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与春古诗五首(条桑腊月下,种杏春风前)
腊月是农历十二月的传统别称,进入腊月,传统的新年,进入了倒计时,在古代和民间是盛大的迎年阶段。古代的年终祭祀,在这个月,会举行盛大隆重漫长的诸神祭祀,称为腊祭。而其准备工作,就是在腊月开头就进行。先秦以冬至后的第三个戍日,汉唐之后,以腊月八日,为最隆重的祭祀的开始。腊月二十四前后,是传统的小年,腊月三十是著名的除夕日。过了腊月就是新年的开始。
还有和农历月历并行且影响广泛的节气历,在腊月也会标显出重大的时间和时段。那就是一年春始的立春。
因为中国使用的农历,采用的是阴阳合历,也就是以月亮运行周期的月历和以节气历表现的太阳历有机合体,那么就有节气历和月历之间的差别。
比如立春不一定是新年。但是立春和新年相隔不远。有的年份,立春在腊月里,有的年份,立春在新年正月里。
那么春,在古代是重要的时段概念。
原始人类最初是狩猎和采集可食的草木为生,最初对于时间并无明晰的划分和概念。春,从现在发掘的甲骨文来看,是草木萌生的状态。可以知道,在上古,冰雪融化草木发芽的时段,就是春。春,意味着人们可以获取土地上新的草本食物,并伴随草木的丰盛,能够摆脱漫长寒冷季的饥饿。而到了掌握种植技术后,春意味着种子开始发芽,生活有新的希望和着落。
那么在没有确切时间标志的上古,春天的确切划分是含糊的。
尚书中写尧帝观察太阳的光影定出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这样才准确的划分了四季。根据陶寺考古,距今约4100多年前。也就是说,古人对于春夏秋冬的感受是先于时间的确定,而后才有了时间明确的定义。至此,春季的时间就正式形成。古代在这个因为太阳历而确定的时段,有着隆重的祭祀,迎接春神,开启新一轮季节的耕作。
那么立春这个词,在先秦就有,只不过,明确写进历法,是春秋战国以及汉朝的事。因为汉朝是将二十四节气官方确立并颁行的。
那么腊月和春天的关系,就非常微妙和可爱。因为立春可能在腊月里,也可能在腊月后。而立春是古代重要的节气和节日。而关于体感的春意,其实早就到来,因为你能说得清楚,那第一颗种子萌发于何时?第一缕绿色是什么时间,第一朵春花开在什么时候?
古人以冬至为重要的节点,太阳从南回归线回归,那个时候,就有不畏寒冷的青草花朵带着春意开在寒冬里。
而腊月则在冬至后的一个月左右,此时虽然从气候上来讲,是一年最冷的时段,但是许多草木的种子,已经在冰雪中发芽,并且努力穿破冰雪,说它们是最早的春天不错,说它们用生命迎春也不错。
所以腊月是冬天也是春天,是最早的春来,是迎春,都是对的。
天地间春的气息逐渐浓厚,人间的年味日益深厚。
“条桑腊月下,种杏春风前。
酌醴赋归去,共知陶令贤。”盛唐 · 王维《奉送六舅归陆浑 》
古代农人重视两个农业时段,就是伏天,和腊月。也就是一年中最热最冷的两个时段。
那么这两个时段,从农田耕作上,是淡季,为什么说重要呢?因为正是因为淡季,而要做好农田的备耕保养工作,以及其他农作物的管理。炎热的夏天要管理好水的贮备,防止干旱,而寒冷的腊月则要做好泥土的保墒,冬耕。而且尤其是桑园果树管理,更重在腊月,因为此时是种植新桑以及桃李果树的好时节。天气寒冷,然而万物待发,正好种桑植杏,对于植物的根部损伤小,成活率高。
所以腊月农民在迎年迎春的季节,也没有闲着,禾苗的耕作尚待时日,但是此时必须扦插桑条,移植杏树,那么来年,桑叶发芽,杏树开花,就能保障家园的收获和收入。
腊月的春意体现在这些苗木的生机里。
在春季之前种下,提前等待春风,吹开绿叶和繁花。
