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曼殊荷花五首诗词(一曲凌波去,掩映万荷柄)

longge 04-18 10:56 阅读 我爱育娃
苏曼殊是近代史上奇特的人物,因为和他最近的朋友都未必真正了解他的生平和行踪。他的朋友柳亚子,在他去世后15年,才真正确定了苏曼殊的身世和血统,拼出了他一生大致的轨迹

苏曼殊是近代史上奇特的人物,因为和他最近的朋友都未必真正了解他的生平和行踪。他的朋友柳亚子,在他去世后15年,才真正确定了苏曼殊的身世和血统,拼出了他一生大致的轨迹。当一个朋友真正以死亡的方式离开了朋友圈,你才蓦然发现,你失去的不止是一个天真烂漫有才情的朋友,你失去的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正是这种蓦然莲花谢世的震动,才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曼殊热,曼殊研究热。然而时至今天,曼殊一生仍旧有太多的留白,你无法确定他一生到底经历过什么。

这是一个在真实与缥缈之间的人物。因为他留下的诗句画作都是真的,而他本人35岁短暂的生涯,被许多烟雨所模糊。就像烟雨中半露的高山禅舍,它清晰着一截画角梵铃,可是当你去找寻它时,你看到的早已经不在,甚至连砖瓦的痕迹都杳然。

苏曼殊给人的震动不是他刻意营造这种人设,而是因为他已经如此,真的如此,必然如此。

曼殊荷花五首诗词(一曲凌波去,掩映万荷柄)

简单而言,苏曼殊是晚清一个身世可怜的混血儿,他的母亲因为各种原因抛弃他,而他的父亲只是将他带入了这个世界,无法给他更多关怀,而这样一个庶出的混血的孩子在陌生的大家族里遭受挤兑和虐待实属正常,而没有归宿感又没有多少钱财的他,必然以出家作为一种精神和生存的底线,但是天资聪慧的他又不肯埋没自己的才情苟活于世,他一方面珍惜每个学习的机会和朋友,另外一方面,出于生存和精神的寄托,他必然不能抛弃僧人的身份,这种不稳定,贯穿了他短暂的生涯,他不断游走在寺庙和红尘间,颠沛漂泊的生活,不断消耗着他,而时代和身世带来的精神苦闷加剧了这种消耗。

他的死是必然的。因为他没有稳定的家庭,稳定的生活,稳定的支撑。但是他的谢世,让人震动,因为他的才情。

25岁的陈独秀和20岁的苏曼殊曾经是东京早稻田大学的同学,又一起共事在上海同一家报馆,此时苏曼殊,已经出家过一次,家庭难言的苦闷,又不能表达出来,他喜欢古诗文辞,特地向陈独秀请教作诗。陈独秀17岁就是秀才,这可是含金量巨高的文化人,且陈独秀思想成熟,当然苏曼殊开始的习作,陈独秀肯定不满意,说曼殊平仄押韵都不懂,改了几次便渐渐能做了。

但是,我个人却不这么看,苏曼殊有情感的深沉和积淀,又迫切想找到一个出口,古诗是一个体裁,当请教了陈独秀后,他找到了这个出口,稍加修正,那些满载着情感和性灵的文字就喷洒出来,自成一家。这也让陈独秀刮目相看,与之多有酬唱,很多诗,陈独秀和苏曼殊之间比较,前者典雅,后者灵动深情。苏曼殊出手就已经不凡。当然苏曼殊由于漂泊颠沛,朋友之间多用诗信联系。

古诗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对苏曼殊的影响是巨大的。苏曼殊长年在寺庙红尘中辗转,他所见到的自然景观,比普通人多,且他又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苏曼殊流传下来的诗不过一百多首,但是有关荷花的,就接近十首之多。让我们来看看苏曼殊眼中心底的荷花。

曼殊荷花五首诗词(一曲凌波去,掩映万荷柄)

“清凉如美人,莫愁如明镜。

终日对凝妆,掩映万荷柄。”苏曼殊《莫愁湖寓望》

这是南京的莫愁湖,此时正是夏天,清凉山也在莫愁湖附近。清凉山如同清秀美人,莫愁湖如同镜子一样。

美人终日对着镜子,那美丽的容光,掩映在万枝摇曳的荷叶荷花里。

苏曼殊还有一个特长就是善于绘画,而绘画最考验的就是画面感和美感。

这首诗就有如画的洗练,又于洗练中见一种精神的清美,疏密有致。而且语言清新含蓄。这当然是苏曼殊有着僧人身份,从精神上化繁为简的理念,所以并不铺排,节制得恰到好处,如同一首禅诗。这就是苏曼殊的不同,以他的盛年青春,很多人写诗都是铺排热烈,有一说万,但是苏曼殊从开始就是厚积薄发,洗练却不乏力度。

曼殊荷花五首诗词(一曲凌波去,掩映万荷柄)

