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蓼花古诗五首推荐(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longge 04-17 09:56 阅读 我爱育娃
晚秋时节,南方的江河湖泊,多有芦花,但同时也有各种秋草,但是一种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红白色草本花,却和蒹葭菊花并列,一直存在在晚秋的诗词当中,它是什么花,为什么这么特

晚秋时节,南方的江河湖泊,多有芦花,但同时也有各种秋草,但是一种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红白色草本花,却和蒹葭菊花并列,一直存在在晚秋的诗词当中,它是什么花,为什么这么特殊,被人记住并流传呢?

这种水边低矮的草本,就是蓼花。

蓼花古诗五首推荐(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两岸西风拂蓼花

现在的人已经很少知道蓼花,只认为它是野生的草本,在江边脚下,一簇簇低矮的蓼花,晚秋开着红白的花朵,连成片,也别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田园野花的清丽和风味。很少有人知道,这种蓼花,曾经是古代人们日常种植食用的蔬菜之一。

上古的人们充分发掘野生植物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其中蓼花,就以生长速度快,春秋可以提供鲜嫩的菜叶而入选。而蓼花和种子有辛香,在《礼记》中就记载“烹鸡、豚、鱼、鳖, 皆实蓼于其腹中,而和羹脍亦须切蓼也。”就是说,先秦时代,人们利用蓼花和蓼的种子的辛香去除饮食中动物腥味。

诗经中虽然没有明确写蓼花,但是一首《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已经用蓼草蓼花茂密摇曳的样子形容其他的草类,也可以证明蓼草蓼花在先秦是作为最家常的蔬菜植物存在的。

而当代水乡的农村,仍旧使用水蓼花的叶子酿酒,是天然辛香的酒曲。

那么知道这些,就知道为什么关于蓼花的诗词,一直都有,因为实用产生天然的亲密,由亲密而上升到审美,蓼花成为水乡的又一个记忆,代表着深沉的乡土情怀。

至少在唐朝宋朝,蓼花还是重要的食用植物,它们广泛种植在水边,由于其旺盛的生命力,不用过多的田间管理,而和芦花并列成水岸风景。

蓼花古诗五首推荐(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不放残年却到家,衔杯懒更问生涯。

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唐朝 司空图寓居有感三首

这是晚秋或者初冬,回不了家的司空图,却在水边送走一波又一波的朋友回乡。

司空图生活在晚唐,经历了黄巢冲击的晚唐乱局,当时有多么混乱呢,他的弟弟是一个仆人参加了黄巢起义军,大力鼓动司空图也参加,说黄巢起义军的各种优点和好处,但是司空图拒绝了。他作为高官坚持辅佐唐王朝,但是从这件事,可以看到,他对于晚唐混乱政局的无奈和感伤,从某种角度,他是认同黄巢起义的民心力量的。

这也影响到他本人的精神状态。因为在晚唐朝廷中的坚持,已经变得那样的力不从心,他的人生也处在末世胶着的状态。

他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回乡的朋友,在酒席上买醉。

看见河边一艘艘船,离开了岸边,他看到了江对面一片红色的遥远的蓼花,那代表他回不去的故乡。但是这末世的风潮,更让他无助,却坚定了他回乡的理想。

结果七十一岁回到家乡不久,唐朝就灭亡了。这位老人,无语,在家乡绝食而死。

一曲晴川隔蓼花,那是他的思乡梦,在蓼花风里,一夜风起隔故国,命运对于这位老人是分外残忍。

蓼花古诗五首推荐(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十年诗酒客刀洲,每为名花秉烛游。

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宋朝 陆游《蓼花》

陆游晚年隐居在浙江山阴的乡村,他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为了收复被金国占领的北方失地,去号呼奔走,他的年青时代,主张抗金屡被主和派排挤,他的中年,投身军旅,渴望铁马冰河的杀敌报国,他的晚年, 主修《两朝实录》和《三朝史》,然后老来还乡。

无论世道多么压抑艰难,陆游从来不改爱国的豪情和英雄本色。本来作为高官退休的他,可以享受富裕的晚年,靠名声吃饭,但他坚持回乡务农,给儿女作表率,用耕读延续朴素的家风,以身作则,让孩子们在生活中磨砺成长,用最朴素的方式,教育子孙,期待着国家的统一。

