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经典格言,《弟子规》精选54句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约作于康熙年间 ;后经贾存仁(一说贾有仁)修订改编,命名为《弟子规》 。
该文共为五个部分,其首章“总叙”将孔子的话,用三字句改编而成,正文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四个部分,并对其进行阐释 ;主要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 。
《弟子规》中可能有部分理念和现代有所相悖,但当下在借鉴《弟子规》时,不能局限于字面行为的要求,有些人对该书的一味贬低是不对的,应回到《弟子规》成文时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它要表达的思想和精神。
-1-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摘自《弟子规·谨》
解释:穿衣服注重的是整洁,不必讲究衣服的昂贵华丽。穿着应考虑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庭的经济状况。
-2-
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摘自《弟子规·信》
解释:还未了解真相之前 ,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任意传播。
-3-
人不闲,勿事搅。
人不安,勿话扰。
摘自《弟子规·泛爱众》
解释: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用事情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或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用言语干扰他。
-4-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摘自《弟子规·泛爱众》
解释:有才能的人,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能力,而不是因为他会说大话。
-5-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摘自《弟子规·谨》
解释: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平整,鞋带要系紧 ,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
-6-
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摘自《弟子规·余力学文》
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感悟:读书要专心一致,心思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便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7-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摘自《弟子规·泛爱众》
解释:凡是人,都应该相亲相爱,因为大家都是天地所生。
-8-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说。
摘自《弟子规·泛爱众》
解释:别人有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
-9-
同是人,类不齐,
流俗众,仁者希。
摘自《弟子规·亲仁》
解释: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
-10-
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摘自《弟子规·泛爱众》
解释: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
-11-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摘自《弟子规·谨》
解释:年少时不可饮酒,喝醉了丑态毕露,最是丑事。
感悟:美酒虽好,不要贪杯。
-12-
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
摘自《弟子规·余力学文》
解释: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13-
无心非,名为错。
有心非,名为恶。
摘自《弟子规·信》
解释: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错误就弥补了。
-14-
用人物,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
摘自《弟子规·谨》
解释:借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先请求允许。如果没有征得人家的同意 ,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
-15-
彼说长,此说短。
不关己,莫闲管。
摘自《弟子规·信》
解释:遇到别人搬弄是非,要用智慧判断,不要介入,与己无关就不必多管。
-16-
奸巧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摘自《弟子规·信》
解释:刻薄的言语,下流肮脏的话,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17-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摘自《弟子规·出则弟》
解释: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在长辈面前,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18-
己有能,勿自私。
人所能,勿轻訾。
摘自《弟子规·泛爱众》
解释:你有能力可以服务大众,就不要自私自利,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要嫉妒、毁谤。
-19-
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摘自《弟子规·信》
解释: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应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20-
见人善,即思齐。
纵去远,以渐跻。
摘自《弟子规·信》
解释:看见他人的优点善行,就立刻向他看齐,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
-21-
扬人恶,即是恶。
疾之甚,祸且作。
摘自《弟子规·泛爱众》
解释: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做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22-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义。
摘自《弟子规·余力学文》
解释:读书时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
-23-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摘自《弟子规·出则弟》
解释:兄弟之间少计较财物,怨恨就不会产生。言语能包容忍让,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24-
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
摘自《弟子规·余力学文》
解释: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道德准则,一味死读书,就会使自己陷入浮华不实的境地,这样我们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之人呢?
