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柳阴阴正可人,荷榴幽幽方欲燃(六首时光古诗词)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昨日细雨濛濛,多情的人还在慨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明朝就是立夏,又让人忍不住赞叹: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从此,日渐长,暑气生,凉风与明月,槐序与荷香,连同西瓜与蛙鸣,将萦绕此度初夏时光。
这样的初夏到底有多美,不妨在唐诗宋词里,且品且观,一笺清波,梦入浅夏深处。
1.蚯蚓出,王瓜生
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
蚯蚓谁教出,王菰自合生。
帘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
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立夏四月节》
元稹的这首诗,写尽了立夏节气的特点与物候。
立夏一般在农历四月,所以又称为四月节,元稹在题目里并称立夏四月节。
《尔雅 》云:“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露,冬为玄英。”
故而,立夏节气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叫做朱明节:“朱明时节樱桃熟,卷帘嫩笋初成竹。”
而古有“孟夏之月,律中仲吕”之说,仲吕在这里指农历四月。班固曾云,“四月谓之仲吕。”
因而到了立夏节气这一天,春夏交接,万物并秀。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lóu guō)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在这首诗里,元稹提到了蚯蚓破土而出和王瓜攀藤而生,而蝼蝈鸣叫并未涉及,它也是蟋蟀科的一种昆虫。
但这里有蚕虫结茧、幼鸟啼鸣,预示着农桑兴旺和万物繁茂,生命力远比春季更为旺盛。
敏锐的元稹不仅感受到了节气带来的物候变化,而且游兴大发,观雨后青山,迎夏日到来。
云山雾绕,缓缓迟归,好不惬意。这样的随缘自适,或许就是元稹的迎夏仪式,与民间尝新、斗蛋和秤人等立夏习俗相比,多了几分文人的诗意与风雅。
2.海棠谢,日初长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唐·朱淑真《初夏》
朱淑真笔下的初夏,突出了夏天日昼渐长和人易犯困的季节特点。
只不过这种困人的天气,还夹杂着深闺女子的寂寞与一代才女的多情,流露着烦而不闷、哀而不伤的清新格调。
这里的闺房幽窗下,有竹影摇曳,有燕子双鸣。一静一动,一人双鸟,将朱淑真内心的孤独寂寞,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夕阳西下,幽窗独坐,摇曳的清影不只有苍翠幽竹,更有形单形只的一抹瘦影。
她望着窗外海棠花落,柳絮飞尽,渴慕着被人欣赏的爱情与青春,好怕就这样白白虚度。
这种淡淡的哀愁,或许只有住在庭院深深几许的深闺女子,才能感同身受吧。
同样是夏日初长,唐代诗人高骈感受到的是,“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宋代诗人赵友直,感受到的是,“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而杨万里感受到的是,“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或美好,或闲适,或童趣,或忧伤,初夏的情思也可以如此千变万化。
3.槐柳密,单衣薄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宋·陆游《立夏》
陆游笔下的立夏,写出了人们迎接夏日的沉浸式体验: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和当下人们尤其是女人的心思极为相似,恨不得把一柜子的衣服试遍。
而陆游更讲究,还要趁着夕阳西下,沐浴过后才开始试穿单衣,动作还极为熟练。
这样的立夏,除了衣衫薄,还有槐柳成荫,绿树匝地,已是春去夏至的全新景象。
还有百花开尽,蜜蜂稀少,新燕啄新泥,绿树林中闹,又是另一番新生与热闹。
最难能可贵的是,此刻的暑气只是微醺,炎热的盛夏还未到来,这样的清风,依然让人陶醉。
就像高骈笔下的山亭初夏,“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4.小荷翻,榴花开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宋·苏轼《阮郎归·初夏》
苏轼笔下的初夏,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清婉淡雅的初夏美人图。
这其实是一首闺情词,只不过在苏东坡高超技艺的演绎下,极为清新自然。
他没有书写女子闺中的寂寞愁苦,更没有在一开始就把闺中女子的形象直接表露出来,而是在初夏光景的描摹之中,将其徐徐展开。
先是纵观全局,勾勒了一个清幽别致的初夏庭院,有绿槐高柳,新蝉低鸣;凉风初起,沉香缭绕。倘若不是一个碧纱窗下,都看不来这是一个女子别院。
就当一切幽静闲雅的时候,一阵棋声,扰了美人梦,醒了美人图。
女子睡眼惺忪地望着微雨飞,荷花翻,榴花开,一下子没有了往日的慵懒,心情就像榴花燃。
情难自禁之时,女子就跑到池边,掬清泉在手,弄珍珠满衣。纤纤玉手,琼珠玉碎,写尽了清泉手中流的灵动清雅。
这样的初夏闺情,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自然的清新,与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将要归去的美好心情暗自契合。
这样的初夏小院,愿我们以后都能拥有,“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5.昼耘田,夜绩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范成大笔下的夏日,正是农忙景象,男耕女织,儿女绕膝,写尽古代田园生活。
古人向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立夏过后,正是农作物进入旺盛生长的重要时期。
他们一大早起来就要田地里锄草,晚上披星戴月而归,看着妻子守着灯火,还在勤劳搓麻。
这样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延续了数千年,农忙的时候更要各司其职,努力经营。
而最悠闲的当属那些天真的孩童,尚且不懂农桑之事,还要在桑树地下学做种瓜。
这样的农忙景象,正如翁卷所言,“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乡村四月除了农忙,还有丰收在望,就像赵友直所言,“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还如苏轼所云: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这就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勤劳智慧,春种秋收,夏耘冬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6.枕冷簟,凉深院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
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宋·周邦彦《鹤冲天·梅雨霁》
周邦彦笔下的初夏,写出了江南梅雨初霁后的初夏时光,和忙中偷闲的惬意情怀。
立夏过后,江南将逐渐迎来梅雨季节,将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而此时在江苏溧水县长寿乡担任县令的周邦彦,刚好迎来了梅雨初霁,柳深蝉鸣暑风和。
忙中偷闲的词人,支起薄纱帐,闲卧凉竹席,轻轻摇着羽扇,静静望着池塘起涟漪,鱼戏动新荷,好不惬意。
难怪词人自己说,此情此景此人,就像初夏的晴空万里,毫无杂质,心无挂碍,赛过活神仙。
这样的夏日乘凉,孟浩然也曾拥有: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黄庭坚也曾陶醉:清风明月无人管, 并作南楼一味凉。
而立夏年年来,就像方回在立夏时所言:百岁十分已过八,只消无事守穷闲。
这就是古人笔下的立夏,有花盛绿浓,有荷香竹青,有榴开槐深,更重要的是还有闹中取静的闲雅,忙中偷闲的从容。
愿立夏过后,山河茂然,人间更盛。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