微弱和渺茫啊。
这里的苦寒气候,诗人用了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汉朝苏武,一个是范羌。这都是杰出的爱国人物,一个在匈奴牧羊十九年,以汉朝使节深入不毛之地,忠心不改,一个小小送寒衣的校尉,风雪营救了困在疏勒城中的汉军将士,最终有十三人回到了我方的玉门关。
正是这些用生命捍卫领土的人,无惧风霜雨雪,才有了我们壮丽的江山,阔大的版图,雄伟的中国。
“雨雪正霏霏,令人不忆归。
地炉僧坐暖,山蘖火声肥。
隔纸烘茶蕊,移铛剥芋衣。
知君在霄汉,此兴得还稀。”五代 · 李建勋《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 其一 》
当然如果有朋友在山中,且住宿条件良好,雨雪天气,或可领会另外一种美好。
比如山中虽然正下着雨和雪,但是院落和屋子内却是别一番景象。
大家围着室内的火堆,像僧人一样围坐,火光和温暖隔绝了户外的寒冷。
而人们不断添加着干树枝,树枝在火中发出声响,火苗扩大,木头的焦香缭绕。
这里还有风俗,就是将嫩茶叶放在纸上,就着火的温度熏烤,另外还有芋头放在铁或者铜的容器里,在火堆上烘烤,烤熟了,就一个个剥开来吃。
那么这冬天的室内,有柴火的焦香,有茶叶的清香,有芋头烤熟的香气。
好一个围炉烧烤的冬日温馨。
而窗外是连天的雨雪,反而显得这里的聚会是这样的别致而野趣。
城市里的冬天,也会围炉夜坐,高档的是温馨锦绣,奢华无比,底端的也是家常相聚,但是赶不上这山中夜宴,野趣横生,无怪他写给高官朋友,我知道你在云端上,但是这种乐趣,你一辈子少有哦。好个凡尔赛。
“雨雪何霏霏,忧思何沈沈。
沈忧不能寐,揽衣起长吟。
长吟忽已久,雨雪忽已深。
正有孤栖鸟,噭噭鸣寒林。
朔风动地起,林木吐悲音。
思归故闾井,涕下谁能禁。”清 · 刘大櫆《杂诗八首 其八 》
这是仿古诗十九首的清吟。当一个人,遇见雨雪天气,在户内困着,那种雨雪带来的湿冷迷离厚重的感觉,触发了他的悲怀。
窗外的雨雪如此霏霏,我的思念何其深厚。
我睡不着,起来抒发一下。我推开窗户,看到了树枝上孤独的鸟。
北风是这样的狂暴,树木有声。
我想家了呀,我思念故乡的安定。我终于在深夜落下泪来。
我回不去的家乡,我是你困在人生风雪中的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