-25-
见人恶,即内省。
有则改,无加警。
摘自《弟子规·信》
解释:看见他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心里先反省自己。有则改之,如果没有就警醒不犯同样的过错。
感悟:见贤思齐,见不贤者自省也。
-26-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摘自《弟子规·信》
解释: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遵守承诺。欺骗或花言巧语之类的伎俩,绝不能去做。
-27-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摘自《弟子规·谨》
解释:日常饮食不挑剔偏食,适可而止,不要过量。
感悟:有人就对这句话进行批判,说长辈给你的吃的,不能挑剔,只能接受,其实这是歪解,这句话只是告诉我们不应随意偏食挑剔。
-28-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摘自《弟子规·入则孝》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缓慢答应。父母交待事情,要赶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29-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摘自《弟子规·信》
解释: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感悟:别人求你做事,一定要思考这件事能不能做,符不符合道义;还要考虑是否在自己能力范围之类,不能做一定要学会拒绝。
-30-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摘自《弟子规·泛爱众》
解释: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隆盛。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
-31-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摘自《弟子规·信》
解释:说话要口齿清晰,语速舒缓,不要说得太快,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
-32-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摘自《弟子规·谨》
解释:回家后,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
-33-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摘自《弟子规·入则孝》
解释:外出时,须告诉父母去处,回家以后,也要当面禀报父母,让他们心安。平常起居作息,要保持规律,做事有规矩,不任意改变世代相沿的事业。
-34-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摘自《弟子规·谨》
解释:走路时脚步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行礼问候时要恭敬尊重。
-35-
借人物,及时还。
后有急,借不难。
摘自《弟子规·谨》
解释:借用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这样以后碰上急难的事情的时候,再去相借就不难了。
感悟: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有借无还,再借免谈。
-36-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摘自《弟子规·入则孝》
解释:公物虽小,也不可私自收起占为己有。如果这样,品德就有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37-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摘自《弟子规·入则孝》
解释: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做子女的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去除。
-38-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摘自《弟子规·亲仁》
解释: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是再好不过了,这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著减少。
-39-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摘自《弟子规·亲仁》
解释:如果不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带给我们不好的影响,往往坏很多事。
-40-
过能改,归于无。
倘掩饰,增一辜。
摘自《弟子规·信》
解释: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相当于没有过错,但是,如果不但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41-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摘自《弟子规·入则孝》
解释:当父母喜爱我们时,孝顺不难做到;当父母不喜欢我们时,或者管教过于严厉时,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反省自己,体会父母心意,努力改过并做得更好,这样的孝顺才最为难能可贵。
感悟:不好的原生家庭,很多人无法和父母亲近,也无法原谅父母,这都是情有可原的,而能做到无条件原谅父母,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像东周时期的闵子骞芦衣顺母,就名列二十四孝之一。
-42-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摘自《弟子规·出则弟》
解释: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些,但是也不能太低,如果低到听不太清楚,那也是不适宜的。
-43-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摘自《弟子规·谨》
解释: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漱口。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44-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摘自《弟子规·出则弟》
解释:对待叔叔伯伯等长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亲兄长一样友爱。
-45-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摘自《弟子规·入则孝》
解释: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之受到伤害,让父母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不可以做出有违道德的事情,让父母蒙羞。
-46-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摘自《弟子规·入则孝》
解释:纵然是小事,也不能擅自做主。如果任性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是不孝的行为。
-47-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摘自《弟子规·出则弟》
解释:生活中饮食、坐卧、行走,应谦虚礼让,长幼有序。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48-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摘自《弟子规·出则弟》
解释:长辈有事呼叫人时,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那人不在,自己应当主动帮忙。
-49-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摘自《弟子规·出则弟》
解释:长辈站立时,晚辈应陪立,不可以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定,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
-50-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摘自《弟子规·谨》
解释:将要入门之前先问屋内是否有人,不要冒失闯入。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提高声音,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 。
-51-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摘自《弟子规·谨》
解释:使屋里的人问你是谁,应说出名字,不要只说“我”,让人无法知道到底是谁。
-52-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摘自《弟子规·入则孝》
解释:父母生病时,子女应尽心照顾亲尝汤药,一旦病情沉重要昼夜服侍,不离病床。
-53-
唯德学,唯才艺。
不如人,当自砺。
摘自《弟子规·信》
解释:如果认识到自己的德行、学问、才艺都不及别人,就应当勉励自己努力赶上。
-54-
报怨短,报恩长。
摘自《弟子规·泛爱众》
解释:抱怨不过是一时,报恩才是长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