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二月二日五首古诗(山村如画里,一篱黄菜花)

longge 06-10 15:42 阅读 我爱育娃
公历的三月初,对应农历的惊蛰节气和农历二月开始。是传统中国的仲春时期。 经历早春的春寒,到了此阶段,气温回暖,气候湿润,晴雨相间,带来草木必要的阳光雨水,此时草木萌

公历的三月初,对应农历的惊蛰节气和农历二月开始。是传统中国的仲春时期。

经历早春的春寒,到了此阶段,气温回暖,气候湿润,晴雨相间,带来草木必要的阳光雨水,此时草木萌发,生长极快,春天进入了最清新向上的时期。

二月二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而中国的节日,向来是多源头,重视人和自然的互动。

二月二日,第一个源头,是水边“祓禊“起源先秦立春之后,有在水边清理污垢,祭祀水神以及祖先,求得健康,多子长寿的风俗。这个风俗在秦汉之后,演化成两个节日,一个是正月的晦日,就是正月的最后一天,一个就是三月三,暮春三月的“上巳”节。

那么到了南北朝和唐朝早期,晦日是重要的踏青游玩的节日,借助春天清新的气息,调整身心。

到了唐德宗时代,将晦日移到农历二月一日,称为中和节,官宣放假,鼓励臣民春游。而民间则在官假之后的二月二,形成挑菜游春高潮。

第二个源头,就是古代春社。古代民间的春社,因地方不同,时间略有早晚,但是多集中在惊蛰和春分期间。春社是什么呢,祭祀土地神以及雨神龙神,很多地方就是在二月二开春社,举行盛大的仪式,祈祷风调雨顺。那么这就是二月二,又叫青龙节的起源。

第三个,就是此时大地上,草木茁发,遍生野菜。是最好的采集和品尝新鲜野菜的时期,在唐朝。就流行此日去郊外挖野菜,到了宋朝,更肯定的将二月二作为挑菜节,连皇帝,也不忘让宫廷的人,这日挖野菜尝春。

二月二日五首古诗(山村如画里,一篱黄菜花)

“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

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唐末 · 郑谷《蜀中春日》

郑谷是晚唐进士,本是江西人,黄巢之乱后,他避乱进入四川住了三年。

这想必是刚刚进入蜀地的第二年二月。

四川在晚唐以海棠花而盛名,春风吹开了四川红艳艳的海棠花,而他还没有适应这里的生活,因为大约他从来没有想过,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到四川。

因为当时四川是唐朝的边地,风景美丽,但是经济并不发达。

这是二月二日,他想到这是传统的挑菜节,若在长安,若在太平盛世,长安曲水郊外,到处是锦衣绣马,到处是欢笑声,无数的女子还有家人,在河边挑菜,享受春天的阳光和气息,互为风景。但是现在,这里海棠花好,却让人倍感寂寥。

相比挑菜这个节目,农耕平原地区,饮食多来自土地,是有深厚的历史的,并未深入崇山峻岭的巴蜀地区。

但是二月二日挑菜,在唐朝就已经相当流行,是踏青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二月二日五首古诗(山村如画里,一篱黄菜花)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北宋 · 张耒《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

在宋朝,都市的人将二月二日称为挑菜节,已经定型。

二月二日这天出去踏青,采野菜,是民俗。

一整个冬天,吃的都是大白菜和大头菜,怎么不渴望春天里新鲜的蔬菜呢?

