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今夜扁舟子,唤起孤客江上愁(六首经典舟船古诗词)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昨日儿童节的欢乐犹然在耳。今朝就想满载一船诗意,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看那“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在花红柳绿中感受游湖的欣喜。
听那“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明月楼”,在月明笛声里回味历史的风起云涌。
这小小的舟船,承载了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离合悲欢和荣辱兴衰,一直在岁月长河里漫游回溯。
每一叶舟船的背后,都蕴藏着走南闯北的故事和风雨漂泊的人生,让一代又一代人驻足凝望,可悲可叹,可歌可泣。
或者凝重如许,载不动离愁别苦;或者轻盈似水,跨越了人生困苦;又或者心如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1.孤舟万里,迁客离情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唐·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白居易云,“明月满深浦,愁人卧孤舟 。”
孤舟是古人远行的交通工具,从出发的那一刻开始,就意味着与故土和亲人的距离渐行渐远。
故而孤舟这一意象,一则意味着天涯漂泊的孤独凄苦;二则寄寓着游子乡思和故土难忘;三则夹杂着前途未知的凄迷酸楚。
尤其当这些感受与命运多舛的具体人生际遇汇集到一起的时候,指向的就是“愁人卧孤舟。”
就像刘长卿的这首送别诗,愁上加愁,让孤舟这一意象变得丰富立体了起来。
夕阳西下,猿啼客散,江水无情,这样的故友离别,足已让人黯然销魂,此为其一;
此时刘长卿贬谪睦州(今杭州淳安),友人裴郎中贬谪吉州(江西吉安),同为天涯沦落人,此为其二;
而且这不是两人第一次遭贬,此前刘长卿就曾因小人谗言贬谪潘州,这次“重送”裴郎中甚至贬谪得更远,比诗人还远,人生的不如意更添一重,此为其三。
在这样的层层渲染之下,“青山万里一孤舟”,饱含怀才不遇、离别愁苦和漂泊无依的情感体验。
这样的迁客离情,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命运缩影,有多少人困于怀才不遇,又有多少人因此颠沛流离。
就像曾被官场拒之门外的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一边想着故土,一边难忘朝堂。
诚如屡遭贬谪的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人生绝境之时也要努力活出孤高与诗意。
而杜甫晚年所作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更是将家国永记心头,孤舟一系故园心。
2.客船钟声,羁旅愁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90年代歌手毛宁曾深情地演唱,“那张旧船票是否还能登上你的客船”,并在其中灵活植入了张继的这首诗: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这种物是人非的慨叹早已屡见不鲜,而夜半钟声到客船的余韵依然悠长,甚至漂洋过海,入选***的教科书,家喻户晓。
此诗能有如此魔力,就在于刻画出了天涯倦客的“客船心理”,在诸多意象的叠加渲染中,情景交融,呈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
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寒霜古寺、夜半钟声,就这样由上至下、由远及近,在一动一静和一明一暗的反复对比中,最终汇集到客船上,回荡在诗人的心灵里,在灵魂深处荡漾开来。
从写作呈现方式上看,仿佛最后的客船才是天涯孤客的致命一击,可实际上是先有了客船孤客,才有了前面16个意象的重重上演,景未展,情已发。
情感先行,随后铺陈展开的一景一物、一点一滴,也就沾染了孤客愁。而这愁,不只是羁旅愁思,更夹杂了历史兴衰下的命运浮沉,关乎个人与国家。
因为张继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爆发,而他在两年前刚刚进士及第。时代的一粒沙,就这样成为张继肩上的一座山。关山难越,竟成了英雄失路之人。
类似的写法,还有萨都剌,将客船与杨柳月笛相映,“水面微风动杨柳,客船吹笛月明中。”
魏初则是孤灯、山雨一起涌上客船,“珠帘寂寞西山雨,又逐孤灯上客船。”
吴惟言更是将离别时的残日与珠泪汇集到客船,“手弹珠泪向离筵,残日依依上客船。”
3.轻舟已过,劫后余生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事:虚惊一场、失而复得和久别重逢。
对于58岁的李白来说,这一年极其幸运,这三大幸事一一降临。
这一年春天,原本因为永王叛乱之事而被流放夜郎的李白,行至白帝城的时候,收到了天下大赦的好消息。
这种劫后余生的喜悦,让本就浪漫飘逸的李白,愈发飘飘欲仙。他驾着一叶轻舟,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千里之途,山高水远,猿啼哀鸣,就这样轻松跨越。
