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此秋色尽,草木摇落露为霜(霜降四首古诗)
时光的脚步从不曾为谁停留,走过白露,送别寒露,转眼就将迎来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如果用一句最美的诗来形容这时令的转换,最精练的无疑是“白露为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枯黄的草木底色上,一夜之间披满了白色结晶体,肃杀又而润泽,覆盖一切而又吹弹欲破,那就是秋霜。
秋风萧瑟秋月明,草木摇落露为霜,那郁郁葱葱青翠的时光,渐次凋零,只剩下枯萎的寒枝,飘零的叶,刻满岁月的苍凉。
愿只愿,我们行走在这更迭的四季,不管遇到怎样的悲喜交加,怎样的风起云涌,都能从容而淡然。
愿只愿,我们心中始终带着花香与诗意,能看到月色的美好,也能闻到草木的清香。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秋天的月夜最为美丽,李白写过很多秋天的月,游历边关时看到“明月出天山。”
在长安他看到“长安一片月”,在四川他看到“峨眉山月半轮秋”,在五松山上,看到“月光明素盘”。
而在这个夜晚,出游在外的李白刚刚一场大病初愈。
深夜醒转之际,看到地上铺满一地如霜的月色,想起了自己的妈妈。
因为故乡本就是童年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
虽然李白从未明说,但是我想李白身在他乡,孤苦伶仃的夜晚,看到和故乡一样明亮又清凉的月色又光顾他的小窗。
想到的一定是家中的浓浓温情,父母看着他慈祥微笑的面容,在这个夜晚,他的泪水一定止不住的往下流淌。
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这是张继在科举落第后所写的一首诗,未能高中皇榜,只能选择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京城。
他行船抵达到了苏州,在这个夜晚,江水睡了,船只睡了,两岸的人们睡了。
只有满腔愁绪的他,还在黑夜中清醒着,他看到江岸上草叶凝结的秋霜,江面上星星点点孤寂的渔火。
在万籁俱静的深夜,又听到了乌鸦的啼叫和寒山寺悠扬的钟声,钟声从水面上传来,一声一声都撞击在自己的心坎上。
1000多年过去了,当年中榜的状元是谁我们无从得知,但是落榜的张继在这个失眠的夜晚,无限的惆怅却被古今中外无数人引为共鸣。
直至今天,人们到了枫桥,想起张继的诗,还在深情的传唱“月落乌啼已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3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是一个喜欢听雨的人,特别是在秋雨绵绵之时,不是听着夜雨失眠,想着与谁一起“何当共剪西窗烛。”
就是在秋阴漠漠的傍晚静静地坐着,等着听那雨点敲打枯荷的声音。
在诗的世界里,当秋天、黄昏、秋雨这三者重叠在一起,带来的就是无边的幽冷与萧瑟。
此时此刻,他不能像白居易一样守候在红泥小火炉等待故人的到来。
也不是像刘长卿在白屋前等待着风雪夜归的行人。
他只能靠着往日时光的回忆,忆起与崔雍崔衮两兄弟昔日相处的点点滴滴,温暖自己飘零又恓惶的心。
不知要等到何时,我们才能再次重逢,再续兄弟情!
《红楼梦》中有一回,宝玉要拔掉满池塘枯黄的荷叶,黛玉说到,我不喜欢义山的诗,只喜欢他“留得枯荷听雨声,而你倒好,偏偏不让留。”
可见李商隐找到了隔代知音,同样的心思敏感,同样的多愁善感。
只不过一个在盼望着友谊的回归,一个在期待着爱情的滋润。
4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都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杜牧是一个喜欢登山的人,重阳节时登高写下“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人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而在一个云卷云舒、天高云淡的秋日里,他漫步在山间蜿蜒的石径之上,看到远处冉冉升起的白云,一片醉人的红枫,层林尽染。又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白云生处有人家,还有一个版本是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字之差,传达的意境却完全不同。
“生处”是动态描写,白云在山中袅袅升起,白云生起的地方看到人家,强调人家处在缥缈游动的白云间。
“深处”是静态描写,白云深处有人家,那是大山深处的秘境,强调的是人家藏在朵朵的白云之中。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