陶渊明之所以辞官务农,有各种说法,但是我想,他是深深热爱土地和植物,他宁可做一名农业专家,也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乱世的攀附里。做一个智慧型农民,他选择了一生最有意义的事业。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腊日月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直苦风尘暗,谁忧容鬓催。”唐 · 杜甫早花(763年)
安史之乱的最后一年,杜甫已经在四川。作为曾经进入***核心的官僚,流寓四川,仍旧有着关于时事动态的人际关系网,来掌握长安方面的消息。
这年的腊月,有些消息还没有传递过来,前来报讯的人,也不见回来,杜甫内心焦虑,站在十二月的四川山头,极目远眺,舒缓心怀。
这腊月的巴江岸边,两岸山头,山花已经开放啊。
那杏树在雪中盈盈开花,那梅花含苞待放,等待不多久的立春和春风。
而我却站在这里,等待长安的消息,像一树梅花,等待风,不知道是寒风,还是春风。
那么这首诗情怀之外,谈一下这里的腊月。很可能立春是在腊月之后。
因为这里腊月开放的梅花杏花还在待春。这是以立春为标志,代表春季的到来。
“腊月江上煖,南桥新柳枝。
春风触处到,忆得故园时。
终日不如意,出门何所之。
从人觅颜色,自笑弱男儿。” 唐 · 岑参 《江上春叹》
这是诗人岑参在腊月的一首感怀诗。
腊月的时候,这里长江流域,气候温润和暖,你看,那桥上已经有了清新的春柳的新枝。
那春风吹到了柳条上头,柳条摇曳,让我想到了在故乡江陵的时候。
那个时候小,整天不如意,寂寞而抑郁,出门不知道去哪里,茫然忐忑。
那个时候没有出路,跟着别人后面,想寻找自信和机会,也常嘲笑自己,如此懦弱窝囊,没有一点男儿气。
但是明显岑参是记得的,记得自己少年时那种青涩,像寒柳在风里,正是那种无助,想成长的郁闷和柔韧,以及经历的辛酸,才成就现在豪放的自己吧。他对于往事和少年的自己,有种早春寒柳的爱怜,那总是一个人最美的青春时啊。
那么这首诗里的腊月,明显是含着立春的。
因为春风吹过了杨柳,早春来临。
“脂脸轻匀作艳妆,未应洁白似梅香。
夭红不见凌霜操,漫向春前取次芳。”宋 · 杨时《腊月见桃花 》
一树腊月里就开放的桃花。
想必气候是暖冬。腊月间经常有持续爆晴的天气,空气澄澈,阳光充裕,使得气温飙升,让许多花卉以为合适自己开花的时段到来。
此时的桃花,因为空气中水分不足,往往是零星开放,但是正是这种一枝春的清丽和明艳,反而更惹人喜爱。
而桃花色泽红润娇艳,比起梅花更有一种春来的喜庆。
诗人也说,这桃花不是为了凌寒傲雪而开,而是在向往更温暖明丽的春天。
那么这首诗里的腊月,在立春前,腊月桃花,是在迎春,别有笑靥。
但那笑靥里,已经让人分明了春天的气息。
“腊月迎春天气和,翠眉半已著轻罗。
柳条舒眼青楼上,惟有词人幽兴多。”明 · 陶益《看春》
在腊月里立春,是常见的。而古代的立春仪式,欢快而隆重。
皇帝会在这个日子,率领百官迎春,而普通百姓,戴鲜花,插春幡春胜,穿新衣,打扮得花枝招展,出门迎春赏春,农村和城市还有打春牛,迎春神的盛会。
而这个时段恰在新年之前的年庆里,将新年新春的氛围推向一个火热的高潮。
到处都是看春迎春赏春的人流,而女子因为热闹欢快的游行,一多半已经改换了轻盈的春衫,因为走着玩着就可能汗流浃背。
而诗人却从热闹之中,转身,走上楼头,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和角度,饶有兴致的观察迎春的热闹和美好。只是他以为是在看风景,却不知道,他的存在,也是风景。
这首诗里的腊月,明确是有立春以及立春日迎春的热闹和美好。
今年的腊月,立春在正月四日,也就是在腊月之后,在新年后。
整个腊月都是在为新年新春做准备铺垫。
至少我家的水仙,已经开花。春色早已到来,只是等待立春更隆重的庆祝和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