“斜插莲蓬美且鬈,曾教粉指印青编。

此后不知魂与梦,涉江同泛采莲船。”曼殊《失(无)题二首》其一

苏曼殊的诗很有画面感。这当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画家,然而这是后来冠给他的。实际一个孤独寂寞聪慧的人,他的眼睛总会从纷繁的现世中提炼他所需要的美和寄托。这也是曼殊特殊成长经历带给他的正面才华。

缺乏爱的他,自然容易堕入爱恋,发现细节之美,比如这位少女,头上带着一只如同莲蓬的饰品,她正低头看着他的作品或者书。

这一低头的温柔像莲花一样美丽温柔,而背景是在哪里呢?是在夏天的开满荷花的游船上。

女性带给苏曼殊的是种依恋感,这原本就是他缺失的母爱,但是漂泊的生活,无法让他能够有更深的稳定和交往。所以一些细节点滴,分外长情和清晰。

他知道自己会魂牵梦绕,然而也止于魂牵梦绕。这是苏曼殊的节制,爱情止于纯美,是因为绝无出路。

曼殊荷花五首诗词(一曲凌波去,掩映万荷柄)

“碧沼红莲水自流,涉江同上木兰舟。

可怜十五盈盈女,不信卢家有莫愁。”曼殊《东居 九》

承接上首,这首依然是对荷花游湖的再写。那夏天碧绿的沼泽,红莲盛放,我和她一起坐上游船。那可爱的十五岁的轻盈少女,并不知道有莫愁这个典故。

莫愁是个什么样的典故呢,那是中国古代长在水边的少女,能歌善舞,开朗大方,有很多人喜欢,十五岁嫁给了卢家,生活美满幸福。

苏曼殊用莫愁有两个含义,一是这个女子天真浪漫,如同中国古代的莫愁姑娘,二是,这个女子是歌女,她的身世已经注定和幸福无缘。这是一个东瀛歌女。

实际苏曼殊这首诗是传承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而来。曼殊渴望那种心心牵挂的爱,同时又知道现实绝无可能,而眼前这位女孩,让他柔情似水,动了嫁娶之想,然而他和她的身份是现实两难,正是因为没有路,反而一颦一笑,分外分明。可以参照《伊豆的舞女》。

但曼殊的思维和情感显然是中国古典的。在荷花自开,水自流中,有种让人难以释怀却又唯美的慈悲与爱,欢哀一体,让人回味。

曼殊荷花五首诗词(一曲凌波去,掩映万荷柄)

“星戴环佩月戴珰,一夜秋寒掩洞房。

莫道横塘秋露冷,残荷犹自盖鸳鸯。”曼殊《海上八》

实际苏曼殊收入的不稳定,时常导致他必须在寺庙过最艰苦的生活度日,当然这种不稳定,也让他有钱时今朝有酒今朝醉。他过的生活是非常不健康的,况且又是乱世。

这首诗,常让人想起他晚上风餐露宿在荒野寺庙。他写了深秋的荷叶,那风露虽冷,却盖着鸳鸯,给秋冬的鸳鸯一个寒苦的遮风避雨所。

但是苏曼殊是没有能力成婚的。他是羡慕那鸳鸯,还是凄凉于自己的漂泊呢?

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苏曼殊有过婚姻,这也是让他的朋友们尊重同情他的地方。他并非无情,相反他深情,只是深情在破败的时代没有现实的承托。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拥有哪怕残荷盖鸳鸯的幸福。

然而苏曼殊是清高和傲岸的。甚至才华是大气的。

曼殊荷花五首诗词(一曲凌波去,掩映万荷柄)

“一曲凌波去,红莲礼白莲。

江南谁得似,犹忆李龟年。”曼殊《彦居士席上赠歌者贾碧云》

苏曼殊才华是相当大气的,比如这一首应酬之作,是听到了当时名伶贾碧云的歌声,他用一池荷花,红莲白莲那种摇曳,来形容对方如天籁的歌声,仿佛歌声绕梁,无数荷花摇曳共振。这样的声音只有唐朝天宝年间的李龟年才拥有。

这首诗已经很接近盛唐诗风,考验的是诗人的器量。

其中红莲礼白莲很有画面感和通感,仿佛是歌声跌宕有好像是听着攒动。

老舍曾经用曼殊四句诗求画于齐白石,其中就有这一句。而齐白石也果真用一朵红荷花一朵白荷花,达成了画面和意境,让人拍案叫绝。

从苏曼殊的荷花诗可以看到他诗作的几个特点。

一,用词洗练,画面感强。

二,深情绵缈。

三,有禅意。

四,有底色的凄冷和傲然。

这也代表了苏曼殊的风格。他的天才,一半是天资聪慧,另一半是时代和身世的合力,在命运毁灭他之前,留下了清晰的断碎的华光。

曼殊荷花五首诗词(一曲凌波去,掩映万荷柄)


文章评论

曼殊荷花五首诗词(一曲凌波去,掩映万荷柄)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