这是一位清醒睿智的老人。

他说自己,在以往的游历当中,不乏看到名花美酒,不乏那种豪放胜游。有人会认为那样才是人生的飞扬和快乐。

但是现在,他隐居田园,看到水乡边晚秋红蓼开放,也是一种动人向上的美。

做不了名花,也要做傲然在清秋里的红蓼,风霜雨露,努力成长,有利于家乡和人民,有利于后代子孙。

在这样的豪放精神的支撑下,陆游过着清简朴素的乡间生活,和农民一起耕种。当辛弃疾作为地方官来拜访这位爱国的前辈时,他震惊了陆游的清寒朴素,但陆游拒绝了辛弃疾给他做新房子的安排,反而以平生的理想和智慧,支持辛弃疾抗金。

陆游努力活着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看到王师北定中原,他努力活到了85岁。

遗言上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蓼花古诗五首推荐(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极目江天一望赊,寒烟漠漠日西斜。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宋朝 黄庚《江村》

宋朝水乡的风景,除了一望无际的芦苇,当然还有这些丰茂的秋天的蓼花。

蓼花是一种半野生可以放养的植物。一年在江边水岸洒下蓼花的种子,它们会自然地繁殖生长,那种成片的摇曳的红白的花穗,有着不同于芦花的清丽美。

仿佛衣着朴素却别有动人风味的乡村姑娘,是越看越养眼,越看越耐看,如同晚秋一抹淡淡霞光落在辽阔的江岸上,形成特殊的秋美。

极目晚秋的江天阔水,天高气清,夕阳西下。

如果你觉得芦花那种银白,多少给人苍茫萧条的凉意,那么在芦花边上的蓼花,则仿佛一串串粉紫粉红的笑声,密密落在这秋天的水边,让你忽然有一种淡淡旖旎的柔情。

那是你炊烟下孩子们朴素的成长与动人的生命力,安慰着你苍凉的心情。

那是你乡村爱人的身影,平凡中自有一种绵长温润的柔情。

十分秋色,半在芦花那种老去的飘萧里,也半在蓼花那种动人的秋天里的清新活力。

蓼花古诗五首推荐(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日出移船日又斜,芦根时复见人家。

水乡占得秋多少,岸岸红云是蓼花。“宋朝高翥《下塘》

这是一整天都在水上,从早上开船,到了黄昏,他这是要去哪里?南宋到了晚期,实际许多读书人都无法进入官僚体系,成为了流动的江湖平民,在颠沛求生的过程当中,他们像今天的打工者一样,辗转许多地方,卖文为生,或者给人当幕僚,但是这种漂泊生活也诞生一种实在的下层江湖气质,他们藐视权贵,热爱生活,甚至在颠沛的生活中发现存在美,草根美。

高翥就是江湖诗人中的一员。如此卑微的生存和生活,但是无法压抑的是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在漂泊的船上,他安于漂泊,没有写艰辛,却将视线转移在岸边。

在芦苇丛中,藏着一户又一户人家,时而在芦花的缺处,看见了房舍的影子,和袅袅炊烟。

那远远近近的水边,一抹抹红云,是水乡美丽的蓼花啊。

我不知道高翥的生活到底有多清苦,但是他的诗里,没有悲秋,没有怨尤,他像草根一样,漂泊过完了一生,在时代的各种艰辛里,他或者会说,此生,我还有江湖和自由。

我喜欢他的乐观,因为平凡,照亮着更多平凡的生命。

他像蓼花一样清新,又像蓼花一样坚韧。

蓼花古诗五首推荐(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山野低回落雁斜,炊烟茅屋起平沙。

橹声归去浪痕浅,摇动一濰红蓼花。“元朝 朱德润《沙湖晚归》

这是晚秋山水之间的美,转过一座山,山边有雁阵飞过,黄昏里,山间水边的岸上,有渔民的房舍起了袅袅炊烟。

渔舟归晚,连船声和橹声仿佛也疲惫了,慢慢归来,在穿过蓼花的岸边时,那温柔的船动和船桨,摇动着岸边的蓼花,一种别样黄昏里的温柔,像一首晚歌暮曲。

蓼花如何不是家园之花,如何不是幸福之花。

实际明朝之后,由于农作物多样,也引进了很多外来的品种,蓼花就淡出了人们的蔬菜和饮食主场,大部分回归了野生的状态。

以至于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种草本曾经占据着中国古代的餐桌,是一种春秋两季的家常菜肴,人们对蓼花的感觉,也就没有唐宋人的那种亲切。


蓼花古诗五首推荐(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但是在当代,很多景观,重新引种这种晚秋的花草,当它们连成片时,那种无声的清美,让人们感受秋色原来还有这样一种小清新,打动着你秋天干燥的心情和眼睛。


文章评论

蓼花古诗五首推荐(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