这一叶轻舟,没有了李清照“载不动,许多愁”的沉重,尽显轻盈空灵。因为乘船的主人李白卸去了精神的负重,跨越了人生的困境,终于得到了精神的飞扬与放纵。
对于李白来说,虚惊一场的是流放,失而复得的是自由,久别重逢的是故友。
因为接下来的秋季,李白还与叔父李晔,友人贾至同游洞庭湖,“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好不惬意。
这样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让苦难过去,将困境跨越,岁月静好,轻装而行,谁人不羡。
陆游也曾在春游时书写,“闻有水仙翁是否,轻舟如叶桨如飞。”
周邦彦则在夏日回想起江南故土,“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而欧阳修则醉游西湖,“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4.扁舟归隐,功成身退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唐·李商隐《安定城楼》
李商隐去世后,崔钰曾深情写下写下: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这一生未曾展开的襟抱是什么?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就是最好的诠释。
这种志向,类似于李白的“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就像当初他以谢安自比,加入永王阵营,“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李商隐也想为国建功立业,“欲回天地”,拯救中唐于穷途末路之中,改天换日,扭转乾坤。
而一旦成功,他还是要归隐江湖,白发扁舟,功成身退,不留恋任何富贵与名利。
这样的扁舟,已经不是孤客游子的行驶工具和漂泊象征,而是有了新的理想寄托,江湖归隐。
只不过,李商隐的这种归隐,不是人生失意时才想到的消极遁世,而是此生志向所在。
正如他以贾谊、王璨和《庄子》中的鹓(yuān)雏自比,讽刺那些奸佞小人不知鸿鹄之志。
对于大部分有凌云壮志的文人士大夫来说,一叶扁舟,多是他们人生失意或功成身退后的归隐象征。
如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苏轼的“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5.行舟流云,别有洞天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宋·欧阳修《采桑子》
欧阳修笔下的行舟,与常见的行舟意象多有不同,尽显闲适清雅之趣。
在古典诗词里,行舟的意象与孤舟的意象多有重合,多与羁旅乡愁、漂泊孤苦联系在一起。
像我们耳熟能详的,王湾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因为“行”代替了“孤”,少了几分凄迷苦楚,多了几分一路前行的憧憬与期待。
而欧阳修的这叶行舟,驶入了他晚年归隐的颍州西湖里,在今天的安徽阜阳境内。
这一叶行舟,满载着美酒笙乐和玉盏白翁。他在醉眼朦胧之中,仿佛看到流云在船下浮动。
一俯一仰之间,只见水天一色,毫无杂质,以为湖中别有洞天,仿佛舟行两重天之间。
这样的闲雅情趣,就像唐珙笔下的,“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这样的行舟,满载一船诗意,游到每个人的心里,沉醉不知归路。
6.归舟江畔,仕隐两得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南朝·谢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
谢眺笔下的归舟,饱含归隐田园和远害避祸的双重意蕴。
这首诗写于谢眺上任宣城太守途中,在此之前南齐在一年之内上演了三朝天子三朝臣。
所以当他接到离京赶赴宣城的任命,喜忧参半,只能尽量追求仕隐两全。
而“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一归一隐,一云一树,已将彼岸的故土江陵和此岸将要奔赴的宣城,区分开来。
这样的归舟,有对“欢怀禄情”,也就是眷恋官场的反思。此外,还有对终隐南山的向往。
终究谢眺到达宣城之后,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并成为后世李白的精神偶像,找到了自己的归途。
陶渊明也曾云,“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追求心灵的自由与精神的回归。
而柳永化用后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和秦观的“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则多传达离人盼归之情。
这就是古人笔下的舟船意象,与青山月落、彩云西湖和寒霜古寺等诸多意象交织在一起,勾勒出文人墨客的心灵轨迹。
此刻乘着这一叶叶舟船,在诗海遨游尽兴。愿多情的人,和月载离愁,天际识归舟。
待到诗成月西斜,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