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二月二诗词五首(二月二日桃花新,东风生物来无垠)
农历二月二日,传统民间称为“龙抬头”,这是惊蛰节气左右,大地春暖,草木竞发,景色最为清新向上的时期。人们纷纷出外踏青,沐浴春日春阳。
那么二月二日,起源于何时呢?
在唐朝之前,是没有二月二节日的。
但是民间会有春社日,惊蛰节气。其中春社是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戍日,就是二月中旬前后,各地民社的时间段也不大一样,有的在二月二日,有的在二月十五日。那么这里的二月二日,就是地方范围的祭祀土神,结社的时间。当然古代的春社,是一个阶段,通常前后达七天,乡民祭神,狂欢。
还有一个日子,叫正月晦日,就是正月的最后一天,起源先秦,在南北朝时期和唐朝早期盛行。这是立春之后的祓禊古俗,人们到河边洗衣裳,借助春水祈福消灾,并伴随踏青游玩。在南北朝和唐朝早期,晦日是个重大的休假踏青祈福的日子,有大量的诗歌描述晦日的休假和游玩。
唐德宗也说,“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节日,宜任文武官僚选胜地追赏为乐。“
也正是他和他的谋臣李泌,考虑到二月没有什么节日,将晦日节日移动到二月一日,设立为中和节,给予官僚放假,提倡走进乡村,重视农业,踏青感恩。
那么这个中和节和民间的春社,惊蛰,以及晦日的活动互相关联,节日是一日,但是活动绵延数日,比如在此期间的春社和惊蛰节。因为二月一日中和节是官方节日,盛大有余韵,民间的活动就自然顺延至二月二,或者就侧重于二月二,并形成一个民间的高潮。
在唐朝《秦中岁时记》:二月二日,曲江采菜,士民游观极盛。就是说,那个时候的长安,人们在二月二日,到曲江边上采集野菜,当官的和民众在江边游览出行,规模盛大。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 · 白居易《二月二日》
中唐时期,民间盛行二月二日,其中晦日的踏青,近水祈福活动,也多集中在二月二。此时大地春暖,野菜发芽茂盛,中国自古有吃新鲜野菜的饮食传统,认为春天最天然的野菜最具有养生的效果。先秦就有采集萍草,薇菜,蕨类,竹笋,献给先祖和贵族的传统。尤其是荠菜,苜蓿之类,有着清肝明目的功效。
所以人们二月二日外出,踏青,采集初生的野菜,将春天吃进肚子里,是对春天的最高礼赞。
那么白居易这首诗实在是清新可爱,写出了此时景色和踏青少年之间的情境美。
二月二日,春雨之后春晴,草芽野菜简直是一夜之间就长出来了,茸茸可爱可喜,当然也可餐。
那长安的少年,穿着新衣,骑着高头大马,几个人几匹马,并行在道路上,码头上,好个青春年少,意气风发。
这里白居易很是巧妙,将挑菜和游春无痕联系起来。这也是唐朝二月二都市过节的特点。城市的人们很难参与乡间的春社,但是就近踏青,又有官方许可,二月二可谓热闹非凡,是少年们晒出自己青春活力的好时段。
“江上初逢社燕归,青春二月色犹微。
茸茸屐底草烟合,冉冉樽边花雾飞。
蹭蹬容图双鬓改,苍茫乐事寸心违。
紫丝结鞚谁家子,马跃东风试薄衣。”北宋 · 强至《二月二日作》
宋朝则没有中和节,取代之的就是“二月二”。
宋朝王安石《涑水记闻》:二月二日,上幸后苑,命后宫挑生菜。那么这是民间挑菜的风俗,转而回流到上层,皇帝也知道,二月二,这仲春的野菜最美味,最养生。
所以二月二在宋朝叫作挑菜节。男女老少,以出郊采集野菜为乐事。
那么宋朝民间的二月二,在江南地区,就是春社日,或者在春社的社节时段之内。
