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一城春色,愿你一半春忙(六首春分古诗词经典)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一千多年前,贬谪黄州的苏东坡,唱和了一首好友章楶寄来的咏杨花之词,留下了这句名垂千古的春日诗句。
在苏轼笔下,天下春色一分为三,待到春光散尽,两分化作了尘土,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分化作了流水,流水落花春去也。
这句诗,写尽了春光散去的唯美与诗意,饱含了苏轼的惜春、伤春之情。
其实,关于春天如何划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二十四节气里,早被一分为四: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如今春光早已过半,春分近在眼前。
《春秋繁露》有云,“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这样的时节,自然是春光正好,就像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所写,“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这种有花开也有花落的时刻,可不就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极其绚烂迷人。
故而古人在春分这一日踏青、游春、吃春菜、放风筝,自是恰逢其时。但是,春分的意义,远不止于此,祭祀、农忙,也是重中之重。
今日,我们就以六首古诗词为例,重温古人笔下春分的意义与风情。
1.春分天下,物候三至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
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 ·春分二月中》
在古代,能集齐24节气的诗人,非元稹莫属。这首关于春分的诗作,也写尽了春分的诗情画意与现实意义。
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即燕子飞。这里有燕子绕梁,窃窃私语,仿佛要与人共语,一起享尽美好春光。
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你看春雨飘飘,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仿佛让人置身于忽明忽暗的光影世界。
这样的春雷阵阵,光电隐隐,不像夏日雷电让人感觉恐怖。
正如秦观的《春日》所言,是一夕轻雷,是霁光浮瓦,还是春雨蔷薇含情芍药: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在这样春分天下的时节,青山与碧云相连,红花与霁光相映,可不又是秦观所言,“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而对于农民伯伯来说,春分昼夜平分、寒暑平衡、雨水充足,正是耕种的好时节:“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2.春分村行,田园风光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唐·杜牧《村行》
春分时节的山野村落,到底有多么美,尽在杜牧的这首诗里。
37岁的杜牧,四年前有幸躲过了甘露之变,在宣州任期结束后,赶赴长安任职。当他途经河南安阳的时候,因为躲避一场春雨,享受到了久违的田园乐趣。
在杜牧笔下,春分微雨里的村落,就像一个娉娉袅袅的妙龄少女。村落里有柔桑新吐,垂柳扶风,池塘雨落,被烟雨笼罩在一片恬静、幽美里。
而远处的牧童在牛背上披着一蓑烟雨且歌且行,近处的篱笆院内女子穿着一身红色的衣裙衣袂飘飘,那抹倩影就像这一村烟雨,只要窥见就再也挥之不去。
还有主人的盛情,诗人刚刚退去半湿的衣衫,丰盛美味的农家饭菜就扑面而来。
这样的春分村行,谁不想拥有。宋代诗人邵雍笔下的春分,传递了同样的悠然闲适:
好花方蓓蕾,美酒正轻醇。
安乐窝中客,如何不半醺。
3.春分花朝,大好春光
乍展芭蕉。欲眠杨柳,微谢樱桃。
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
花前倍觉无聊。任冷落、珠钿翠翘。
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
—清代·顾贞观《柳梢青·花朝春分》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一个春分,已经足够让人魂牵梦萦。
而当它遇上古代的花朝节,天下春光,谁与争锋。
可这么美好的春光,今日就要过半。你看芭蕉微展,杨柳欲眠,樱桃花已有几许凋零。
不忍春归去的女子,百无聊赖地看着花开花落,再也无心佩戴那些翠翘珠钿。她多想告诉心里的那个男子,你已经错过了我一半的花期,莫要辜负我剩下一半的青春年华。
这样的春分惜花之情,珍惜的不只有花期,还有女子的锦瑟年华,比花团锦簇更加绚烂,也比落英缤纷更容易凋零。
这种被辜负的苦痛,想必一生为解救好友吴兆骞脱离科考舞弊之案而不得的顾贞观,比任何人都能了解:
那句“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道尽了人世沧桑。
4.春分后雪,世事无常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宋·苏轼《癸丑春分后雪》
春分遇雨,那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而春分遇雪,则是天公不作美,新巧发阴机。
因为到了春分时节,我国大江南北早已升到0度以上,苏轼写作此诗的杭州,日均温度早已突破10度。
这样的反常气候,正是印证了那句老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苏轼此时出任杭州通判,正是因为卷入了王安石变法的新旧***争,被新***排挤,无奈自请离京。
因而当他在杭州看到春分飞雪的异常气候,难免心生幽怨,将宋神宗比喻成捉摸不定的东君,而自己就是被春雪摧残的桃李。
其实抛开这首诗的政治寓意不看,苏轼结尾“更暖须留御腊衣”的倡议,颇具生活气息。因为春***就乍暖还寒,难免遇上倒春寒。
留下冬衣,以备不时之需,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人,总要学会未雨绸缪。
5.春分遇雨,余情未了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宋·徐铉《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 》
有人逢雪,有人遇雨,这个世界从来就是参差百变。
只不过与苏轼相比,徐铉的春分遇雨,少了忧愤,多了清愁。
徐铉不怕雨打花枝乱,也无惧春雨轻寒凉,他怕的是春山远望,被人卜问说自己余情未了,要把上一世的情债还清才能罢了。
前世将春山登遍,把春草踏尽,种下了那么多孽缘,如今如何去偿还。
只能呆在家里望尽天涯,独自观看多少春山烟雨中,如雾似纱,若有若无。
这样的春分遇雨,别有柔情。诗人利用春草之青,比喻自己的生命之情,别有新意。
6.别来春半,肝肠寸断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春分过半,就意味着春光将日益阑珊,就像所有的人与事都逃不过盛极必衰。
对于经历了亡国之痛的李煜来说,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哀伤,更为悲凉与沉重。
公元971年,李煜写下这首诗的时候,虽然还没有亡国,但也成了惊弓之鸟,如履薄冰。
这一年宋太祖消灭南汉,屯兵汉阳。李煜为表忠心,派其弟李从善前去朝贡,并带去去除唐号而改称江南国主的表书。谁曾想,弟弟就这样被扣留在了汴京。
故而当李煜看到春光过半,勾起的都是肝肠寸断,还有心虚缭乱。台阶上的落梅如雪,缤纷缭乱,就像他的哀愁刚刚拂去又洒满心间。
与弟弟鸿雁难书、归梦不成,这种离愁苦恨,就像这芳草绵延,永无尽头。
这样的伤春之情,古人在春分之时从未缺席,如柳宗元的“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钱起的“含情别故侣,花月惜春分。”
这就是古人笔下的春分,昼夜平分时,春色正当浓。
值此春分,愿我们都能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