只是这天下雨,泥又深,道路泥泞,无法出去游玩,当然也无法去挑菜了。

我在这雨声当中,自然想到了故乡的田园。

此时一定春蔬在春雨中奋力生长,我仿佛听见了沟田流水的声音。

蔬菜长得好,那野菜也一定繁茂。

无论吃上哪一种,都可以安抚我压抑的味蕾啊。

我现在只能在雨中遥想了。

二月二的踏青,其实给了很多人亲近自然的机会,也安抚了很多人思乡的情怀。

那土地和青草的香气,那舌尖上的野味,是乡土的气息。

二月二日五首古诗(山村如画里,一篱黄菜花)

“穿花蹴踏千秋索,挑菜嬉游二月晴。

已被风光催我老,懒随儿辈绕春城。”北宋 · 黄庭坚《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其七 (1071年)》

黄庭坚这首诗写得散淡,惟其心情淡淡,才更客观写出了二月二的美好。

女孩子们在花林里嬉戏,一起荡着秋千,男孩子出门挖野菜,到处游玩,都不辜负这二月二晴暖的春光。

而我已经被时光和岁月催老了,就让他们自己去兴致勃勃的踏青旅游吧。

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的真实的状态。他现在是一个父亲,父亲的责任当然是多赚钱,化为家人和孩子们在外无拘束的安全感。

不过这首诗也写出了北宋二月二的欢快热闹,人们大多在这一两天出城,选择郊游,车水马龙,在城市和郊区的城门口最为壮观,大抵还会因为拥堵,不断选择城门出入,仿佛围绕着城池在转一样。

二月二日五首古诗(山村如画里,一篱黄菜花)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吾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南宋 · 魏了翁《二月二日遂宁北郊迎富故事》

二月二的游玩在唐宋两朝,也玩出了新意。

正月有送穷的日子,那么二月二日出来玩,那叫迎富,当然春色自有一种富贵。春风开百花,春雨贵如油,春雪秋大有,所以心情要开放,要去看花开,因为海棠花开春富贵,沾点喜气总是好的。所以二月二有个新名词,叫迎富日。

人们纷纷去郊外看最美的海棠花开。

当然头上戴着的是各样的花饰,在宋朝,越多越好。

诗人当然知道这些东西很无稽,但是却又给人热闹美好的氛围。于是也跟着随俗,到处去看看热闹。

才过了正月的送穷,现在又戴着花去迎富。

那穷一定是很难送走,所以一听说迎富,那绝对义不容辞。

人人都希望送走贫困,所以我也要迎富求富。

这街坊民间的传说,到现在已经很有了,成为了风俗,于是我也跟着,去看热闹。

那一路上必定有很多艺人在插科打诨,抖包袱,在这样轻松的氛围里游春拜富,也算是对生活压力的一种释放。

二月二日五首古诗(山村如画里,一篱黄菜花)

“山村如画里,小市两三家。

几担白莲藕,一篱黄菜花。

草沾旗角湿,柳拂帽檐斜。

津吏逢迎熟,行人静不哗。”晚清 · 吴大澄《二月二日龙阳道中作 》

风俗或者会随着时代,朝代有所变化,但是二月是仲春,自然和乡村美景,倒是年年常在常新。

这是一首写二月初期的靠近码头流水的山村风景美诗。

美如画。

二月二的蓝天下,美丽的乡村。

如画的山村,看得见道路边的房子,开了两三家的门窗迎客,是做商铺。

在一家的门口,放着几担白莲藕,想必人进屋,在里面商量价格。

而在另外的一家,篱笆边摇曳着明黄的菜花。

这是靠近码头的山村,石台阶一路下来,就是水边,水边的垂柳,拂过人们的帽子,而船上是小小的货船,插着的旗子,旗子上还挂着带雨的杂草,显示着这是从水乡开过来的送藕船,又或者,是将山乡物质送出去的运输船。当然作为渡口,必定还有另外载客的船。

那渡口的小官员,一脸笑容可掬,迎来送往的样子。

和小官员的热闹相比,那些准备上船的人,就格外的安静沉默。但是可以隐约感觉出他们内心的那种期盼和张力。

因为带着沉默的热情,带着山乡的春意,去往远方。

二月二日五首古诗(山村如画里,一篱黄菜花)


文章评论

二月二日五首古诗(山村如画里,一篱黄菜花)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