所以回归的燕子,又叫社燕。
江南二月二,是春社日,看见燕子飞回,春色尚未深浓,一切小清新。
比如脚下的春草,嫩茸茸的,踩上去,何其柔软,比如树上的花次第开放,渐渐形成连绵的花雾。
而我老了。心绪苍茫,世路蹉跎,这样的美景实在是让人有着青春不再的感伤。
倒是看见那是谁家的年轻人,正穿着单薄的春衣,骑在马上在飞扬控马,那青春不怕春寒的朝气,真真让人喜欢又嫉妒啊。
二月最照应年轻人,他们才是春天的主角,英气勃发,未来无限。
“二月二日春意动,东风生物来无垠。
苦怜清济不如古,却爱小园方及辰。
谷鸟出声已脱俗,林花一枝疑占新。
银壶担酒马驮妓,莫辜乘兴宁伤频。”北宋 · 刘攽《次韵裴库部二月二日游傅园 》
二月二日踏青,踏的何止春色,因为此时桃李花开,在宋朝,有些地方,花事繁茂。二月二也是花朝节。
大家一起游春赏花。
这是到一个私家园林傅园去春游。
二月二日春意萌动,春风吹生万物,催生了无限的绿色。
这里河水清清,虽然已经看不到古代春游聚集水边热闹的盛况,但是这座小园林,却春色动人,弥补了自己内心向往热闹的遗憾。
那布谷鸟声声鸣叫,已经很有春天的新意,那树上开花的桃李辛夷,占据蓝天,何其清新。
在这里,到处是游春的人们,人们带着酒水,漂亮的马车载着前来助兴的歌舞艺人,这热闹春意也不比古代的上巳节,唐朝的二月二差哪里去啊。
那么在宋朝,各处园林开放,城市人二月二的游玩,多集中在都市附近的园林当中,笙歌管弦,吃食游戏,更都市化民众化,更繁华热闹。
南宋陆游晚年曾经在二月二日梦见前妻唐婉,一起游历沈园,而唐婉已经去世多年。
小园春色,成为他情感的动人背景,醒来当然是老泪纵横。
那么二月二日龙抬头,和惊蛰节气,晦日相关的祭祀龙神水神的风俗。
二月和龙的关系紧密,因为惊蛰时段,惊醒昆虫动物重新活跃,又是上古天象中的春主苍龙。
宋朝农业发达,土地精耕细作,但是外在条件,更依赖自然降水,民间祭祀龙神和水神鼎盛,因为此阶段,冰雪融化,大河水涨,气候多云雨,开始进入雨水最鼎盛的春夏期,龙来象征雨水春天,寄托了人们虔诚而美好的愿望。
所以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就开始流行,民间也有相关的活动。
“二月都城春动野。
引龙灰向银床画。
士女城西争买架。
看驰马。
官家迎佛官兰若。”元 · 欧阳玄《渔家傲 》节录
这是元朝高官欧阳玄,写的元朝都城的青龙节。
二月的都城外春色满野,人们纷纷用石灰,蜿蜒撒成龙的形状,从院子外延伸到床边。
男女老少,纷纷租车去郊外,去踏青游春,还去寺庙观看盛大的迎佛仪式。
到了明朝,二月二又叫青龙节,家家户户,洒石灰,扑灭产生疾病的昆虫,避蛇,又作油炸春饼,号为引出龙来。
而农民则修建沟渠,以待雨水。期待龙神兴雨。
“二月二日桃花新,咫尺城南别有春。
失路浑疑采芝客,逢时岂作避秦人。”明朝徐笃《桃花诗》
二月二日,无疑是桃花节。
因为惊蛰始,桃花开。
这是明朝人二月二日郊外踏青,看见桃花盛开的美景。
就在城市郊区的山林里,就有数不尽的桃花盛开。
走着走着就迷路了,但是桃花十路,山路弯弯,反而显得自己像修仙寻道的世外高人。
但是这桃花开在盛世,能观赏,桃果又是能让农民致富的城里人喜欢的水果。
所以不用羡慕桃花源那种封闭与世隔绝的美,这里的农民更幸福啊。
唐伯虎穷困潦倒,也是在朋友的帮助下,买下了桃园,才能过上较为稳定的生活。
所以才有了桃花庵里桃花仙的美诗。
二月二日踏青,不要忘了,去看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